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全國服喪
字數:4948 加入書籤
李厚樸和李川貝也放了假。
李厚樸是衙門中人,下麵的衙門沒有上麵管得嚴,臘月二十五就放假,正月十六才收假。
李川貝在武館,自然放得更早。
臘月二十四放假,正月二十才收假。
一家人難得團聚,每天都喜氣洋洋的。
李木槿他們也想過要不要請青兒到家裏來過年。
結果。
一問,才知道宋縣令家忙得不行,全府上下的丫鬟小廝都走不開。
於是,隻能無奈放棄了。
正月初一,拜年,放鞭炮,給壓歲錢。
家裏就平平和安安兩個小孩兒,話都說不圓,當然更不知道壓歲錢是什麽好東西。
但,作為全家的小寶貝,壓歲錢自然是少不了他們。
李木槿成為最大贏家。
因為,她負責幫兩個小人保管壓歲錢。
一共十五個紅包,其中十四個:她、李當歸、王氏、李厚樸、趙氏、李川貝和孫大嫂分別給平平和安安;第十五個,是王氏發給她的壓歲錢。
錢不多。
總共十二枚銅錢。
但,這代表了月月順利的祝福。
她珍惜的收好了,用香囊掛在了床頭上保佑自己。
平平和安安每人三四百文,她湊了個整,一兩銀子,打算給兩人攢起來,等他們長到十幾歲,也是一筆不小的存款了。
初二,回娘家,敬財神。
她就在娘家,自然不存在回娘家這個說法。
趙氏卻是有娘家的。
王氏雖然不喜歡孫氏,但在這個日子上沒有為難趙氏。
過年之前,她就提前準備好了趙氏回娘家的禮品:二十個雞蛋、兩斤肉、一小袋十斤麵粉、一包果脯、一包綠豆糕。
在十裏八鄉,都算是拿得出手的了。
可是。
趙氏居然不準備回娘家。
早飯桌上,聽到她的話,李家五人都驚了。
李厚樸也沒提前得知消息:“美娘,你說什麽?”
王氏皺眉:“老二家的,這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你該回去就回去,你放心,我不會因為這個生你的氣。”
她以為趙氏是擔心她不高興。
趙氏搖頭:“婆母,我不是因為擔心這個,是我上次回家和爹娘吵了一架,他們讓我今年以後別回娘家……我這是隨了他們的意。”
她也不想再見到他們。
聞言。
李木槿幾人麵麵相覷。
王氏皺了皺眉,聲音盡量溫和:“美娘啊,你爹娘這都是氣話,你怎麽還當真了?”
“都是一家人,沒有隔夜仇,回去吧。”
李當歸和李川貝點頭。
李木槿突然想起什麽,感歎:“難怪這一個多月都沒見你回娘家……”
原來是和那邊鬧掰了。
李厚樸也跟著勸道:“娘說得對,美娘,畢竟是你的親人,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你不是一個人回去,有我陪著你。”
以他對妻子的了解,她不是那麽狠得下心腸的人。
但。
這次,讓所有人意外了。
趙氏態度堅決:“不,我真的不回娘家。”
眾人無言。
王氏擔憂:“真的?可你要是不回去,村裏人知道肯定會對你說三道四。”
趙氏:“隨他們去。”
“不過,婆母,下午我三個弟弟要來家裏,你看……”
王氏沒等她說話,當即答應下來:“來啊,歡迎之至。”
“你怎麽不早說?”
她有些埋怨道:“我也能去鎮上買點兒新鮮肉菜……”
趙氏笑著道:“他們都是晚輩,不需要這麽講究。”
“……”
氣氛融和了起來。
當天下午,未時正(下午兩點鍾),趙氏的三個弟弟出現在了李家門前。
這是李木槿第一次見他們三兄弟。
趙一木她認識,趙二林和趙三森卻不認識。
趙氏帶著三個弟弟喊了人,王氏每人發了一個紅包,趙一木三兄弟使勁兒推辭,最後在王氏的堅持下紅著臉收了。
她在一旁看著也不說話,心裏暗道:沒想到,趙大江和孫氏這兩根歹竹出好筍,還能出四根?
她看得出來,趙一木三兄弟都是老實孩子。
不過。
他們三個心情都不好,明明是新年,眉眼卻都帶著陰鬱,尤其是趙一木。
她記性尚可。
猶記得,去年她和趙氏去給挖運河的李厚樸送雞湯時,趙一木還是個滿臉笑容的傻白甜。
……
初三,早睡晚起,燒門神紙。
初四,迎接灶神。
初五,迎接五路財神,送窮土。
初六……
初七…………
大寧朝沒有電燈、手機、電腦、電視劇、網絡……,但年味濃鬱,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事情幹,李木槿一點兒也不覺得無聊,每一天都很充實。
正當。
她以為這種氛圍可以持續到正月十五。
她已經想好了,當天去天河鎮看燈會,縣衙張貼告示,元宵節前後三日解除宵禁,連著有三天的燈會。
可惜。
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她的打算落空。
皇貴妃崩了。
皇帝大哀,命令全國上下為其服喪半個月。
命令是裏正告訴大家的,沒人提出質疑,李木槿眼睜睜看著,一會兒功夫,村裏和喜慶有關的東西全部消失不見。
柿子樹上殘留的柿子、放完鞭炮沒打掃的地麵、身上穿的紅襖子、腳上穿的紅棉鞋、頭上戴的紅色絹花……
李家自然也是如此。
李木槿緊急脫下了新做的湖綠色棉襖,換上了王氏以前的灰色舊棉襖。
平平和安安也脫下了大紅棉襖,換成了月白色的棉襖。
好在,家裏有了餘錢。
李木槿也舍得給兩個孩子花錢,做了好幾個不同顏色的小棉襖,其中也有素淨顏色的。
村裏的歡聲笑語也停了。
以往,白天夜晚都時不時聽見孩子們嬉嬉打鬧的聲音,現在都消失了。
家裏的一切葷腥也都停了。
一日三餐都是素菜:炒白菜、炒青菜、炒豆芽……
李木槿覺得很不可思議。
天高皇帝遠,整個村子卻沒有一人陽奉陰違!
誰會在意他們?
就是穿亮色衣服、吃肉喝酒打牌又如何?
誰會管?
因為此事,她再次深刻的意識到了,封建王朝的等級分明。
百姓對皇家的敬畏之心,是融入到了骨子裏,完全沒有反抗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