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各方反應!
字數:3762 加入書籤
“哈哈哈哈,你這老狗還真有一套!居然能想出這等殺人誅心的法子整治這群混蛋……”
乾清宮內,朱遊簡看著魏忠賢呈上的‘工作匯報’,原本還一肚子氣的他,頓時笑得那叫一個眼淚橫飛。
特喵的,讓一群視名聲為生命的偽君子,挺著大兄弟當眾出醜,這他媽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
忘了,魏忠賢是太監,太監能有幾個是正常的!
“皇爺過獎了,隻要能博皇爺一笑,就是老奴最大的榮幸……”
“這些王八蛋罵老奴沒關係,但他們敢給皇爺添堵,老奴就要讓他們生不如死!”
魏忠賢眼見皇帝是發自內心的高興,當即也是滿臉諂媚的趁機表起忠心來。
“行了,今天這事兒你辦得不錯,這柄如意賞你了。”
“傳令下去,今後凡施行廷杖,一律按今日之例執行。朕倒要看看,還有誰敢再拿朕刷名望!”
有功當賞,有過當罰。
魏忠賢對這次叩闕事件的處理,實在太得朱由簡心意,他當然不會吝嗇獎賞。
在把案上一柄玉如意丟給魏忠賢後,隨即也將他這份‘發明’定為了常例。
“老奴叩謝皇爺隆恩!老奴定當肝腦塗地,為皇爺效犬馬之勞……”
魏忠賢雙手顫抖著接過新主子的第一件賞賜,眼中滿是激動與感恩,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連連磕頭。
“起來吧,你是皇兄留給朕的肱股,隻要好生為朕辦差,朕虧待不了你……”
“對了,這些畫作你打算做何安排?”
朱遊簡衝著感激涕零的魏忠賢擺了擺手,隨即卻是揚了揚手中生員們‘工作匯報’。
“皇爺放心,此事老奴已經安排妥當……”
見皇帝說起正事,魏忠賢也是趕緊從地上爬了起來。
……
“你們聽說了嗎?那些國子監生員,本想彈劾魏閹揚名,結果挨板子時,卻是興奮得當眾挺起來了!”
“哈哈哈哈,何止是挺起來了。咱可是親眼所見,那些家夥被廠衛番子押回國子監時,路上都還一翹一甩的呢。”
“是啊是啊,咱也看到了。當時咱剛好正長安街那邊,看著那場景真叫一個辣眼啊……”
就在魏忠賢匯報著叩闕事件的處理結果時,國子監生員挨廷杖之時‘挺’起來的事,已是迅速在京城傳播開來。
京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對此事興致勃勃的議論。
隻不過,議論紛紛中卻是少有憐憫,言語之中多是嘲諷。
而與之相對的國子監內,卻是一片死寂。
即便是那些膽小沒去叩闕的生員,此時也是一個個麵紅耳赤、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至於那些當事者,被廠衛遊街押回後,更是自己躲進房裏把自己關了禁閉。
沒辦法,平日裏以讀書人的清高自居,結果遇到廷杖之時卻是‘興奮’得挺起來了,這特喵已經不是人品而是生理問題了。
“唉,咱們國子監的名聲算是毀於一旦了。”
“平日裏教導他們要修身養性、知書達理,如今卻做出這等荒唐之事,讓天下人看了笑話啊……”
比起一眾羞愧莫名的生員,一眾國子監司業、博士、助教等,則是個個痛心疾首。
百與此同時,京城的各大茶樓酒肆裏,對於這件事情的談論卻是越演越熱。
“嘖嘖,有了這回的教訓,以後再有誰想拿陛下刷名望,好可就得好生掂量掂量了。”
“那些個偽君子平日裏道貌岸然,實則滿肚子男盜女娼。這下好了,讓他們當眾出醜,也算是大快人心了。”
“不過話說回來,那魏閹也真是夠狠的。一個沒那家夥事兒的太監,居然會想出這麽個損招,估計那些家夥這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了。”
眾人哄笑一陣後,話題又轉到了其他事情上。
而與此同時,京城一眾大小官吏府邸,卻又是另一番景像。
閹黨成員自不必說,一些與魏忠賢走得近的官員,除了慶幸之外,更多的也是抱著幸災樂禍的想法。
畢竟這次廠衛大抓捕,抓的其本都是那些平日裏自命清高、對他們多有嘲諷的家夥。
至於那些平日裏跟清流們走得近、關係好的官員,則是滿心的憂慮。
畢竟大明立國以來的幾次叩闕事件中,除了正統朝的午門血案外,正德朝的諫止南巡、嘉靖朝的左順門事件,吃虧的可都是文官士大夫集團。
而這一次的叩闕事件,看似隻有國子監生員受辱,但往深一步看,卻是文官士大夫又吃了大虧。
若是再不想辦法挽回,照此情形發展下去,朝廷可就變成閹黨的一言堂了。
“大宗伯,國子監生員皆乃朝廷未來棟梁。此番受此奇恥大辱,實乃朝廷之恥。”
“如今魏閹氣焰囂張,若不加以遏製,且不說我我等文人顏麵,恐會引發士林的不滿吧?”
一處宅邸中,一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滿臉憤慨間卻是突然眼前一亮。
“呃,牧齋所言甚是。國子監生員雖行事衝動,卻也是出於對朝廷的一片赤誠。今番受此羞辱,隻怕會讓天下讀書人心寒呐!”
“隻不過如今魏忠賢權傾朝野,陛下又似乎對其頗為倚重,我們若貿然行事,恐會引火燒身啊……”。
中年男子上首,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同樣搖頭歎息起來,正是兼任國子監祭酒的禮部尚書來宗道。
而這中年男子,則是剛出任禮部右侍郎不久的錢謙益。
來宗道深諳為官進退之道,加之與閹黨關係不錯,也並未參與到午門叩闕之事中,所以卻是並未受到影響。
然而他終究也是正統的讀書人,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國子監祭酒。
雖然與閹黨關係不錯,卻也不可能看著國子監生員受辱而無動於衷。
所以,即便察覺到錢謙益擴大事態、煽動士子鬧事的意圖,他也並未直接予以拒絕。
隻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在二人商量著如何‘拯救時局’時,殊不知,他們口中的魏閹,卻是在皇帝的親自教唆下,早想好了進一步的打擊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