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麥子熟了幾千次

字數:5564   加入書籤

A+A-


    說到這,朱元璋的眼神變得極其複雜。
    既有忌憚,又有敬佩。
    “那個校長,雖然蠢,但手裏握著先進軍隊,握著那個時代最強的武力。”
    “可那個教書先生……”
    “他手裏什麽都沒有。”
    “他隻有一支筆,一張嘴,還有……”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還有一顆要把這天翻過來,讓泥腿子當家做主的心!”
    “木聖也好,朱玖也罷,他們雖然厲害,但畢竟還是在‘修補’,是在‘延續’。”
    “木聖是在給大明續命,朱玖是在給大明強心。”
    “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那個舊房子別塌。”
    “可這個人……”
    朱元璋看著天幕上那句“換了人間”,喉嚨滾動了一下。
    “他是要把那個舊房子給拆了。”
    “然後在廢墟上,蓋一個新的!”
    “一個從來沒有人見過,連咱做夢都不敢想的新世界!”
    朱標也想起來了。
    這……這就是他在木聖和中祖之上的原因?
    天幕似乎是為了印證朱元璋的猜測。
    【麥子成熟千萬次,麥子也會死。】
    【但麥子死後,會有新的麥子長出來。】
    【隻要種子還在,隻要土地還在。】
    【春天一來,就是漫山遍野的青綠!】
    【千年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其實隻做了一件事:活著。】
    天幕的聲音低沉,不再激昂,卻透著一種穿透曆史塵埃的厚重。
    畫麵中,出現了無數張臉。
    不是帝王將相,不是才子佳人。
    是一張張黝黑、粗糙、滿是皺紋的臉。
    他們在黃土高原上揮舞著鋤頭,他們在江南水鄉裏插著秧苗,他們在邊關的風雪中握著長矛。
    他們在盛世裏納糧當差,他們在亂世裏易子而食。
    【政治時有腐敗,爛到根子裏,爛到人相食。】
    畫麵閃過崇禎末年,餓殍遍野,朱門酒肉臭。
    【財富時有困境,國庫空虛,通貨膨脹,一張餅能賣出天價。】
    畫麵閃過光頭校長時期,百姓提著一麻袋紙幣去買米的荒唐景象。
    【武力時有崩潰,異族鐵騎踏破山河,漢家衣冠淪為塵泥。】
    畫麵閃過崖山跳海,閃過揚州十日,閃過那屈辱的剃發易服。
    【家國時有災難,天災人禍,洪水滔天,大旱三年。】
    【看起來,這天,好像塌了無數次。】
    【這國,好像亡了無數回。】
    【但是!】
    【隻要維持大道的人在,中國的曆史命脈,就不會斷!】
    【誰是維持大道的人?】
    【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嗎?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嗎?】
    【不。】
    【自古以來,華夏都有埋頭苦幹的人。】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冰修堰,澤被天府兩千年。
    【有拚命硬幹的人。】
    霍去病封狼居胥,戚繼光南平倭寇,王二在大殿上吐痰求死。
    【有為民請命的人。】
    海瑞抬棺死諫,於謙兩袖清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有舍身求法的人。】
    譚嗣同獄中題壁,玄奘西行萬裏,木正居送六子赴死。
    【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脊梁!】
    【他們,才是不死的麥種!】
    【一代人未完成的使命,將有另一代人繼續!】
    【就像那個教書先生。】
    【他接過的不止是主義,更是從屈原、嶽飛、文天祥、於謙、木聖那裏傳承下來的——那口氣!】
    【那口死都不肯咽下去的硬氣!】
    這一刻。
    李世民沉默了。
    他看著畫麵裏那些默默無聞,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的百姓,那是他在《貞觀政要》裏,稱之為“水”的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以前隻把百姓當成一種力量,一種資源,甚至是一種威脅。
    可現在,他突然明白。
    王朝隻是浪花。
    百姓,才是大海。
    浪花碎了,大海還在。
    隻有依附於大海,順應大海的流向,浪花才能看起來像是“弄潮兒”。
    “魏征。”
    李世民聲音有些低沉,“朕的大唐,能挺過那樣的至暗時刻嗎?”
    魏征沒有像往常一樣懟他,而是看著天幕,神色肅穆。
    “陛下。”
    “大唐或許挺不過去。”
    “但隻要這片土地上還有這種埋頭苦幹的人。”
    “華夏,就挺得過去。”
    漢武帝位麵。
    劉徹把玩著手中的酒爵,眼神晦暗不明。
    “舍身求法……拚命硬幹……”
    “朕以前以為,隻有朕這樣的英主,才能造就盛世。”
    “現在看來……”
    劉徹苦笑一聲,“朕,也不過是恰逢其會,成了那個領頭的人罷了。”
    “若是沒有那千千萬萬個肯跟著朕去漠北吃沙子、喝馬尿、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漢家兒郎。”
    “朕,拿什麽去封狼居胥?”
    “拿什麽去喊‘寇可往,我亦可往’?”
    天幕之上,文字繼續滾動。
    【換言之。】
    【長久以來,華夏人一直堅守著一個共同的理念。】
    【無論怎麽打,無論怎麽亂,無論分成了多少塊。】
    【這片土地上的人,不管是坐在廟堂之高的,還是處在江湖之遠的。】
    【哪怕是目不識丁的老農,腦子裏都有一個死理兒——】
    【那就是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即使在漫長的分裂時期,華夏的觀念依然經久不衰。】
    【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南北朝對峙,五代十國。】
    【亂嗎?】
    【亂得一塌糊塗!】
    【人腦子都打出了狗腦子!】
    【但是,不管是誰,不管哪個軍閥,不管哪個異族首領。】
    【隻要他稍微有點野心,稍微站穩了腳跟。】
    【他想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我也要裂土封王,搞個小國過日子”。】
    【而是——“老子要打進長安!老子要定鼎中原!老子要當全天下的皇帝!”】
    【這,就是刻進骨子裏的“大一統”!】
    天幕畫麵驟然拉高,變成了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
    時間軸開始飛速轉動。
    【而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華夏就成為一個長期延續的政治體。】
    【此後雖有分合,但華夏的核心部分總是一個中央集權製的政體,2000多年未曾改變。】
    【這時候,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的“老朋友”。】
    地圖之上,出現了四個閃光點。
    尼羅河流域,古埃及。
    兩河流域,古巴比倫。
    恒河流域,古印度。
    黃河流域,古華夏。
    【這就是傳說中的四大文明古國。】
    【看起來都很牛逼,都很輝煌。】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隻無形的大手,在地圖上輕輕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