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章恒的判斷和依據
字數:3831 加入書籤
趁著章恒還在返回分局的路上,葉青山等分局領導抓住這個空隙,開始向黃建喜簡要匯報近期的工作進展。
葉青山清了清嗓子,翻開準備好的匯報材料:“黃局,近期我們分局在治安整治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了......”
但他很快就察覺到,黃建喜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麵。
這位市局領導雖然表麵上在聽匯報,目光卻不時飄向會議室門口,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顯得心不在焉。
在葉青山匯報的短短幾分鍾內,黃建喜已經看了三次手表,每一次看表時眉頭都會微微蹙起。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黃局這是在計算章恒還有多久才能趕到,至於工作匯報的內容,他顯然並不在意。
胡誌康坐在會議桌的另一端,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看到黃建喜如此急切地等待章恒,他再一次深切體會到章恒在黃局心中的分量。
一股不安在他心中蔓延開來——那輛進口三菱越野車,近期一直是他本人在使用,這個情況黃局是否知曉?
“要不要主動把車還給章恒算了?”這個念頭在胡誌康腦海中閃過。但隨即他又猶豫起來,那輛進口車性能卓越,乘坐舒適度遠超過他自己那輛老舊的普桑,就這麽還回去,實在有些舍不得。
“再等幾天看看吧。”他暗自盤算,“也許黃局並不會過問這種小事。”
正當胡誌康內心天人交戰之際,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章恒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帶進一股室外的寒氣。
十二月的寒風似乎依附在他的警服上,讓靠近門口的人都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
看到會議室內坐滿了領導,章恒明顯愣了一下,但他的反應極快,立即恢複了鎮定,恭敬地向在場的各位領導打招呼:“黃局好,各位領導好!”
麵對滿屋子的領導和聚焦在他身上的目光,章恒表現得從容不迫,舉止沉穩大方,沒有流露出絲毫緊張。
他挺直的脊梁和堅定的眼神,給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成熟穩重。
幾位市局領導微微點頭,交換著讚許的眼神。
有人心中暗想:“難怪黃局如此器重這個小夥子,果然不同凡響。不僅破案能力出眾,待人接物也如此得體,換做其他年輕人,麵對這種場麵,恐怕早就緊張得語無倫次了。”
看到章恒進來,黃建喜立刻麵露喜色,招手道:“小章,快過來坐,大家都在等你了。”他指了指自己身旁的空位,這個位置的安排本身就意味深長。
章恒雖然還不清楚領導找他具體所為何事,但仍保持著一貫的謙遜態度,快步走過去坐了下來。
黃建喜滿意地點點頭,臉上浮現出毫不掩飾的讚許之色,開門見山地問道:“小章,聽說你想重啟望寧縣三女童遇害案,還特地去了案發現場勘查?”
章恒坦然回答:“黃局,確實有這麽回事。”
黃建喜眼中閃過期待的光芒,身體微微前傾,迫切地追問:“小章,怎麽樣,對這個案子,你有幾分把握?”
直到這時,青陽分局的與會人員才恍然大悟——原來黃局等人冒著嚴寒專程趕來,竟然是為了這件事!
三女童遇害案,他們當然不陌生!這起案件當年轟動全省,不僅因為其性質極其惡劣,更因為偵破過程中動用了超過兩萬名警力,排查了十幾萬人,耗費了近三千萬元的辦案經費。
可惜的是,盡管投入如此巨大,案件至今未破,成為了一樁沉積六年的懸案。不少人在心中暗忖:章恒確實是破案能手,但麵對如此棘手的案子,他真的能創造奇跡嗎?
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黃局也在等待自己的回答,章恒略作思考,謹慎地回答道:“黃局,我剛接觸這個案子不久,現在談破案把握為時尚早。但我願意試一試。”
“好!年輕人有勇氣嚐試就是好事,我們全力支持你。”黃建喜當即表態,“偵破過程中有任何需要,你可以直接聯係我,局裏一定盡量滿足。”
這番承諾讓在座的許多人羨慕不已。
能夠直接聯係市局領導,並且得到“盡量滿足一切要求”的保證,這在公安係統內是極為罕見的待遇。
有幾位參會者的目光中幾乎要流露出實質性的羨慕。
黃建喜繼續問道:“小章,你既然已經研究了案卷,又去了現場,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初步想法?”
章恒沉吟片刻,決定坦誠相告:“確實有了一些想法,首先,我認為這是一起本地人作案,外地人流竄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特別是當年參與過此案偵破的人員。
其中反應最強烈的是市局的老陶。
作為當年專案組的核心成員,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刑警這些年來從未放棄過這個案子。
盡管99%的人都已不再抱希望,老陶卻一直在為這個案子奔走,耗費了大量心血。
聽到章恒的判斷,老陶第一個提出質疑:“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們不能排除外地人作案的可能性。”
老陶站起身來,情緒有些激動:“當年我們最初也判定為本地人作案,首先對案發地周邊五公裏範圍內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像篩子一樣反複篩了好幾遍,卻毫無發現。”
“後來又把排查範圍擴大到十公裏,采集了大量DNA樣本,依然一無所獲。最後甚至擴大到整個望寧縣......”
他詳細講述了當年的排查經過,不少與會者頻頻點頭表示認同。當時的排查確實極為徹底,卻始終沒有收獲,這才使專案組開始傾向於外地人流竄作案的可能。
麵對老陶的質疑,章恒表現得十分沉穩,麵色平靜地開始闡述自己的判斷依據:“我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原有的偵查方向,我堅持認為,凶手應該是本地人,而非外地流竄作案!”
這話一出口,原本安靜的會議室頓時響起一陣嗡嗡的議論聲。
在座的都是有著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警齡的領導,對這起三女童遇害案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怎麽能輕易推翻原有的偵查方向呢?很有可能是外地人作案,必須繼續堅持這個方向!”
“如果是本地人作案,為什麽經過那麽徹底的地毯式排查都沒有任何發現?”
“這個判斷太草率了,外地人作案的可能性絕對不能排除。”
“.......”
見會議室內的討論越來越熱烈,黃建喜抬手做了個下壓的手勢:“大家安靜,先聽一聽章恒同誌的解釋。”
一把手發話,會議室立刻安靜下來。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章恒身上,大家都想聽聽,這個年輕警官到底有什麽依據,敢於挑戰專案組當年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