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信息為王,精準施策,皇帝偷聽!
字數:3878 加入書籤
蕭啟桓的話語,看似矛盾,之前還說效率,現在又說不急。
但是潘世安卻是恭敬地點了點頭,能想出此等賑災之策的皇子,絕對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草包。
不過治國畢竟不是小事,從剛才蕭啟桓不知道各部官員是幹什麽的就能看出一二。
四皇子比起二皇子來說,底蘊還是太淺了。
如果是二皇子,剛才根本不會去問各官員幹什麽,來之前可能都調查好了。
不過,這並沒有讓潘世安輕視蕭啟桓,恰恰相反。
他在宮內幹了這麽多年,無論是誰教導的,都是少問、多看、多做、多學。
很多東西,都是在日積月累下,慢慢才有的能力。
可是蕭啟桓這位四皇子殿下不同,竟然別開生麵的讓大家做了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一下子就把人員確定,並且根本不在意所謂的排場,隻留下了最重要的人選。
潘世安環顧一周,看看留下的都是誰,除了他這個尚書還有兩位左右侍郎作為戶部的主要負責人外。
剩下的漕運司司主、倉場司司主、稅課司司主,以及江南司司主及其下屬官員,分別代表了賑災所需的漕運、倉儲!
並且還涉及到之前殿下政策中需要的減免賦稅的稅課司,以及江西水患所在江南行省的負責司主。
蕭啟桓此刻拿起會議桌上放著的奏疏,上麵有之前賑災的各項事宜,他簡單翻閱一番後,就丟到了桌上。
“潘尚書之前應該已經知道了,我在這裏重申一遍,這次賑災與以往不一樣!”
“不再是簡單的國家采買糧食,戶部撥錢,地方官員購糧設立粥廠賑災那麽簡單了!”
潘世安在一旁點了點頭,以為蕭啟桓要接著把他那十二字方針重新描述一遍,讓周圍這些官員閉嘴。
同時他腦海中還在思考,該如何執行這些方針。
畢竟計策是計策,但是具體實施,涉及方方麵麵。
蕭啟桓可以作為主導,但最終還是要他們來幫忙完成。
說白了,蕭啟桓還是根基太淺,對於國家體係不熟。
但是這並不妨礙潘尚書對於蕭啟桓的欣賞,有些人就是有治國天賦,這點別人學不來。
畢竟如果成為皇帝陛下,本就是國家的掌舵人,隻需要在大方向給出意見就行。
蕭啟桓那十二字方針就足以!
所以潘世安準備等蕭啟桓說完十二字方針“招商賑捐,平價輸糧,以功抵稅”後,再讓他起身時!
就該由他這位戶部尚書給出具體實施意見,他要讓四皇子看看,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實力!!
結果潘世安還在思索之際,蕭啟桓就直接鋪開宣紙,用記憶裏繼承來的前身毛筆字法,開始一邊說一邊寫!
“這次賑災,本皇子決定成立賑災行動組!”
“其中分四個組別,待會你們分別認領一下!”
“記得,本皇子說,你們記!!”
啥組?一群官員聽到四皇子一本正經的說出這些話時,一時間都摸不著頭腦。
因為與以往的工作匯報完全不同。
實際上,在古代,奏疏有特地行文,在蕭啟桓看來,太繞,也太沒有效率。
他才不想在賑災上浪費太多時間!
蕭啟桓接著邊寫,邊說道:“這個賑災行動組,由信息統計組、物資調配組、醫療衛生組、以工代賑組組成!”
“其中信息統計組負責快速普查災民數量、分布、傷亡情況!”
“本皇子要見到真實數據成冊,而不是口頭匯報上來的‘江西一地,災民遍地’等籠統數據!”
蕭啟桓的話語雖然離經叛道,但因為是白話文,在場的都能聽懂意思!
單單是數據統計,就讓在場官員身體一震,一個個都從漫不經心,開始坐直了身子!
“物資調配組負責統一管理所有錢糧入庫、出庫明細,建立清晰的台賬!”
“至於為何會有錢糧入庫,這和之後本皇子實施的‘招商賑捐’政策有關,大家先記一下就行,稍後我會具體說明!”
當蕭啟桓說到這一步時,兩位戶部侍郎甚至不由看向了戶部尚書!
甚至他們頭上淡淡的汗水,讓潘世安都身體一震,瞪了他們一眼。
因為連他都聽出來了蕭啟桓安排的環環相扣。
災民數量統計,和賑災所需是相掛鉤的,有多少災民需要多少賑災物資,兩個賬本呈上來,就可以杜絕了大部分存在的貪腐。
不像之前,可以直接說有災情,然後在需要賑災款項上多報一些,好比1000戶的糧食,報2000戶,那麽其中的1000戶去哪,不言而喻。
也就是說,蕭啟桓這兩個組別,就已經杜絕了大家想要貪腐的念頭。
畢竟你如果要造假,就需要從災情、災民開始造假,之後還要和賑災款項能對的上!
入庫多少,那就是國家的,出庫多少,是根據災情的。
不存在賑災後,剩下的就被各世家官員貪墨的情況。
統計數據本就已經需要大量的人力,統計完上來後,還要再行造假,這工作量,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最關鍵的是還有江南司司主被四皇子留在了這裏。
江南行省有多少戶籍,可不是說想造假就那麽簡單的!
沒錯,蕭啟桓可是知道,這裏是古代,可沒有電腦讓他們改幾個公式,敲幾下鍵盤,就能把所有報表一口氣統一改完。
當然,裏麵肯定還會有錯漏,畢竟人力統計,不可能不出錯。
但是隻要80%的災情得到賑災,並且杜絕了絕大多數的貪腐情況,那麽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醫療衛生組,需要召集郎中、搭建簡易醫棚,焚燒屍體,用石灰消毒,預防大疫等等!”
“以工代賑組,則是需要規劃災民,重建家園的同時獲得賑災口糧,減少重建中的二次花銷!”
蕭啟桓進入到工作狀態後,一邊書寫,一邊安排!
大殿內的官員,已經從一開始的漫不經心,甚至輕視的心態,變成了現在一個個像小學生一樣,都趕忙拿起紙筆,快速記錄!
沒有人知道,議事大殿內屏風背後,大晟的皇帝陛下,蕭雲璟此刻正在其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