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帝星加速

字數:6549   加入書籤

A+A-


    失去了核心意誌支撐,又被楊廣以強橫實力強行掠奪本源,那墮落看守者的黑影發出了最後一聲不甘的咆哮,最終徹底崩散,化為精純的邪能與寂滅之意,被楊廣胸前的玉璽吞噬。
    覆蓋神殿、乃至彌漫東海的龐大灰霧,仿佛失去了源頭,開始劇烈翻騰,然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稀薄、消散!
    神州壁壘之外,苦苦支撐的李世民、嬴政、朱元璋,同時感覺到壓力一輕!
    那如同附骨之疽般侵蝕著大陣的灰霧,正在快速退去!
    東海之劫,竟以這樣一種誰也未曾預料的方式,暫告平息!
    神殿核心內,一片狼藉。
    司馬懿重傷瀕死,被殘餘的魔物拚死救走。
    王翦、程咬金、常遇春、張遼、許褚、陸遜等人,麵對實力暴漲、氣勢正盛的楊廣,皆麵色凝重,不敢輕舉妄動。
    王莽則已帶著龍魂不知所蹤。
    楊廣感受著體內那融合了神殿邪能、寂滅灰霧與隋朝氣運的龐大力量,誌得意滿。
    他看了一眼殘破的神殿,以及那些警惕的各方強者,冷笑一聲,並未選擇立刻開戰,而是袖袍一卷,帶著韓擒虎、賀若弼,化作一道紫金流光,沿著來路返回深淵。
    東海之上,灰霧散盡,久違的陽光照射在波瀾壯闊的海麵上。
    神州壁壘光華內斂,三大帝國軍民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然而,無論是李世民、嬴政,還是朱元璋,心中都無多少喜悅。
    楊廣攜神殿傳承與灰霧本源回歸深淵,其勢已成大患。
    司馬懿雖重傷,但未死,寂滅之道猶在。
    而那被王莽救走的龍魂,以及他本身這個知曉眾多秘密的“異數”,又將給未來帶來何種變數?
    更重要的是,那“噬界之龕”……真的就此成為過去了嗎?
    就在陽光普照東海之際,遠在無盡虛空之外,那冰冷宏大的“觀察者”信息網絡中,一條新的指令正在生成:
    “試驗場龕之遺產爭奪事件結束。變量楊廣成功獲取核心資源,潛力評級提升。異數王莽成功獲取關鍵信息載體,觀察價值提升。變量司馬懿重度受損,暫予觀察。”
    “啟動下一階段觀測重點:資源整合期文明演化模式對比,及異數對既定命軌的幹涉效應評估。”
    “投放新的催化劑……準備中……”
    風暴,似乎隻是暫時平息。更深沉的暗流,已在無人察覺處開始湧動。
    ......
    東海灰霧散盡,沉寂神殿崩塌於無形。
    籠罩神州數載的陰霾一朝散去,金色的陽光毫無阻礙地灑落在浩瀚的海麵上,也照進了每一位眺望東海的生靈心中。
    然而,這久違的安寧並未帶來多少喜悅,反而如同暴風雨前最後的平靜,讓所有感知敏銳者都屏住了呼吸。
    真正的風暴,並非來自外部,而是源於神州內部那被壓抑已久的、最原始的野心與欲望!
    大秦、大唐、大明——這三頭因聯手對抗外侮而暫時收斂了爪牙的猛虎,在外部壓力驟然消失的瞬間,徹底解放!
    它們磨礪已久的兵鋒,那積蓄了數年的國力與殺意,不再需要指向共同的敵人,那麽,目標便隻剩下一個。
    掃清寰宇,成為這“獵場”之中,那唯一的帝星!
    帝星之爭,驟然加速!
    整個天命神州,頃刻間風聲鶴唳,殺機四溢!
    西北,秦劍出鞘!
    鹹陽宮詔令頻傳,黑色旌旗遮天蔽日。
    嬴政手持軒轅劍,目光冰冷地掃過輿圖。
    北線,殺神白起得梁州鼎加持,對大漢韓信防線的壓迫陡然升級,小規模衝突瞬間演變成慘烈的絞肉戰,兵鋒直指漢中門戶!
    西線,大將蒙恬、章邯率長城軍團精銳,如同滾滾鐵流,開始對西域諸國及羌戎部落,進行最後的清掃與整合,斷漢國之外援,固大秦之西陲!
    嬴政之意,昭然若揭:先定西北,再圖東南!
    中原,唐旗獵獵!
    洛陽紫微宮,李世民指尖劃過江山社稷圖,圖上山川城池氣運流轉,清晰映照出各方虛實。
    “藥師。”他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臣在!”已穩固掌命境修為的李靖躬身應命。
    “命你總督河北、河東軍事,攜叔寶、知節等,陳兵黃河,威懾幽燕,迫降盤踞於此的竇建德、劉黑闥等殘餘勢力!另,令徐世績加強荊襄防務,密切關注西楚動向!”
    大唐的戰略,穩紮穩打,先定北方,攜大勢再南下,盡顯煌煌氣度。
    東南,明焰滔天!
    濠梁城內,朱元璋徹底擺脫深淵道標困擾,敕命境修為配合山河印與徐州鼎,威勢日隆。
    “徐達!湯和!”他聲若洪鍾,
    “給咱整頓兵馬,東伐項羽!首要目標,收複被其占據的江夏之地!常遇春為先鋒,給咱狠狠地打!”
    大明的兵鋒最為直接狠辣,如同烈火燎原,欲以最快速度鯨吞江東,與秦唐爭鋒!
    三大帝國,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尚在夾縫中求存的勢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東北,剛剛經曆慘烈內戰、元氣大傷的完顏阿骨打與努爾哈赤,尚未從彼此征伐的創傷中恢複,便已感受到來自大唐,那如同山嶽般的巨大壓力!
    是聯合自保,還是擇一依附?兩位雄主麵臨艱難抉擇。
    南疆,劉備的昭烈城瞬間成為了風暴眼!
    東有大明虎視,西有西楚窺伺,北麵大唐兵鋒雖還距離遙遠,然其席卷北方之勢已成,一旦北方平定,兵鋒南指亦是必然!
    諸葛亮縱有經天緯地之才,麵對這絕對實力的碾壓,亦感壓力如山。
    漢中,劉邦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白起如同懸頂之劍,韓信雖能勉力支撐,然國小力弱,後勤補給在秦軍不斷襲擾下已顯疲態。
    北出陳倉?談何容易!
    江東,項羽雖勇武蓋世,坐擁揚州鼎,然其地處東南,先有李唐荊州軍徐世績牽製,後有朱元璋東征兵鋒威脅,亦陷入了多麵受敵的困境之中!
    神州局勢劇變,如同巨大的磨盤開始轉動。
    而在這曆史洪流之下,那些超然於世俗王朝之外,卻又與天下大勢息息相關的勢力,也被迫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稷下學宮,這座匯聚了諸子百家智慧的學術聖地,往日辯經論道的祥和氛圍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與壓抑。
    學宮大殿之內,百家領袖齊聚,氣氛肅殺。
    儒家代表麵色憂慮:“秦尚法,唐重儒納百川,明務實而近於苛。三家皆非完美之主,然當今之勢,已不容我輩再超然物外。一步踏錯,恐有覆巢之危!”
    法家代表目光銳利:“嬴政陛下雄才大略,法令嚴明,乃結束亂世之不二人選!學宮當助秦!”
    道家代表搖頭:“李世民陛下兼容並包,氣度恢弘,更能容我道家清靜無為之道。且其持江山社稷圖,更合天道!”
    墨家巨子沉默不語,因其已傾力助唐鑄定唐刀,實則已做出選擇,此刻唯有沉默。
    兵家、縱橫家、陰陽家……各家爭執不下,誰也難以說服誰。
    主持議事的鬼穀子緩緩睜開眼眸,其目光仿佛看穿了時空,聲音蒼老而疲憊:
    “大勢如潮,非人力可逆。學宮超然之地位,恐將不存。然,百家之道統,不可絕於你我之手。”
    他目光掃過眾人:
    “學宮…可散。諸子可依本心,擇主而輔。然需謹記,無論選擇何方,當以傳承道統、延續文明為念,而非一味助紂為虐。”
    此言一出,滿堂皆寂。
    學宮解散,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但這也是在絕境中,為百家道統保留火種的無奈之舉。
    不僅僅是稷下學宮,那些盤踞地方、樹大根深的千年世家,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等,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煎熬。
    以往,他們可以多方下注,左右逢源。
    但如今,三大帝國展現出碾壓性的實力與一統天下的決心,絕不會再容忍牆頭草的存在!
    李世民遣使攜重禮與承諾,拜訪山東、河北世家,許以高官厚祿,邀其共襄盛舉。
    嬴政的黑冰台密探與尉繚的暗線,則帶著威脅與利誘,滲透江南、關中士族,迫其表明立場。
    朱元璋的檢校更是無孔不入,對江淮、兩湖地區的世家大族進行嚴密監控,稍有異動,便是雷霆手段!
    站隊!必須站隊!
    而且幾乎沒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
    站對了,或許能保家族富貴,甚至更上一層樓;站錯了,便是身死族滅,萬劫不複!
    一時間,神州各地,暗流洶湧。
    世家內部爭吵不休,父子反目,兄弟鬩牆之悲劇,屢見不鮮。
    無數密使穿梭於道路,無數密信飛馳於城鄉,一場關乎家族存亡的無形戰爭,在暗處激烈上演。
    帝星加速,大勢煌煌。
    三大帝國如同三股無可阻擋的洪流,開始瘋狂吞噬、整合一切力量。
    中小勢力在絕望中掙紮,或奮起反抗,或屈膝投降。
    諸子百家與千年世家,這神州兩大重要的力量支柱,也被徹底卷入這滔天巨浪之中,再無置身事外之可能。
    整個天命神州,仿佛一張被拉到極致的弓,弓弦嗡鳴,殺伐之氣衝霄漢!
    一場決定最終命運的超大規模混戰,已然拉開了血腥的序幕!
    然而,就在這天地傾覆、萬物芻狗的亂世之象達到頂峰之際——
    誰也沒有注意到,在那稷下學宮即將解散,諸子紛紛離去的前夜,一直沉默的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於自家精舍內,對著一麵古樸的銅鏡,低聲自語,其內容卻石破天驚:
    “白馬非馬…堅白離…名實之辯,可亂乾坤。”
    “爾等爭的是疆土,是氣運,是那虛無縹緲的天命…卻不知,這‘名’之規則,亦可…重構真實?”
    “或許,這獵場最終的破局之法,不在力,而在…‘名’?”
    他指尖,一縷奇異的光芒,並非靈力,也非煞氣,更非任何已知的法則之力,而是一種近乎概念性的、扭曲邏輯的波動,正緩緩融入那銅鏡之中。
    而在那銅鏡深處,倒映出的並非他的麵容,而是一片不斷崩塌又重組、仿佛由無數矛盾命題構成的邏輯亂域!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