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九秘兵鬥決
字數:5499 加入書籤
項羽沒有給東吳殘部太多猶豫的時間。
在三萬南疆精銳的簇擁下,他再次動身,這一次,目標直指江東核心!
他率軍沿著江東六郡的版圖,一路北上,沿途收編那些失去主心骨、惶惶不可終日的東吳散兵遊勇與水師殘部。
霸王旗幟所向,加上項羽那無與倫比的個人威望與實力,幾乎未遇像樣的抵抗,反而有許多原本絕望的吳軍將士,如同找到了主心骨般,紛紛歸附。
大軍最終抵達了丹陽。
此地,曾是他前世功業巔峰的起點,也承載著無盡的感慨。
如今,江水東流,物是人非。
項羽立於當年指揮水戰的故地,望著浩蕩長江,默然不語。
他能感受到懷中揚州鼎傳來的微微共鳴,這片土地的氣運,正在渴望一個強大的主人來重新整合。
周瑜、陸遜,在得知項羽已至丹陽後,終於做出了決斷。
他們率領著江東最後的核心力量——約幾萬尚算完整的精銳水陸兵馬,前來丹陽拜見。
江風獵獵,吹動戰袍。
一方是黑甲黑袍、煞氣衝天的南疆霸王與新附軍隊;一方是衣甲染塵、麵帶悲愴卻依舊軍容嚴整的東吳最後脊梁。
周瑜與陸遜走到項羽馬前,深深一揖。
“敗軍之將周瑜,陸遜,拜見霸王。”
沒有稱陛下,仍以霸王相稱,其中意味,耐人尋味。
項羽端坐於烏騅馬上,目光如電,掃過周瑜、陸遜,以及他們身後那些眼神中帶著迷茫、期待與一絲戒備的江東子弟。
他緩緩開口,聲音沉渾,壓過了江風:
“舊事,休提。今日羽至此,非為複仇,乃為整合江東之力,共禦外侮,保境安民!爾等,可願隨羽,重振吳越聲威?”
周瑜抬起頭,與項羽那霸烈的目光對視,片刻後,再次躬身,聲音清晰而堅定:
“江東周瑜,願奉霸王號令,效犬馬之勞!”
“江東陸遜,願隨霸王,共保桑梓!”
隨著這兩位東吳頂梁柱的表態,其身後的數萬將士,也紛紛放下兵器,單膝跪地,齊聲高呼:
“願隨霸王!重振吳越!”
至此,憑借其無上武力、關鍵時刻出手的恩情以及對時局的精準把握,項羽兵不血刃,成功收編了東吳最後的精銳力量。
周瑜、陸遜這等絕世英才的歸附,使得他瞬間擁有了足以與大明在東南抗衡,甚至窺視中原的雄厚資本!
江東的氣運,因霸王的回歸與整合,開始重新凝聚,那原本因孫權之死而黯淡的揚州鼎虛影,在項羽頭頂變得愈發凝實、璀璨!
消息傳回濠梁,朱元璋勃然大怒!
“什麽?!項羽那廝竟敢摘咱的桃子?!收編了周瑜陸遜?!”
他氣得險些掀了禦案,“軍師!給咱想個法子!絕不能讓他安穩占了江東!”
劉伯溫亦是麵色凝重:“陛下,項羽攜大勝獵殺者之威,又得周陸歸心,其勢已成,急切間難以圖之。且其與劉備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當下,需暫緩東進,穩固現有防線,並聯絡李唐、西秦,陳說利害。絕不能讓霸王坐大!”
而在深淵,得知項羽重返江東並整合勢力的曹操,則是撫掌而笑:“好!好一個項羽!如此一來,神州東南這潭水,就更渾了!李世民、嬴政、朱元璋…你們,還能坐得住嗎?”
所有人都意識到,隨著霸王項羽攜雷霆之勢重返江東,神州爭霸的格局,將被徹底打破。
一場更加宏大、更加慘烈的風暴,正在東南沿海醞釀。
而整合了江東力量的項羽,其下一個目標,又會指向何方?
是北上中原,還是西進荊楚?
亦或是徹底解決那依舊盤踞在東海的沉寂神殿?
神州東南因霸王項羽的強勢回歸而風雲再起,吸引了李世民與朱元璋的大部分注意力。
然而,在西陲乃至更廣闊的西北草原,一場同樣決定命運、甚至更為慘烈的交鋒,已然拉開了序幕。
大秦皇帝嬴政,在初步消化了兗、梁二鼎帶來的氣運,並密切關注東海與東南變局的同時,其西進擴張的戰略並未有絲毫動搖。
相反,他判斷中原與東南陷入僵持與混亂,正是大秦銳士橫掃西北、奠定絕對優勢的絕佳時機!
而橫亙在大秦兵鋒之前的,除了那些尚未完全臣服的羌氐部落與草原殘部外,最大的障礙,便是已然將觸角深入此地、並在此前突厥之戰中攫取了巨大利益與聲望的——大漢兵仙,韓信!
祁連山下,弱水之畔,一片廣袤無垠的草原。
此地水草豐美,乃是連接西域與河西走廊的關鍵通道,亦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兩支風格迥異,卻同樣散發著衝天煞氣的龐大軍隊,於此隔河對峙,肅殺之氣驚得方圓數十裏的飛禽走獸盡數遁逃。
北岸,是如同黑色潮水般沉默肅立的大秦軍團。
黑衣黑甲,戈矛如林,強弩上弦,戰車列陣。
中軍處,那麵猙獰的“白”字帥旗之下,殺神白起按劍而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麵容冷硬如鐵石,周身並無衝天氣勢,卻有一種內斂到極致、仿佛隨時會爆發出毀滅風暴的沉寂。
其眉心處,那枚由無數殺戮之氣凝聚的“鬥”字符文,正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微光,使得他周圍的空氣都隱隱扭曲。
得兗州鼎中正磅礴之氣與梁州鼎蒼涼鋒銳之意的加持,他的“鬥”字秘更為凝練,殺伐規則近乎融入其每一寸血肉。
南岸,則是看似陣型略顯鬆散,實則暗藏玄機的大漢軍團。
漢軍士卒雖不及秦軍那般整齊劃一,但眼神靈動,士氣高昂,騎兵、步兵、弓弩手錯落分布,隱隱形成一種奇特的韻律。
中軍帥旗下,韓信白衣白馬,麵容平靜如水,唯有那雙眼睛,銳利得仿佛能洞穿一切虛妄,看透戰場上的每一點變化。
其周身籠罩著一層若有若無的、仿佛能引動千軍萬馬意誌共鳴的玄妙氣息,正是監天司九秘之一,主掌兵勢、調度、奇正的——“兵”字秘!
兩位不同時代、皆以戰陣之道登峰造極的兵家代表人物,在這片古老的草原上,迎來了宿命般的對決。
沒有陣前叫罵,沒有使者往來。
到了他們這個層次,一切的言語都是多餘,勝負隻在刀兵之間,謀略之中。
白起率先動了。
他手中令旗微微一動,並非指向對岸,而是指向己方軍陣。
“風!風!風!”
低沉而富有節奏的號子響起,秦軍前鋒,由重甲步兵與戰車組成的方陣,邁著整齊劃一、如同鋼鐵城牆般的步伐,開始向前推進!
他們速度不快,但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大地的心跳上,帶著一股碾碎一切的沉重壓迫感。
強弩兵緊隨其後,弩箭上閃爍的寒光,鎖定了對岸漢軍可能的出擊路線。
這是堂堂正正之師,以絕對的紀律、裝備與力量,正麵碾壓!
配合白起那“鬥”字秘無形中散發的殺戮意誌壓迫,足以讓任何對手未戰先怯。
然而,韓信麵對這泰山壓頂般的攻勢,臉上卻無絲毫波瀾。
他手中令旗輕揮,下達了第一個指令。
“鋒矢陣,前出,掠襲其兩翼,一擊即走,不得戀戰!”
命令通過“兵”字秘,清晰地傳達到每一個基層將領心中。
早已蓄勢待發的漢軍輕騎兵,如同兩支離弦的利箭,從本陣左右呼嘯而出!
他們並不與秦軍正麵硬撼,而是憑借高超的騎術與速度,如同旋風般掠過秦軍方陣的側翼,以精準的騎射不斷騷擾、削弱其陣型邊緣。
秦軍弩箭齊發,如同飛蝗,但漢軍騎兵機動性極強,損失不大。
而秦軍厚重的陣型在應對這種靈活騷擾時,難免出現一絲遲緩與混亂。
白起麵色不變,令旗再動。
秦軍陣型隨之變化,兩翼突然伸出如同蟹鉗般的鉤形陣列,試圖夾擊漢軍騎兵。
同時,中軍主力依舊穩步向前,強弩開始進行覆蓋式拋射,壓製漢軍本陣!
“圓陣,防禦。長槍拒馬,弓弩仰射還擊。”韓信應對自如。
漢軍本陣迅速變陣為堅實的圓陣,長槍如林指向外圍,盾牌層層疊加,弓弩手在陣內進行拋射,與秦軍進行遠程對耗。
一時間,箭矢如同暴雨般在兩岸之間交織,人命如同草芥般被收割。
雙方在排兵布陣、臨機應變上,展現出了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水準。
白起的攻勢如同驚濤駭浪,一浪高過一浪,帶著純粹的毀滅意誌;
韓信的防守則如同海中礁石,看似被動,卻總能以最小的代價化解對方的猛攻,並時不時以精妙的局部反擊,刺向秦軍陣型的銜接之處,讓其無法將力量完全凝聚。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