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全震驚了
字數:4382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金鑾殿上。
文武百官依序肅立,晨光透過高大的殿門,照亮了禦座上天子的麵容。
與往日不同,今日的皇帝眉宇間少了幾分往日的凝重,反而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近乎輕鬆的釋然。
例行公務奏報完畢後,皇帝並未像往常一樣示意退朝或繼續討論細節,而是輕輕咳嗽一聲,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眾臣。
原本有些細微聲響的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官員都屏息凝神,意識到陛下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皇帝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清晰地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眾卿家。朕登基至今,已近三十載。賴祖宗庇佑,百官用心,天下臣民協力,方有今日四海升平之象。
然,朕年事漸高,精力不濟,深感於繁雜國事,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百官們垂首聽著,心中暗自揣測,陛下莫非是要再次強調太子監國之事?或是要嘉獎某些老臣?
然而,皇帝接下來的話,卻如同一聲驚雷,在所有朝臣耳邊炸響:
“太子仁孝聰慧,曆練多年,處事沉穩,堪當大任。
朕心甚慰,亦覺是時候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了。”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一旁侍立的太子,眼中流露出罕見的溫和與決絕,“故此,朕決定,於今年六月上旬,禪位於太子。
即日起,著欽天監速速擇取六月中上吉之日,報朕與太子知曉。
禮部、內務府、鴻臚寺等一應衙門,即刻開始籌備禪位大典一應事宜,不得有誤!”
靜!
死一般的寂靜!
百官們幾乎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
禪位?
陛下才五十出頭,雖不算年輕,但也絕未到老邁昏聵之時,更何況太子監國雖有時日,但陛下始終牢牢掌控著最終權柄。
怎麽突然之間,就要禪位了?
無數道目光驚疑不定地投向禦座,又偷偷瞥向一旁同樣麵露沉靜、似乎早已知情的太子。
大殿之內,落針可聞,隻有眾人粗重的呼吸聲和心跳聲。
“陛……陛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顫巍巍地出列,聲音發抖,“陛下正值春秋鼎盛,龍體康泰,何以突然提及禪位?
此乃國之大事,萬請陛下三思啊!”
“臣附議!”又有幾位大臣出列,“太子雖賢,然陛下乃國之柱石,豈可輕易言退?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似乎早已料到會有此反應,他麵色平靜,微微抬手,止住了更多想要勸諫的臣子。
“眾卿之心,朕已知曉。”
皇帝的聲音依舊平穩,卻帶著一種不容反駁的決絕,“然朕意已決,並非一時衝動。太子已近而立,理政多年,足可托付社稷。
朕操勞半生,如今隻想圖個清靜,將養身體。此事,不必再議。
諸臣工隻需盡心辦好禪位大典,輔佐新君,便是對朕、對朝廷最大的忠心。”
看著皇帝那毫無轉圜餘地的神色,聽著那斬釘截鐵的話語,眾臣終於意識到——陛下是來真的!
他是真的不想幹了!
震驚過後,一種複雜的情緒在朝臣中間彌漫開來。
有對權力更迭本能的惶恐,有對未來的不確定,但更多的,是一種逐漸釋然的接受。
細想之下,太子殿下確實早已不是稚嫩少年。
他監國期間,處事公允,思慮周詳,雖稍顯謹慎,但從未出過大錯,在朝中口碑頗佳。
陛下如今主動禪位,避免了許多王朝權力交接時可能出現的腥風血雨和動蕩,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陛下退居太上皇,依然能在關鍵時刻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想通了這些,勸諫的聲音漸漸平息下去。
欽天監監正率先出列領旨:“臣,遵旨!即刻便回去推算吉日!”
禮部尚書、內務府大臣等也相繼出列,恭敬應命:“臣等遵旨!必竭盡全力,辦好禪位大典!”
朝會在一片微妙而平靜的氣氛中結束。
百官退出金殿時,仍三三兩兩低聲議論著,但基調已從最初的震驚轉變為對未來的規劃和期待。
帝國的權力核心,即將迎來一次平穩而巨大的轉變。
其實這已經是最平和的父子交接,如果前幾年沒有揪出野心勃勃的齊王,如果沒有把定遠候一棍子打死,沒有把二皇子放逐…
一切的一切都不會是這個樣子。
想到這裏,許多老臣心裏都想到了陳知禮,那個殺伐果斷的年輕人,長相似神仙,動起手比什麽人都狠的年輕人,新皇上位,他該回來了吧?
歡喜的人不少,比如李寺卿和周尚書這些人。
也有不高興的,比如想某些位置的人,但如果陳知禮、穆雲他們一回來,可能就沒他們什麽事了。
這是很糟糕的事!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江南餘杭,正是暮春初夏時節,草長鶯飛,景色宜人。
然而陳府大院內,卻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離愁別緒。
陳知禮正在書房內,與父母說著話。
桌上攤開著剛剛收到的京城家書和二叔陳富才的來信。
信還是三月中會試結果出來發出的。
“爹,娘,二叔信上說,他們預計五月初從京城動身回老家。算算路程,水路陸路交替,到老家差不多得五月底了。”陳知禮指著信上的日期說道。
陳富強捧著茶杯,眼神有些飄忽,喃喃道:“五月底……今天是四月二十,咱們現在動身,路上不太趕的話,到家也差不多五月下旬了……時間倒是剛好能趕上,我們可能要比他們早到幾日。”
他語氣裏帶著期待,也充滿了不舍。
期待的是與分別三年的弟弟一家團聚,共享知文和小舅子高中的喜悅;
不舍的是要離開兒子、兒媳,尤其是那兩個寶貝孫兒孫女。
吳氏更是眼圈微紅,拉著旁邊乖乖坐著的孫子鈞兒和懷裏孫女嬌嬌的手,舍不得放開:“這一去,起碼得三四個月吧?等知文他們辦了席,七七八八一通事下來,……哎呦,我的乖孫,祖母真舍不得你們……”
鈞兒如今越發懂事,仰著小臉說:“祖父祖母放心去,鈞兒會好好讀書習武,也會幫著照顧妹妹。”
那副小大人的模樣,更是惹得吳氏心酸又欣慰。
陳知禮溫聲勸道:“娘,您別難過。二叔一家三年多沒見了,這次知文和小舅高中,是天大的喜事,您和爹作為長輩,理應回去主持大局,風光風光。
家裏和孩子們有我和盼兒呢,您還不放心嗎?
等那邊事都安頓好了,我再派人沿途去接你們回來,或者到時候看情況,說不定我們……”他頓了頓,沒把盼兒心裏的預感說出來,免得徒增煩擾。
這些日子,盼兒總有預感馬上要回京了,他也估計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陳富強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離愁,點點頭:“知禮說的是正理。老二那邊,肯定盼著我們回去。知文高中,這是咱們老陳家光宗耀祖的大事,我這做伯父的,必須得在場!娘子,收拾收拾,咱們三日後就動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