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暗影浮動

字數:5877   加入書籤

A+A-


    采石磯,夕陽西沉,將天地染成一片血色,與戰場上的慘烈交相輝映。
    吳軍的防線已搖搖欲墜。
    廖永忠部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終於突破了周泰把守的最後一道隘口,明軍步卒如同潮水般湧向采石要塞的核心區域!
    周泰身負數創,猶自死戰不退,韓當亦被數名明軍將領纏住,險象環生。
    江麵上,數艘吳軍樓船被明軍火炮重創,燃起大火,緩緩傾覆。
    甘寧的座艦也被圍攻,他揮舞雙戟,渾身浴血,如同瘋魔。
    周瑜拔出了佩劍,他已做好了親率親衛隊進行最後反擊的準備。
    目光掃過周圍一張張或年輕或滄桑、卻都寫滿疲憊與決絕的麵龐,他深吸一口氣,正要下令——
    “轟隆隆——!”
    一陣悶雷般的巨響,並非來自戰場,而是來自東南方向的天際!
    緊接著,在夕陽的餘暉中,無數黑點出現在江天相接之處,並且迅速放大!
    那是一支艦隊!
    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
    艦船上飄揚的旗幟,在落日下隱約可見,並非明軍的玄色,也非吳軍的赤色,而是……
    一種陌生的,帶著煌煌天威氣息的……劉字旗?!
    “那是……?”
    所有注意到這一景象的人,無論是吳軍還是明軍,動作都不由得一滯。
    魯肅站在大唐艦隊的帥船上,望著遠處采石磯方向升起的濃煙和火光,心急如焚,對劉仁軌道:“劉將軍!”
    劉仁軌會意,立刻下令:“全軍加速!弓弩上弦,床弩準備!打出信號旗,告知吳軍,援軍至!”
    數十艘唐軍海鶻戰船,如同神兵天降,順著江流,以驚人的速度切入戰場側翼!
    船上的大唐弩兵,裝備著遠超吳軍和明軍的強弓硬弩,在進入射程後,立刻對正在猛攻采石要塞的明軍廖永忠部側翼,進行了一輪極其精準猛烈的覆蓋式射擊!
    “咻咻咻——!”
    密集的破空聲如同死神的呼嘯!
    正在全力進攻的明軍步卒猝不及防,瞬間被射倒大片,攻勢為之一滯!
    “唐軍!是唐軍的弩箭!”有明軍士卒驚恐地大喊。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對於久戰疲憊、眼看勝利在望的明軍而言,無疑是致命的心理衝擊!
    “援軍!是大唐的援軍到了!天不亡我吳國!”周瑜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用盡全身力氣高呼!
    原本瀕臨崩潰的吳軍士氣,如同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爆發出最後的潛力,紛紛怒吼著向陷入混亂的明軍發起了反衝擊!
    周泰、韓當更是精神大振,不顧傷勢,率領部下奮力向前,與唐軍的遠程火力配合,竟將廖永忠部硬生生逼退了一段距離!
    江麵上,黃蓋、甘寧也看到了希望,指揮殘餘戰船奮力反擊,牽製明軍主力。
    北岸帥艦上,湯和遠遠望見那支突然出現的唐軍艦隊,以及陸上明軍攻勢受挫,臉色瞬間變得無比難看。
    “李世民……他竟真敢插手!”湯和拳頭緊握,骨節發白。
    他深知,有了這支生力軍和大量軍械的注入,吳軍士氣複振,再想短時間內拿下采石磯,已近乎不可能。
    強行打下去,隻會變成慘烈的消耗戰,正中李世民下懷。
    他沉默片刻,終究是理智壓過了不甘,沉聲下令:“鳴金收兵!命令廖永忠部交替掩護,撤回北岸!水軍斷後!”
    清脆卻帶著一絲不甘的鳴金聲,響徹長江兩岸。
    明軍如同退潮般,在夜色掩護下,開始有序向北岸撤退。
    廖永忠雖心有不甘,但也知事不可為,率部且戰且退。
    采石磯,這座飽經戰火洗禮的要塞,暫時守住了。
    劫後餘生的吳軍將士相互攙扶著,發出震天的歡呼,許多人脫力地癱坐在地,望著江麵上那些飄揚著劉字旗幟的戰船,眼中充滿了感激與希望。
    周瑜在親衛的簇擁下,迎向了登岸的魯肅和劉仁軌。
    “子敬!劉將軍!此番恩情,我吳國,永世不忘!”周瑜深深一揖,語氣誠摯。
    魯肅連忙扶住他:“公瑾兄和兄弟們辛苦了,子敬幸不辱命。”
    然而,劉仁軌卻麵色凝重地補充道:
    “周都督,魯大人,我軍此次前來,主要為解燃眉之急,所攜軍械雖可補充損耗,然兵力有限,無法久駐。陛下有言,望吳王能盡快穩定內部,尤其是……那山越之亂。”
    提到山越,周瑜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
    他望向東南方向,那是曲阿,是山越作亂之地。
    “山越……”他低聲重複,殺機隱現,
    “看來,是時候徹底清理一下門戶了。隻是不知,這背後,除了朱元璋,是否還有……其他人的影子?”
    內部之患,往往比外敵更為致命。
    剛剛擊退外侮的江東,又將麵臨怎樣的內部風暴?
    ......
    建甌,吳王宮。
    相較於采石磯前線的慘烈,此處的氣氛更多了幾分壓抑與暗流洶湧。
    擊退明軍第一輪猛攻的喜悅,早已被後方山越叛亂帶來的寒意所取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權碧眼之中寒光閃爍,手指用力敲擊著王座的扶手,發出沉悶的聲響,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查!給孤徹查!”
    孫權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掃視著殿內文武,
    “山越各部,雖素來不服王化,但此次作亂,時機之巧,規模之大,絕非偶然!孤要知道,是誰在背後給他們撐腰!是朱元璋的錦衣衛,還是……我們江東內部,出了吃裏扒外的蛀蟲!”
    他的目光尤其在幾家與山越地域接壤、關係盤根錯節的士族代表臉上停留片刻,令後者噤若寒蟬,冷汗涔涔。
    周瑜立於下首,雖麵色依舊帶著激戰後的疲憊,但眼神卻銳利如常:
    “大王息怒。此事,臣與伯言已有計較。明軍新挫,短期內難以組織更大規模進攻,此正是我肅清內患的良機。唯有後方穩固,方能無後顧之憂,與明軍長期周旋。”
    陸遜出列,躬身道:
    “大王,都督。據初步探查,此次作亂的山越各部,行動統一,目標明確,直指曲阿糧草,顯然受過指點。且其作戰方式,較之以往散漫劫掠,多了幾分章法,疑似有精通軍陣之人幕後指揮。臣已加派細作,混入山越內部,並封鎖了通往山越地域的各處要道,嚴防消息走漏,也防幕後之人再度傳遞指令。”
    就在東吳高層緊鑼密鼓調查山越之亂時,那支來自大唐的艦隊,在移交了大部分弩箭、鐵甲等軍械後,悄然離開了建甌港口。
    劉仁軌站在船頭,對前來送行的周瑜和陸遜拱手:“周都督,陸將軍,止步。陛下有命,軍械既已送到,我等需盡快返航複命。北疆戰事吃緊,朝廷亦需兵力。吳國之事,還望吳王與二位早定大局。”
    周瑜鄭重還禮:“劉將軍與大唐援手之恩,瑜與吳國沒齒難忘。請轉告唐皇陛下,吳國必不負所望,定將明軍阻於長江之北!”
    望著大唐船隊消失在江霧之中,周瑜臉上的凝重卻未散去,他低聲對陸遜道:
    “伯言,大唐援助雖至,然其自身亦麵臨北虜壓力,不可久恃。內患不除,我吳國永無寧日。山越之事,你親自去辦,務必揪出幕後黑手,以雷霆手段,永絕後患!”
    “遜,明白!”陸遜眼中閃過一絲冷光。
    數日後,丹陽郡與山越交界之地,一處名為“黑風坳”的險要山穀。
    陸遜並未大張旗鼓進剿,而是親率三千精銳,偃旗息鼓,晝伏夜出,如同幽靈般潛入山區。
    他采納當地歸順山民的建議,避開了正麵隘口,從一條幾近廢棄的獵徑,直插此次叛亂中鬧得最凶的“烏滸部”老巢。
    烏滸部依仗地勢險要,並未料到吳軍能如此神速地出現在核心區域。
    當陸遜率軍如同天降般出現在他們寨門前時,整個部落一片大亂。
    戰鬥幾乎是一麵倒的屠殺。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吳軍,對付這些雖有幾分勇力卻缺乏組織的山越戰士,占據絕對優勢。
    陸遜指揮若定,分進合擊,很快便攻破了寨門。
    在清理負隅頑抗的殘敵時,陸遜敏銳地注意到,部落中央那最大的、屬於酋長的木屋內,似乎有異動。
    他親自帶人衝入,卻見那烏滸酋長已然倒在血泊中,胸口插著一柄淬毒的匕首,眼見不活了。
    而窗口,一道黑影一閃而逝!
    “追!”陸遜厲喝。
    親兵立刻追出,然而那黑影對地形極為熟悉,幾個起落便消失在密林之中,隻留下一件被樹枝刮破的黑色鬥篷。
    陸遜撿起鬥篷,仔細查看,布料是吳國市麵上常見的粗麻,並無特殊。
    但他在鬥篷內側一個極其隱蔽的角落,摸到了一個以特殊針法繡出的、極其微小的印記——那並非任何已知勢力的徽記,而是一個扭曲的、如同蛇類盤繞的詭異符號。
    “這不是錦衣衛的風格……”陸遜眉頭緊鎖,心中疑雲大起。
    他仔細檢查了烏滸酋長的屍體,在其手臂內側,發現了一個類似的、但更為模糊的、仿佛天然生成的暗紅色胎記般的痕跡,隱隱與那符號有幾分相似,卻透著一股不祥的氣息。
    “像是……某種邪術的烙印?”陸遜心中凜然。
    他立刻下令,徹底搜查整個寨落,尤其是酋長的居所。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