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四皇子轉變,自有大儒為其辯經!
字數:4161 加入書籤
林詩涵此話,算是認可了鎮國公的安排,決定嫁給四皇子了。
實際上,隻是憑借昨天的一頓飯,一次見麵,並不能完全看透一個人。
在林詩涵眼裏,四皇子最多是一個有趣之人,但傳聞間的紈絝未必不是事實!
其實她本來想再看看,再想想!
可是現在宮內傳出這麽一個消息,禦書房單獨會麵,賑災主辦官!
其實林詩涵本來對四皇子升起的一絲好感,在這一刻又消失殆盡了!
皇室果然還是皇室,說的那麽好聽,什麽一切聽她的決斷。
但隻是一天時間,就已經為她做好了決定。
賑災主辦官,賑濟災民!
連名聲都已經為四皇子想好了!
如果她一個郡主,都不知好歹,連一位為國為民的四皇子都不願意嫁,那反而顯得她不識抬舉了!
林鎮平作為鎮國公,想的更多的是皇室平衡各方,為鎮國公府著想,無以為報君恩。
但是林詩涵畢竟是一個女子,還是一個熟讀經典的才女,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在她看來,皇室那邊其實就是在等蕭啟桓一個態度。
他隻要肯主動離宮,來鎮國公府道歉,那麽皇室立馬就會給他鋪路,把她架起來!
所以,哪怕林詩涵此刻內心是如此想的,但是她同樣知道輕重,所以才會同樣表明態度!
為鎮國公府,做好一個王妃!!
另一邊林鎮平顯然沒有注意到林詩涵的臉色,反而有些興奮與激動。
“嗯嗯,你能這麽想就好,陛下為我們鎮國公府也是有心了!”
在林鎮平看來,之前的蕭啟桓雖然表現得體,不是想象目中無人的紈絝之輩。
對比下來,已經可以接受了,但名聲畢竟在這裏放著。
他其實也在糾結這一點,四皇子娶了詩函郡主,變相就是與鎮國公府綁定。
林鎮平的兩個兒子,世子和二公子長年在邊疆駐守,已經很久不回京了。
其實隻要皇位之爭沒有落下帷幕,林鎮平大概率是不會讓兩個兒子回來的。
這樣一來,鎮國公府的風評,很大程度都在詩函郡主以及她未來的夫婿身上。
古人重名聲,有時候好名聲好辦事,壞名聲,反而會讓人避之不及。
鎮國公府隻是想保持中立,可不想成為孤臣!
“可惜四皇子,大概率不會離京,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這場‘戲’演好!”
“要是聰明點,離京幾日,這事就妥了!”
聽到林鎮平激動的話語,林詩涵眼神中帶著淡淡的不屑。
賑災一事,事關國民,竟然都能被這些“大人”拿來做文章,做政績。
相比起來,自己的兩位哥哥,可是實打實在戰場上與敵軍拚殺得來的功績!
可惜林詩涵不知道,她以為自己兩位敬重的大哥,能打那麽多勝仗,沒有鎮國公的影子在裏麵?
對於鎮國公而言,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二,可都是林家香火所在。
所以每次上戰場,什麽地方最安全,什麽地方最容易獲得軍功,他都早就托人打點好一切了。
林鎮平似乎看出了林詩涵眼神中的不屑,他也不在意。
反而教導道:“這就是權勢帶來的力量!”
“四皇子畢竟是皇室子弟,未來的王爺!”
“隻要他們願意,別說洗白了,大儒都會為他們辯經!!”
“什麽文人風骨……行行行,爹不說了!”
鎮國公看到林詩涵的眼神,也敗下陣來,“爹就是個粗人,你是才女,爹說不過你!”
林詩涵明明什麽都沒有說,但是鎮國公林鎮平就已經敗下陣來!
不過他此刻心情是愉悅的,做局又怎麽了,假的又怎麽了,政績可是實打實的!
什麽紈絝子弟,那叫年少無知!
等他賑災事畢,那可是為國操心過的皇子,未來愛民如子的親王,鎮國公府的乘龍快婿!!
“來人,去宮裏給四皇子發請帖!”
“就說這兩天四皇子有空,來我鎮國公府坐坐,老夫親自設宴,恭喜他成為賑災一事主辦官!”
要知道,不是什麽皇子都有機會參與到國家事務上來。
很多時候,一輩子可能就是一個皇家養的米蟲,富貴平安的過一生。
……
蕭啟桓回到宮中,已經注意到周圍下人看他的眼神已然不對。
不再是那種麻木甚至害怕躲閃的表情,而是一種恭敬的神情。
一些是知曉了蕭啟桓成為了賑災主辦官,被皇上單獨叫到過禦書房的皇子!
一些則是因為知曉了蕭啟桓的學識與氣度,感覺到與之前的四皇子已經不一樣,而下意識發生的改變。
身份有時候就是這樣,如果不去玷汙它,那麽它帶來的加成,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
蕭啟桓,歸根結底,還是大晟王朝的四皇子!!
“聽說了嗎?天啟元年至今,被皇上單獨叫到過禦書房的隻有大皇子和二皇子!”
在蕭啟桓走過後,下人們都下意識的小聲議論。
“這麽說來,四皇子是第三個皇子?那豈不是說,未來的聖上有可能多一位競爭……”
“噓,不要命啦,皇位之爭,豈是我們下人可以議論的!”
“不過,以後見到四皇子可是得尊敬一些了!”
“啊,不是聽說四皇子要被貶為庶民了嗎?”
有下人不解道,而另一個下人則一臉不屑。
“古代君王還下過罪己詔呢,貶為庶民,不過是為了平息一些言論罷了!”
對於下人而言,見風是雨,隻認自己看到的!
蕭啟桓之前下了天牢,大家都認為他完蛋了,言辭確鑿,絕對貶為庶民沒跑了!
但是當蕭啟桓從禦書房裏出來,有消息靈通的還知道了四皇子成為了賑災主辦官。
那麽瞬間又化身成為百事通,覺得四皇子要崛起,皇上要扶持四皇子了!
正是因為會被人猜忌,所以蕭雲璟作為皇上,從來不會輕易召見任何一位皇子。
說起來,如果不是沈墨卿透露出了蕭啟桓的賑災方略,讓他驚為天人,也根本不可能冒著被下人揣測的風險,把蕭啟桓叫到禦書房內。
所以,當下的局麵,可以說,其實都是蕭啟桓自己的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