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借鋤頭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姐妹兩個洗漱完回去的時候,之前圍在她們這兒的人都已經走了,連同方式穀和陳大金還有田家兄弟,都不在了。
剛子、強子還有田大嫂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在拔他們那塊地的雜草,妞妞捧著一張餅坐在旁邊啃,謝知簡帶著妹妹在吃早飯。
“娘,爹他們去哪了?”方桃看了一圈沒見著人,便看向劉春麗問道。
“去看木料去了,得把需要的東西都確定下來再動工。”劉春麗也在開始擼袖子,準備開幹。
“這麽拔可拔不完,要是有鋤頭就好了。”方澄皺起了眉。
這塊地上亂七八糟的雜草長了很多,還有些帶刺的與一些小樹,光靠雙手拔不知道要拔到猴年馬月才能拔完了。
“前麵不是有幾戶人家嗎?咱們去借唄。”方梨仰起頭說道。
這有些草比她人都高了,必須要鋤頭才行。
劉春麗想了想,把袖子又放了下來,然後去背簍裏麵掏了掏,掏出一個紙包。
方桃一見到那紙包就眼睛一亮,裏麵裝著的是麥芽糖,是昨兒她磨了爹娘好久才買的。
但是買了之後還沒嚐到呢,娘說等之後沒人了再給她們幾個吃。
見三個孩子都把目光投向了她,劉春麗有些無奈,不過這會兒其餘兩家人都各自在忙活,沒人看她們。
劉春麗打開紙包,背著後麵的人,做賊似的快速的給三個孩子嘴裏一人塞了一塊。
塞完之後,又分出一張紙來包了三小塊包好給塞到了懷裏,這才把剩下的紙包給放進背簍裏麵去。
倒不是她小氣,隻是這糖精貴的很,就這麽一包差不多半斤,可是花了八十文買來的,要不是比女兒磨得狠了,又憐惜她們跟著吃了一路的苦,她都舍不得買。
買來了也得慢慢省著點吃。
要是當著大家的麵拿出來了,總不能隻給自家孩子吃,還是藏著些好。
“阿澄,你帶著妹妹在這看著東西,娘去借鋤頭去。”劉春麗叮囑道。
農具精貴,可謂是農戶人家的命根子,很難借給外人。
思來想去的,也隻有手上的糖塊能拿得出手一些。
“娘,我也去!”方桃立馬跟在她身後。
方梨緊隨其後,伸手抓住了劉春麗的袖子:“有哥哥一個人守著就行了。”
田大嫂她們都在呢,沒事的。
還是跟著去見些新鮮的人,比較有趣。
劉春麗看著眼巴巴的看著她的兩個女兒,隻能妥協:“行吧,好好跟著,別亂說話知道嗎?”
兩人頓時點頭如搗蒜。
劉春麗帶著兩個小跟屁蟲往村裏的方向走去,路過第一家她卻沒有停留,繼續往前走。
“娘,不跟他們家借嗎?”方桃有些納悶的回頭看了一眼她們剛剛路過的那戶人家。
低矮的籬笆圈了個小院兒,裏麵有兩三隻雞正在吃食,院子裏這會兒沒人,灶房燃起了炊煙,應該是在做早飯。
那是離她們那邊最近的一戶鄰居了,以後肯定是少不了打交道的。
“去他們家借十有八九是借不到的。”劉春麗頭也不回的說道,卻沒多解釋。
一直往前走了好一會兒,已經略過了三四戶人家了,劉春麗才終於在一個院子外麵停了下來。
方梨看著眼前的院子,占地很大,裏麵的屋子也多,一看就知道這戶人家人丁興旺。
院子裏的雞也多,一大群在那撲騰,牲口欄那邊還養著兩頭豬,主屋的屋頂也不是大多數人家那樣的茅草頂,用的是瓦片。
這算是她們昨晚一路走來,數得著的看著就要富足一些的人家了。
方梨明白了過來。
普通人家家裏的農具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很金貴的,而且飯都可能吃不飽的情況下,誰會想把自家賴以生存的農具借走,就換來幾個當不了飯吃的糖塊的。
相對而言,家境殷實一些的,才有可能往外借。
劉春麗已經揚起了笑臉來,上前去敲門了。
“有人嗎?”
“你找誰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從灶房走了出來,一邊走一邊往腰間的圍裙上擦手,眯著眼睛往外看。
“大娘,我是咱們村新搬來的,就昨兒來的,想過來借點東西。”劉春麗笑著從籬笆那探頭說道。
“哦,昨兒就是你們啊。”老婦人原本聽到借東西皺了皺眉,但聽到她們是昨晚來的眉頭又鬆開了一些,過來打開了門。
昨晚有人進村鬧出了挺大動靜的,村裏人都知道了。
而消息更靈通些的,還知道了這些人是官差送來的,來的時候是坐著車的,來頭看著不小的樣子。
一打開門,她那雙有些渾濁的雙眼便上上下下的掃視了母女三人一圈。
嘖,咋這黑,看著不像是啥富貴人啊。
“是我們,我們這剛來,啥也沒置辦。準備在溪邊那兒蓋房子,這會兒要拾掇那地,就想著過來借個鋤頭,您看您家方便不?可有空餘的鋤頭能借來使使?”劉春麗好似沒看到她那打量的眼神,依舊笑的熱情。
老婦人一聽是借鋤頭,當即臉就拉了下去,剛想拒絕,劉春麗眼疾手快的把手上拿著的紙包給塞到了她手上。
握著她的手很是親熱:“不是啥金貴東西,就是昨兒在城裏買的糖塊兒,您拿去給家裏的小孫子甜甜嘴兒。”
老婦人拉下去的臉又拉了回去,還露出個笑來:“咋這客氣,鋤頭是吧,等著!”
她抽出手,把紙包給揣進懷裏,往屋子裏走去,兩隻腳搗騰的飛快。
黑咋了,這再黑看著也是個富貴人兒!
村裏哪家借東西有這大方的。
如今糧價高,這糖價也就跟著高了起來,差不多都是翻番賣了。
她掂量著手上這點糖塊,怕是得要個三四文錢的。
沒一會兒老婦人就拿著一把鋤頭走了出來,那鋤頭看樣子應該是用了挺久的了,看著比較舊。
但劉春麗也不嫌棄,有得用就行了。
“你小心著些,別給我用壞了啊。”老婦人叮囑道。
她們家的鋤頭雖然不止這一把,可是每一把那都是花了大價錢買來的。
“我一定會小心的,您放心吧大娘。”劉春麗連忙答應。
“我家那口子姓鄭,你叫我鄭大娘就行了!”老婦人擺了擺手說道。
劉春麗點了點頭:“好嘞鄭大娘,我叫春麗,您叫我麗娘就行了,我男人姓方,我們住在最外頭那戶。”
雖然屋子都還沒蓋起來,但確實是最外頭。
鄉下人家大多數的女人都沒名字,在家的時候按排行叫,大丫、二丫,大妮、二妮的,嫁了人就隨夫家叫,誰家那口子的,或者按照兒子的名字叫,就誰誰的娘。
不止是農村,就連城裏有些人家都是這樣。
田大嫂也是如此,之前劉春麗有問過她名字,但她擺了擺手,就讓她叫田大嫂。
她說不清當時的感覺,但是每次遇見了人,她還是喜歡別人叫她的名字,叫她麗娘春麗都行。
不想別人叫她方式穀那口子,也不想叫方澄他娘。
她也不知道自己為啥會那麽執著這麽點小事兒,畢竟大家都是這樣,她說不清楚。
真要說個清楚,那就是不喜歡,甚至是討厭。
那何必為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