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木聖聯考!學生聽到就頭疼的名字!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樓上的,你們學校也這樣?我們學校也是!”
    “當年曆史老師在課上說:‘今天我們隻講一個人。’"
    “全班都歡呼,以為能輕鬆一節課,結果一聽是木聖,全班瞬間哀嚎一片!”
    “你說這木聖吧,別的都還好說,可他這人,怎麽就那麽全能呢?”
    “曆史課講他,物理課講他,化學課講他,地理生物連數學課都繞不開他!”
    “我記得上回數學課,老師直接在黑板上寫下一串公式,然後說: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木聖是如何在那個年代,僅憑一紙算草,就精確算出蒸汽機的壓力與效率的。’”
    “搞得我們全班麵麵相覷,明明是數學公式,怎麽聽著比物理還費勁?”
    “結果老師還振振有詞:‘數學與物理不分家嘛,木聖當年就是用純粹的數學邏輯推導出了物理原理,你們也要學會這種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 ”
    “我當時就想問一句:老師,咱這是普通高中,不是專門培養木聖轉世的學院啊!”
    “而且,咱這思維方式,跟他那‘算草’能一樣嗎?人家那是‘悟道’,咱們這是‘死記硬背’!”
    “哈哈哈哈哈哈!太真實了!真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樓上的,你們那還算幸運的。我們學校更狠。”
    “當年生物老師講到呼吸作用,突然話鋒一轉:‘同學們,今天我們不講別的,就講講木聖,看他是如何通過觀察生物的每一次呼吸,一次次推導出空氣中存在氧氣和二氧化碳的。’”
    “接著就開始分析他那疑似日記裏的草稿,讓我們複盤他的‘頓悟’過程!”
    “我當時就想哭了:老師,咱就是想弄明白為啥人會呼吸,不是想研究木聖的‘頓悟’心態啊!這他喵的是生物課,不是心理課!”
    “我一個普通學生,怎麽可能理解得了那種‘我思故我在’的跨學科思考?”
    “我要是真能複現木聖的思考過程,我還來你這兒上什麽學,直接去京都最高格物院應聘了!”
    “噗……這哪裏是上課,簡直是閱讀理解,還是針對‘鬼相’木聖本人思維模式的深度閱讀理解!”
    天幕之外。
    身處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看著屏幕上那些來自後世學生的吐槽,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震驚,慢慢變成了激動,再到現在的哭笑不得。
    “這……這木正居,到底是個什麽怪物?”
    “怎麽什麽學科,他都能摻和一腳?而且還都這麽牛?”
    一旁的太子朱標也跟著哭笑不得,“父皇,兒臣也不知道。”
    “但兒臣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後世那些學生,一聽到‘木聖’的名字就頭疼了。”
    “因為這個人,實在是太全能了。”
    就連一旁聽著的少年朱棣,也瞪大了眼睛,喃喃道:“這哥們兒,是神仙下凡吧?!”
    朱元璋沉默片刻,“咱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人。”
    “但咱現在,隻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咱必須得找到他。”
    “不管付出什麽代價,咱都得把他給找到!”
    “然後……”朱元璋頓了頓,“然後把他牢牢地請在咱大明的戰車上!”
    天幕上,評論區的討論依舊在繼續。
    “說真的,木聖這個人,簡直就是開了掛的人生!”
    “他不僅僅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甚至連藝術領域,都有他濃墨重彩的筆觸。”
    “我記得當年美術老師講到木聖時,說他留下的幾幅畫作,每一幅都堪稱國寶級別,顛覆了當時的藝術認知。”
    “我們全班當時都驚了。誰能想到,一個搞科學理論的人,居然能在藝術上造詣如此之高?”
    “結果老師悠悠地說:‘藝術與科學本就不分家,木聖當年就是借由藝術的美感,洞察到了科學的規律。”
    “你們也要學會這種跨界的審美能力,才能觸類旁通。’ ”
    “我當時就想問:老師,您確定這不是在吹牛嗎?這跟讓我們去爬珠穆朗瑪峰,然後告訴我們‘攀登的勇氣能讓你學會解微積分’有什麽區別?”
    “哈哈哈哈哈哈!”
    “樓上的,老師沒吹牛,是真的。”
    “因為木聖確實做到了。他那幾幅畫,每一幅都蘊含著極其深刻的科學原理。”
    “比如那幅《日月同輝圖》,簡直就是日食月食形成原理的視覺教科書。還有那幅《格物致知圖》,更是把整個科學體係,用一幅畫完整展現出來!”
    “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絕對碾壓,沒有人不為之震撼。所以,別說你們學生了,就連我們這些格物博士生,都對木聖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他實在是太強了。”
    “強到讓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這個維度的‘碳基生物’!”
    奉天殿,朱元璋看著這些評論,心中也算是腦補出這個所謂碳基生物的意思了。
    “標兒,咱現在明白了,為什麽後世那些人,會把木正居稱為‘十五世紀最強碳基生物’。”
    “他確實配得上這個稱號,甚至……綽綽有餘。”
    朱標點頭,“父皇,兒臣也明白了。”
    “兒臣現在隻希望,咱們能盡快找到這位木先生。”
    “然後,好好向他請教。”
    朱元璋點頭,“不會出錯。”
    “咱老早之前就已經秘密派出了錦衣衛,搜尋他的蹤跡。”
    “隻要他還在大明境內,咱就一定能找到他!”
    天幕上,討論的方向已經完全偏離了原本的劇情,轉而開始瘋狂吐槽木聖對後世教育體係造成的“深遠影響”。
    “說真的,木聖這個人,簡直就是所有學生的‘噩夢’。”
    “我記得當年高考曆史試卷上,有這麽一道題:‘請簡述木聖對大明王朝的整體影響。’ ”
    “我當時一看到這題目,整個人都麻了。”
    “你知道這道題的分值是多少嗎?足足30分!”
    “30分啊!”
    “你知道我當時寫了多少字嗎?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教育、外交、民生……但凡我能想到的,全都寫了一遍!”
    “結果……”
    “結果老師隻給了我25分。”
    “我不服啊,去找老師理論。”
    “老師就說:‘你寫的這些都對,覆蓋麵也很廣,但你漏了一點。’ ”
    “我趕緊問:‘什麽?’ ”
    “老師說:‘你沒寫木聖對後世思想和哲學體係的影響。’ ”
    “我當時就懵了:‘老師,這道題才30分,您讓我寫這麽多,還能要求更細致了?’ ”
    “老師還理直氣壯地說:‘30分已經很多了,要不是考慮到考試時間有限,我能給你出一道跨學科綜合的木聖專題,分值直接飆到49分!’ ”
    “我……”
    “哈哈哈哈哈哈!這老師也太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