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懷民亦未寢,持刀逐我於中庭!

字數:4622   加入書籤

A+A-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古怪起來。
    朱元璋剛為於謙之死而憋了一肚子的火,聽到這話,不由得一愣。
    他雖然自認不算精通筆墨,是個粗人,但也知道這話的分量。
    這評價,未免也太誇張了些。這木正居再牛,也不能把大明天下文人都比下去吧?
    不止他這麽想,永樂朝、洪武末年的諸多文臣,也都覺得此言過於荒誕。
    翰林院的學士們交頭接耳,眉頭緊鎖。
    他們承認木正居功蓋千秋,德配天地,但若論“文采”,似乎並未聽聞其有傳世詩篇,怎能擔得起如此高的評價?
    他們雖對木正居敬畏有加,但身為讀書人,自有風骨。這話,簡直是將天下文人的臉麵,按在地上摩擦。
    可即便心中疑慮,麵對這位剛剛在天幕上以百歲之齡,橫刀立馬,準備為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活聖人”。
    他們也不敢妄下論斷,隻能壓下心中思緒,靜待天幕的後續解釋。
    【此言雖誇張,卻不無道理。】
    【舉個例子,宋朝蘇軾,為張懷民寫下一首《承天寺夜遊》,流傳千古。】
    【在座各位,有誰不知?】
    【其中一句‘懷民亦未寢’,便讓那位半夜被從被窩裏拽出來的倒黴朋友張懷民,跟著流芳千古。】
    【可後世流傳最廣的版本,卻並非各位所熟知的那個。】
    【而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持刀逐我於中庭!】
    “噗——”
    永樂朝,漢王朱高煦剛端起一杯茶,聽到這句,一口茶水全噴在了前麵大哥朱高熾寬厚的背上。
    朱高熾身子一僵,回頭怒視。
    朱高煦卻顧不上了,他指著天幕,笑得渾身發抖,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
    “持……持刀逐我於中庭?!”
    “哈哈哈哈!這張懷民是喝了多少?半夜不睡覺,拿著刀追著蘇東坡砍?”
    朱棣也是嘴角瘋狂抽搐。
    他腦補了一下那個畫麵,要是他半夜被木正居從床上叫起來,說要看月亮,他估計也會提著刀出去。
    不行,這畫麵太美,他簡直不敢深想。
    一個是大文豪,一個是好基友,夜半三更,月下庭院,不是相與步月,而是持刀追砍?
    這叫什麽事兒!
    【此言雖誇張,卻不無道理。
    欲解此言,需先觀一則流傳於後世的《宋人瘋癲錄》中的千古名篇——《承天寺夜遊·刀光劍影激情版》】
    話音剛落,天幕畫麵一轉,不再是文字,而是一段活靈活現的影像。
    月色如水,灑滿庭院。一個略顯醉態的身影,正使勁拍著一扇院門。
    “咚咚咚!懷民!開門!我知道你在家!別裝睡!出來看月亮啊!”
    門內傳來一聲含糊的咒罵,片刻後,院門“吱呀”一聲被拉開。一個睡眼惺忪、頭發淩亂的中年男子探出頭。
    “蘇子瞻!你是不是有病!三更半夜不睡覺,鬼叫什麽!”
    蘇軾卻不以為意,興奮地抓住他的手:“月色甚美,念無與為樂者,就想到你了!快,與我步於中庭!”
    張懷民的臉瞬間從惺忪變得鐵青,他看著蘇軾那張理所當然的臉,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
    他猛地甩開蘇軾的手,轉身回屋,再出來時,手裏赫然多了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步你個頭!我今天就讓你知道知道什麽叫‘夜半驚魂’!”張懷民提著刀就衝了出來,“你再跑慢點,明天頭條就是《大文豪蘇軾夜闖民宅,被友人當場劈成兩半》!”
    蘇軾嚇得酒醒了一半,撒腿就跑,一邊跑還一邊回頭大笑:“哈哈!太好了!懷民亦未寢!”
    【蘇軾:(敲門懷民!(敲門懷民!!(敲門懷民!!!】
    【張懷民:(懵懵開門?????】
    【蘇軾:太好了!懷民亦未寢!!!】
    “持刀逐我於中庭?!”
    不隻是他們,無數正在觀看天幕的文人墨客,也險些驚掉下巴。
    洪武朝,翰林院的一位老學士胡子都吹了起來:“胡鬧!簡直是胡鬧!蘇學士原文乃‘相與步於中庭’,何等意境!何來持刀相向?!”
    另一位官員卻撫須沉吟:“半夜三更,擾人清夢,換做是老夫,怕是也想提刀砍人……倒也……合情合理?”
    奉天殿內的氣氛,因這一個突如其來的“千古奇冤張懷民”,而變得輕鬆了不少。
    【各位不必驚訝,正因這句戲言,張懷民這個名字,在後世,真正做到了婦孺皆知。
    上至六十老翁,下至三歲孩童,誰人不知蘇東坡有個半夜想砍死他的好朋友張懷民?】
    【一篇遊戲之作,便可讓一人名留青史。】
    【而木聖雖一生並未留下多少詩篇,但流傳於世的寥寥數篇,卻篇篇重若泰山,字字價值千金。】
    【諸位可以設想一個情景。】
    【一位輔佐過六代君王,功勳蓋世的百歲元老,他是你的老師,更是你倚為擎天之柱的國之棟梁。】
    【如今,國難當頭,你將他送上了戰場。】
    【他贏了。】
    【他為你,為這個國家,打贏了這最關鍵的一戰。】
    【但他,卻在凱旋的歸途中,油盡燈枯,溘然長逝。】
    【這是什麽概念?】
    【日後朱家子孫,路過你的牌位,都得啐上兩口唾沫,罵一聲“孽畜”!】
    【宋高宗趙構,殺了嶽飛,被後世罵了千年。】
    【可嶽飛,終究隻是臣子。】
    【而木聖,他是誰?你把他給“克”死了,朱祁鎮的諡號都得改一改,不叫“英宗”,得叫“大明掘墓人”!】
    【跟你的“豐功偉績”比起來,宋朝那幾位昏君,簡直渾身都散發著功德金光,一個比一個眉清目秀!】
    “嘶——”
    這番誅心之論,讓所有時空的老朱家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這才真正意識到,木正居這三個字,在大明朝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永樂朝,朱棣的臉色變得煞白。
    自己死後下去,要麵對怎樣的“腥風血雨”了。
    爹的混合雙打……怕是跑不掉了。
    【萬幸,萬幸啊。】
    【在主世界,木聖打完了最後一仗,壽終正寢,死得其所,給自己的傳奇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他要是真死在戰場上,我估計,朱祁鎮的棺材板,都得被後世憤怒的百姓給刨出來,挫骨揚灰!】
    天幕的文字緩緩隱去,似乎是給眾人留下思考的時間。
    奉天殿內,許久,朱元璋才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他看著身旁同樣心有餘悸的朱棣,眼神複雜。
    “老四啊……”
    “你這運氣,是真他娘的好。”
    “但你這教孫子的本事,也是真他娘的爛!”
    少年朱棣脖子一縮,一句話也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