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新官上任

字數:4277   加入書籤

A+A-


    大珩朝,四品官以上都需要在辰時初上朝,辰時末下朝後上職,時間上還是很人性化的,不需要天不亮就起來,可以安安心心在家吃過早飯,否則時間久了,誰的身體都受不了。
    陳知禮和穆雲今天都是第一日上朝,兩人都很謹慎,輕易不會出風頭。
    辰時末,朝會結束。
    陳知禮踏入了戶部衙門。
    這掌管天下錢糧賦稅的中樞重地,自有一番不同於地方衙門的肅穆與繁忙氣象。
    官吏們步履匆匆,算盤聲、書寫聲、低聲商議聲交織在一起,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銀錢與賬冊的氣息。
    他甫一報到,便有書吏恭敬地前來引路:“陳侍郎,尚書大人已在值房相候,請您一到便過去一敘。”
    陳知禮心中微凜,整理了一下官袍,隨著書吏來到尚書值房外。通傳後,他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入。
    戶部尚書周大人年近花甲,頭發已然花白,但精神矍鑠。
    他正伏案批閱文書,見陳知禮進來,立馬便放下筆,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麵前的年輕人可是他好不容易跟皇上要來的,這幾次,李濤看見他都愛搭不理的。
    其實他大可不必這樣,穆雲也是很不錯的人。
    “知禮來了,快請坐。”
    周尚書指了指下首的椅子,語氣頗為親切,“這一路從江南到京城,著實辛苦了。
    江南之事,陛下與本官都已知悉,你做得很好,政績斐然,民望甚高。
    尤其是江南的經濟,你們做的是相當好,如今調你回京,執掌戶部度支司,乃是朝廷重用,亦是本官所盼。”
    “下官慚愧,全賴陛下信任,上官指點,同僚協力,方能稍有寸功。”
    陳知禮恭敬行禮後,依言坐下,姿態謙遜,言辭謹慎,“初到部裏,諸事未熟,還望大人日後多多訓示。”
    周尚書滿意地點點頭,跟這個年輕人說話就是舒服,他再看了一眼,人也相當地養眼。
    這樣俊美又有傑出才幹的年輕人,怕是百年都難遇一個吧?
    呷了口茶,他緩緩道:“不必過謙。你的才幹,陛下與本官心中有數。
    度支司關係國計民生,天下歲入支出、預算核銷,皆係於此,責任重大,非幹練之才不能勝任。”
    他話鋒一轉,目光深邃地看向陳知禮,“本官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不服都不行。
    這戶部繁雜的擔子,總需有年富力強、勇於任事之人來接替。”
    陳知禮心中一跳,知道這是尚書大人在試探,亦是在釋放信號。
    他連忙起身,躬身道:“大人春秋正盛,經驗豐富,正是朝廷棟梁,部中支柱。
    下官年輕識淺,唯願在大人麾下盡心學習,辦好差事,為大人分憂而已。”
    他巧妙地將“接替”之意避開,隻表達下屬的本分。
    周尚書嗬嗬一笑,似乎對他的反應並不意外,抬手示意他坐下:“坐,坐下說話。在本官這裏,不必如此拘禮。
    你之才能,遠不止於辦好分內之事。
    陛下破格擢升,亦是寄予厚望。如今朝局漸穩,新帝銳意進取,正是我等臣子戮力同心,匡扶社稷之時。
    戶部乃朝廷錢袋,尤為重要,知禮啊,戶部不容易啊,哪哪都要用錢,有時候恨不能一人長幾個腦袋,不瞞你說,我夢裏都不踏實。
    本官希望你能盡快熟悉部務,尤其是……”他壓低了些許聲音,“清理積年舊賬,理清各地虧空,為陛下推行新政,打好錢糧基礎。
    此事千頭萬緒,牽涉頗廣,非大魄力、大智慧者不可為。”
    這番話,幾乎是將未來的重任和期望明明白白地攤在了陳知禮麵前。
    陳知禮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迎麵而來,戶部不同於江南,江南是一個州府,戶部麵對的是整個大珩。
    同時也有一股熱流在胸中激蕩。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他是有野心的!
    上輩子他都坐到了二品大員,他今年才二十五歲,已經是戶部侍郎,未來隻要他想,就不可能在二品之下。
    他沉吟片刻,並未直接表態承接,而是謹慎地問道:“大人信任,下官感激涕零。
    隻是不知,如今部中情形具體如何?積弊主要在哪些方麵?
    下官初來,還需大人指明方向。”
    周尚書見他並未因擢升而得意忘形,反而首先關心具體事務,心中更是讚許。
    他便將戶部目前麵臨的幾大難題,如各地錢糧賬目不清、曆年虧空核銷困難、以及一些陳年舊案等,擇要說了幾句,雖未盡言,但也足以讓陳知禮感受到其中的複雜與棘手。
    “此事急不得,也緩不得。”
    周尚書最後總結道,“需循序漸進,既要理清舊賬,又不能引起太大動蕩。
    同時還要大力推動經濟,沒有錢戶部寸步難行。
    不過,你放心,本官會全力支持你,隻是具體操辦,就要靠你了。”
    陳知禮知道,這是自己必須邁出的一步。
    他站起身,鄭重拱手:“下官明白了。定當竭盡所能,理清賬目,整頓部務,不負陛下與大人厚望。”
    周尚書臉上笑容更盛,顯然對他的表態頗為滿意。
    見時機成熟,陳知禮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為懇切:“大人,下官還有一事相求。此番治理江南,並非下官一人之功。
    原餘杭同知方嚴知,為人剛正,才能出眾,於地方財政亦頗有見地,實乃幹才。
    他現在正在餘杭協助新知府,若蒙大人不棄,能否將其調入戶部,在度支司任一職?
    有他相助,下官處理積弊,也能多一臂膀。”
    周尚書聞言,捋須沉吟片刻。
    他對方嚴知略有耳聞,知道亦是能吏,且是陳知禮在江南的得力搭檔。
    將這樣的人調來,既能助陳知禮盡快打開局麵,也顯得他這位尚書用人唯賢,支持下屬。
    於是,他點了點頭:“既是你舉薦,想必才幹不差。如今度支司正是用人之際,調他過來亦可。
    此事本官記下了,會與吏部協調。
    至於能不能成功,我也不能有十足把握,但會盡力而為!”
    陳知禮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連忙躬身謝道:“多謝大人成全!”
    離開尚書值房時,陳知禮的心情是複雜而沉重的。
    躊躇滿誌於被委以重任,前景可期;
    壓力倍增於那堆積如山的陳年舊賬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同時也有一絲欣慰,為方嚴知很可能會調入戶部,兄弟再次並肩而戰。
    陽光透過戶部衙門的窗欞,照在他簇新的官袍上。
    前路漫漫,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他深吸一口氣,挺直脊背,向著屬於他的度支司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