第97章 湯和東指

字數:4462   加入書籤

A+A-


    濠梁,紫禁城。
    這座由朱元璋下旨,仿照記憶,新建的皇城,展現出強勢的森嚴與厚重。
    高大的宮牆,筆直的禦道,巡弋的甲士眼神銳利,無處不在的飛魚服身影若隱若現,共同構築起一種令人窒息的威嚴與秩序。
    奉天殿內,朱元璋高踞龍椅,一身明黃常服,卻難掩其身上那股從底層屍山血海中殺出的凜冽煞氣。
    他麵前禦案的一角,擺放著一方溫潤如玉、九龍盤繞的寶印。
    印紐雕琢九山五嶽、江河萬裏,印底隱約有“鎮”字道文流轉,正是他於軒轅秘境中所得,蘊含鎮守、梳理地脈氣運之能的至寶——山河印。
    印璽之上,縷縷玄黃之氣垂落,與下方巨大沙盤中,那代表大明疆域,尤其是新得的原大宋部分的光暈緊密相連,使其光芒穩定,脈絡清晰。
    憑借此印,朱元璋以驚人的速度,將新吞並的領土強行“釘”在了大明的版圖之上,鎮壓了所有潛在的動蕩與不服,完成了初步的整合。
    “軍師,”朱元璋目光從沙盤上移開,落在下首的劉伯溫身上,“東南沿海那邊,近來可有動靜?”
    劉伯溫手持玉笏,周身氣息與整個大殿、乃至濠梁的氣運隱隱相合,正是“皆”字秘小成的體現。
    他微微躬身:“回陛下,孫權據沿海六郡八十一州,憑借水勢之利,又有周瑜、陸遜等輔佐,近年來繕甲厲兵,安撫士族,根基日漸穩固。其水師尤為精銳,乃我朝東進之心腹大患。”
    朱元璋冷哼一聲,手指敲擊著禦案,發出沉悶的聲響,如同戰鼓前奏: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當初與李唐瓜分趙宋,無形中讓他孫吳在沿海坐大,已是失策。如今朕已整合內部,豈能再容他同江而治,與朕平分這東南膏腴之地?”
    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此患,必除!”
    “陛下聖明。”
    李善長出列附和,“然沿海水網密布,城堅池深,更有周郎水師稱雄,強攻恐非易事,損耗必大。”
    “咱知道難打!”朱元璋一擺手,打斷了他,
    “但再難也得打!難道等他孫權羽翼豐滿,順江而上,來打咱的濠梁不成?”
    他目光掃過殿內一眾淮西勳貴,最終落在一位麵容敦厚、目光沉靜的老將身上:“湯和!”
    “臣在!”湯和踏出班列,聲音沉穩。
    他乃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資曆極老,雖不如徐達、常遇春那般鋒芒畢露,但為人謹慎,善守能攻,尤其擅長處理複雜局麵,是朱元璋極為信賴的心腹。
    “命你為征東大將軍,總攬對吳戰事!”朱元璋沉聲道,
    “撥付你步卒十萬,水師三萬,戰船五百艘,並調撥部分新鑄之火炮、勁弩。徐達、常遇春需鎮守北境,防備李唐與可能的西秦異動,此次東征,便以你為主帥!”
    “臣,領旨!必竭盡全力,為陛下掃平孫吳!”湯和沒有絲毫猶豫,抱拳領命,臉上滿是堅毅。
    “記住,”
    朱元璋走下禦階,來到湯和麵前,壓低聲音,帶著一絲冰冷的警告,
    “此戰,不僅要勝,還要勝得利落!世家士族,能拉則拉,不能拉則…你明白咱的意思。周瑜、陸遜,若能擒殺最好,若不能,也絕不可讓其成為日後之患!咱要的,是一個徹底臣服、再無隱患的東南!”
    “臣,明白!”湯和心頭一凜,深知此戰不僅關乎疆土,更關乎陛下對東南的絕對掌控。
    濠梁城外,長江之畔,新建的龍江寶船廠水域,桅杆如林,旌旗蔽日。
    大小戰船依次排列,其中不乏體型龐大、配備了新式火炮的樓船。
    十萬步騎已然集結完畢,盔明甲亮,肅殺之氣衝霄而起。
    點將台上,湯和一身戎裝,接過朱元璋親賜的虎符與尚方寶劍。
    他沒有激昂的演說,隻是目光沉穩地掃過台下無數將士的麵龐。
    “將士們!”
    湯和的聲音通過真元放大,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東南孫氏,割據一方,不服王化!今,陛下聖諭,東征討逆,廓清寰宇!此戰,關乎我大明國運,關乎爾等身前身後之功名!”
    他拔出佩劍,直指東方:“目標,建甌!蕩平孫吳,揚我大明軍威!”
    “萬勝!萬勝!萬勝!”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聲震動了長江之水。
    大軍開拔,水陸並進,浩蕩東去。
    龐大的船隊順流而下,步騎沿江岸推進,煙塵滾滾,旋旗招展,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湧向那道分隔南北的天然屏障——長江。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四方。
    東南沿海,建甌。
    吳王宮的氣氛,相較於濠梁的肅殺,多了幾分南方的婉約,卻也暗流洶湧。
    孫權碧眼紫髯,端坐主位,麵色凝重。
    下方,周瑜、陸遜、張昭、魯肅等文武重臣齊聚。
    “諸位,明軍已動,湯和率十數萬大軍水陸並進,兵鋒直指我建甌。看來,朱元璋是鐵了心要吞並我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權的聲音帶著一絲壓抑的憤怒。
    張昭麵露憂色:“主公,明軍勢大,新得宋地,士氣正盛,更有火器之利。我軍雖有水勢之便,然兵力懸殊,是否…應考慮遣使議和,暫避鋒芒?”
    “子布此言差矣!”
    周瑜霍然起身,他姿容俊偉,雖儒雅卻自帶一股英氣,
    “朱元璋起於微末,性如虎狼,貪得無厭!與其議和,無異與虎謀皮,徒損士氣!我吳國帶甲數十萬,水師冠絕天下,何懼他湯和?”
    他走到殿中懸掛的江防圖前,手指劃過幾個關鍵節點:
    “湯和用兵,以穩為主。我軍可依托采石、濡須等要塞,層層阻擊,消耗其銳氣。待其師老兵疲,我水軍主力可尋機出擊,截斷其江上糧道,或利用風向水流,施以火攻!必可大破明軍!”
    陸遜亦起身,語氣沉穩:“公瑾兄所言甚是。我軍可示敵以弱,誘敵深入,於有利地形設伏。伯言願領一軍,於陸路伺機側擊。”
    看著麾下兩位最傑出的統帥皆主戰,孫權眼中閃過一絲決斷,猛地一拍案幾:
    “好!既然如此,那便戰!讓朱元璋知道,我吳國兒郎,絕非任人宰割之輩!”
    “命,周瑜為大都督,總領水陸諸軍事,陸遜為副,全力備戰,抵禦明軍!”
    就在孫吳緊鑼密鼓備戰之際,一支輕捷的快船,趁著夜色,悄然離開了建甌港口,駛入茫茫大海,轉而向北。
    船頭立著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正是江東重臣魯肅。
    他眺望著北方漆黑的海麵,眉頭緊鎖,心中暗道:
    “公瑾雖智勇雙全,然明軍勢大,朱元璋更非易與之輩。僅憑長江之力,縱能抵擋一時,恐難持久…為保孫氏基業,唯有行此險棋,北聯李唐,或許能覓得一線生機。”
    “隻是,李世民…會願意為了吳國,得罪如日中天的大明嗎?”
    魯肅的北海之行,能否為危局中的孫吳,帶來一絲轉機?
    而周瑜與湯和,這兩位風格迥異的名將,又將在長江之上,上演怎樣驚心動魄的博弈?
    大明的東征之役,甫一開始,便已牽動了整個神州的神經。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