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歲歲年年
字數:4708 加入書籤
禦書房的燭火常亮至深夜,盛嘉蘭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抬手將最後一本奏折批注完。
貼身宮女端來溫好的參茶,輕聲道:“陛下,您已經連軸轉了三日,該歇息了,徐姑娘和五……周姑爺昨日還派人送了些安神的藥膳來,說讓您別太勞累。”
盛嘉蘭接過茶盞,暖意順著指尖蔓延至心口。
她望著遠處徐府的方向,眼底泛起笑意:“朕不累,你看這京城,如今商戶不缺銀兩,百姓不愁溫飽,連西北的流民都分到了田地,這都是朕當年盼著的樣子。”
她頓了頓,語氣裏滿是踏實,“忙些算什麽,隻要這盛國能一直這樣欣欣向榮,朕就覺得值。”
同一時刻的徐府,蘇沅正和周初霽坐在書房核對商鋪賬目。
桌上攤著厚厚的賬本,周初霽指尖劃過一行行數字,筆尖飛快地在紙上批注:“城南布莊這個月的利潤漲了兩成,是因為新推出的印花布受歡迎;城西糧莊得提前囤些粟米,免得入冬後漲價。”
蘇沅看著他熟練的模樣,忍不住笑道:“以前我看賬本,總覺得這些數字像天書,現在有你在,我省了不少心。”
周初霽放下筆,伸手揉了揉她的肩膀:“往後這些事我多擔著,你別總熬夜,祖母還說,讓你多陪她去廟裏拜拜,鬆鬆心神。”
正說著,青禾端著點心走進來,笑著打趣:“姑爺如今管商鋪的本事,比府裏的老掌櫃還厲害,就是前幾日去布莊對賬,有人嚼舌根,說姑爺是‘吃軟飯’,靠徐家才能立足,姑爺當場就懟回去了,說‘我夫人的產業,我幫著管,天經地義,總比某些人隻會背後嚼舌根強’,氣得那人臉都紅了。”
蘇沅愣了愣,轉頭看向周初霽,眼底滿是心疼。
周初霽卻笑著擺手:“這點小事別放心上,說幾句閑話罷了,我懟回去是不想讓你受委屈。”
第二日清晨,徐府的庭院裏滿是楓兒的笑聲。
周初霽穿著一身短打,正教楓兒練劍——他握著楓兒的小手,糾正她的劍姿,耐心地說:“出劍要穩,眼神要準,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保護想保護的人。”
楓兒認真地點點頭,跟著他的動作揮劍,劍風掠過海棠樹,落下幾片花瓣。
練完劍,周初霽又拉著楓兒坐在石凳上,教她讀《論語》。
楓兒指著“溫故而知新”,歪著腦袋問:“姑父,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呀?”
“就是說,學過的知識要常複習,才能有新的理解。”周初霽耐心解釋,還舉了個例子,“就像你練劍,今天練會了劈劍,明天再練,說不定就能發現更省力的方法。”
蘇沅站在廊下,看著庭院裏的一幕,臉上滿是溫柔的笑意。
不遠處,老夫人坐在搖椅上,時不時看向他們,眼底滿是欣慰。
偶爾空閑時,盛嘉蘭會悄悄來徐府,不帶侍衛,隻穿著常服。
五人圍坐在紫藤花棚下,吃著蘇沅親手做的點心,聊著家常——盛嘉蘭說宮裏的趣事,蘇沅說商鋪的新鮮事,周初霽說楓兒的進步,老夫人則笑著聽他們說話,偶爾插幾句嘴。
夕陽西下時,盛嘉蘭起身回宮,看著徐府滿院的煙火氣,心裏滿是安定。
她知道,自己守著的江山,不僅有朝堂的清明,更有這樣尋常人家的安穩與歡喜。
而蘇沅和周初霽,也在彼此的陪伴裏,將日子過成了最踏實的模樣——有並肩做事的默契,有懟退閑言的底氣,更有守護家人的溫暖。
十年光陰彈指而過,盛國的疆域裏,再也尋不到流民的蹤跡。
官道兩旁的田地裏,麥穗沉甸甸壓彎了秸稈,驛站的驛卒騎著快馬傳遞公文,腰間掛著的銅鈴在風中清脆作響——這是盛嘉蘭登基後,用十年時間鋪就的太平景象。
禦書房的案上,不再堆滿緊急奏折,更多的是各地呈報的“豐收捷報”,她偶爾會對著奏折發笑,指尖劃過“百姓安居樂業”的字句時,眼底滿是歲月沉澱的安穩。
這年深秋,徐府的海棠樹依舊繁茂,隻是樹幹粗了幾圈,枝椏能遮住半個庭院。
蘇沅坐在窗邊,手裏捧著一本商戶名冊,周初霽剛從江南回來,風塵仆仆地走進屋,手裏還提著個錦盒。
“望舒,你看我給你帶了什麽?”他笑著打開盒子,裏麵是一枝用暖玉雕成的海棠花,花瓣上還綴著幾顆小小的珍珠,正是蘇沅最愛的樣式。
蘇沅放下名冊,指尖撫過玉簪,眼底泛起笑意:“你去江南是談絲綢生意,怎麽還惦記著這個?”
“路過玉器鋪時,見這簪子像極了咱們院兒裏的海棠,就買了。”周初霽坐在她身邊,伸手替她攏了攏披在肩上的披風,“你身子弱,往後別等我到深夜。”
這些年,周初霽將徐家的商鋪打理得井井有條,從江南的絲綢莊到北方的糧鋪,生意越做越大,甚至還打通了海上的商路,將盛國的瓷器賣到了海外。
旁人見他靠著徐家起家,偶爾還會嚼舌根說他“吃軟飯”,他卻從不惱,隻笑著懟回去:“我夫人的產業,我幫著守幫著擴,有何不妥?總比某些人隻會躲在背後說閑話,連家都養不起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懟得對方啞口無言後,他還會買上蘇沅愛吃的桂花糕,哼著小曲兒回府——在他心裏,旁人的閑言碎語,遠不如蘇沅的一句“回來啦”重要。
隻是蘇沅自幼體弱,當年又因哥哥的事憂思過度,大夫診脈後說她難有身孕。
得知消息的那天,蘇沅躲在房裏悄悄抹淚,周初霽卻抱著她說:“望舒,我娶你是想和你過一輩子,不是為了要孩子,你好好的比什麽都強。”
從那以後,他再沒提過孩子的事,隻把更多的心思花在陪伴蘇沅上——春日陪她去郊外踏青,夏日幫她在庭院裏搭涼棚,秋日帶她去山上采野菊,冬日守在爐邊陪她看書,歲歲年年,從未間斷。
兩人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徐楓身上。
徐楓自小跟著他們,耳濡目染間,對經商有了濃厚的興趣。
周初霽教她看賬本、辨貨物,帶她去各地的商鋪考察;蘇沅則教她待人接物的道理,告訴她“經商先做人,誠信最重要”。
徐楓性子活潑,不喜歡困在京城的商鋪裏,總愛跟著商隊走南闖北。
每次出發前,她都會抱著蘇沅的胳膊撒嬌:“姑姑,我這次去西域,給你帶最好的羊絨回來!”
周初霽則會板起臉,叮囑她:“路上注意安全,遇到事別衝動,記得給家裏捎信。”
可等徐楓真的走了,他又會對著蘇沅長籲短歎,生怕徐楓在外麵過得不好。
這年除夕,徐府格外熱鬧。
盛嘉蘭難得空出時間,帶著宮裏的點心來徐府過年。
五人圍坐在暖爐旁,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聽徐楓講她在江南的見聞——她說江南的煙雨多美,說海邊的漁民多熱情,說西域的葡萄多甜。
周初霽給蘇沅夾了個她愛吃的韭菜雞蛋餡餃子,又給盛嘉蘭倒了杯酒,笑著說:“陛下,今年的生意不錯,我打算捐些銀兩,在西北建幾所義學,讓那邊的孩子也能讀書。”
盛嘉蘭點點頭,眼底滿是讚許:“好啊,朕正有此意。等開春了,朕讓戶部配合你。”
老夫人看著他們,又看了看眉飛色舞的徐楓,心裏滿是暖意。
暖爐裏的炭火劈啪作響,映得滿室通紅,窗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偶爾有煙花在夜空綻放,絢爛奪目。
夜深了,盛嘉蘭回宮後,周初霽陪著蘇沅坐在庭院裏看煙花。
他從身後抱住蘇沅,下巴抵在她的肩上,輕聲說:“望舒你看,咱們的日子是不是越來越好?”
蘇沅靠在他懷裏,看著夜空中的煙花,笑著點頭:“是啊,都越來越好。”
沒有驚天動地的波瀾,沒有轟轟烈烈的傳奇,隻有細水長流的陪伴,和日複一日的安穩。
盛國在盛嘉蘭的治理下愈發繁榮,蘇沅和周初霽的生意越做越穩,徐楓也長成了能獨當一麵的姑娘。
他們的日子,就像徐府庭院裏的海棠樹,看似平淡,卻在歲月的澆灌下,枝繁葉茂,結出了最甜的果實。
往後的歲歲年年,依舊是這樣——春日海棠開,夏日蟬鳴響,秋日桂花香,冬日暖爐旁。
喜歡沉浸式快穿請大家收藏:()沉浸式快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