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桃丫杏丫小荷包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三個孩子在城門口排了半下午,領了一輪粥,沒等到林三娘,就回家了。
桃丫對黍哥兒說:“咱們家現在有糧食,來排隊領粥隻是想叫人看見,覺得咱們家也缺糧食,也餓肚子。”
“但是咱們不用跟其他人爭這個粥,領一碗喝了回家就行,剩下的粥留給更需要的人。”
黍哥兒半懂不懂的。
杏丫倒是連連點頭:“就是就是,排了一個時辰,才領了一碗稀粥,都不夠解渴的。”
“有這功夫,還不如在家多做幾個荷包,一個荷包也能賣七八文錢呢!”
桃丫杏丫肯下功夫,現在手上的繡活兒不說多厲害,但縫個荷包,繡個手帕邊邊,在街邊擺個攤,還是過得去的。
但是林三娘暫時不叫她們往外賣,全都存在家裏的大箱子裏。
林三娘說:“這會兒大家還吃不飽飯,荷包手帕也賣不出價錢去,若是等到糧食下來了,大家能吃飽了,價錢就能上來一些,到時候說不定能賣到十幾二十文去。”
幾文錢的差額,對小孩子來說,那就是天壤之別。
杏丫果斷決定聽娘親的。
但林三娘如今有了“正式”的工作,家裏不為難了,心裏就越發想彌補孩子,不想苛待孩子,叫桃丫杏丫他們憋著忍著等著。
於是林三娘就提前“收購”。
“你們的荷包手帕先賣給娘,做工好的,娘按八文錢一個收,做工一般的,就七文錢,這錢先給你們,你們躲著點兒人花。”
如今街上賣零嘴的人不多,但也有。
再加上孩子大了,總有個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是頭繩,有時候是風箏,或者泥塑的小人偶。
即便什麽都不買,孩子手裏有錢,跟箱子裏的其他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心裏也坦然大方。
有錢但不買,跟沒錢買不了,那感覺可不一樣。
所以桃丫杏丫現在可高興了,每日出門領一次粥,其餘時間就待在家裏,家務之餘,就練練繡活兒。
姐倆也不忘拉拔小老弟。
黍哥兒才五歲,拿針還不穩,桃丫和杏丫就讓他打下手。
幫忙理理線、穿個針、裁一下料子。
偶爾有特別髒的布,就叫黍哥兒拿個小盆,接了水洗兩遍,扯得整整齊齊地晾在繩子上。
這麽做,桃丫和杏丫每做好一個荷包、繡好一張手帕,也給黍哥兒一文錢。
從林三娘帶布料回來,教會三個孩子做針線開始,也有月餘。
五月中旬起,桃丫和杏丫就能做出荷包了,兩三天一個,慢慢的,也攢了二三十個。
掙了錢,桃丫和杏丫又向林三娘買布料和針線。
她們那點兒錢,自然是不夠買布料的,但林三娘覺得這樣很好,就像她在莊子上一樣。
幹多幹少,是個人能力問題,但是幹活才能拿工錢、拿東西,這是規矩和道理。
林三娘便象征性地將收兩文錢一塊料子。
針線也便宜,由著她們挑,每次給個一兩文錢就行。
簡星夏給的布料都是最便宜的純棉碎布,尺寸基本都在40*60Cm,換成大梁朝的算法,就是一尺出頭兩尺略短的布塊,能做三四個荷包。
桃丫和杏丫剛學手藝,做得還不好看,碎布也不知道藏拚縫。
但這樣的荷包也是能用,普通百姓可用不起繡花的緞子荷包,就喜歡這個粗布的,做結實些就行。
一來二去的,三個孩子也攢了些私房錢。
孩子們懂事,娘叫小心地花,他們從來不對外宣揚。
隻在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去城隍廟門口的小攤上,買上一盅花生,或者一把瓜子。
一兩文錢,就夠三個孩子高興一整天的。
黍哥兒知道自己掙錢全靠兩個姐姐補貼,加上年紀小,也沒什麽攢錢用錢的腦筋,所以很是大氣,總買來請兩個姐姐吃。
一家四口關起門來過日子,外頭隻覺得林三娘一家困難得要活不下去了,殊不知他們家的日子比尋常人都要過得好些。
……
林三娘拎著兩大荷葉包的飯菜,摸黑往家走。
今天因為幫忙做雞舍,還有替大黑商嶽安排工錢,一直到天黑才回大梁朝。
幸好地裏見了青之後,城裏城外的官兵多了,路上的行人也多了,倒是比先前太平些。
能吃上野菜了,雖然越吃越餓,但好歹肚子裏有東西了。
地裏的野兔、田鼠,天上的鳥雀,漸漸多了起來,百姓們也打來吃。
總算不見易子而食的事了。
官府每日也在城門口施粥,四口大鍋同時開煮,齊腰高的大水缸裏,盛的是能照見人影的清粥。
從卯時初刻,一直施到酉時末。
林三娘回來時,城門口施粥的人還在收拾東西。
林三娘心裏安穩,一路借著月光回家。
快到家了,林三娘的腳步越發輕快,高興。
升了“正式工”之後,莊主小姐說“福利待遇”有提升,她現在每日除了在莊子上吃飯之外,還能再帶兩份“福利餐”回來。
福利餐一餐才扣兩塊錢。
但是能帶回來一荷葉包的吃食。
即便幾天山莊裏沒有客人吃飯,胖嬸也做了不少飯菜,叫人吃得飽飽的,還能帶不少回來。
起先胖嬸還有點拘謹,沒有客人,就小姐跟他們幾個,是不是做飯要簡略些。
但小姐爽快開口:“不用簡略!客人是人,我們也是人,客人吃什麽,我們就吃什麽。”
小姐還笑嘻嘻地對胖嬸說:“你們工錢不高,吃上麵就不用客氣,吃飽吃好。”
林三娘和胖嬸聽到這話,那都是無言以對。
胖嬸兜不住話:“我滴個親娘啊!小姐你真是不曉得世道艱難!我們這個工錢還叫不高?不說幹一天頂一年,但說幹一天頂一個月,那是真真切切的!”
胖嬸覺得小姐實在是太富貴了,竟然不知道他們這些個窮苦百姓,一年到頭,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吃上點兒葷腥。
割二兩肉回來,指不定還要分兩盤炒呢!
一隻雞,能從臘月二十燉到正月十五,雞頭雞腳雞屁股,那都是有數的,雞吃完了,雞湯還得煮個菜和麵條子,當半葷吃。
要是看魚,那更是原封不動,出了正月才敢動筷子。
胖嬸心疼自己的孩子:“我家大紅過生,她爺奶都舍不得給個雞蛋吃,還得是我和她爹悄悄從雞屁股裏摳一個出來……”
莊主小姐不懂胖嬸為什麽非要從雞屁股裏摳雞蛋。
但林三娘可太明白了——肯定是雞圈被胖嬸的公婆盯著守著,但凡雞蛋落了窩,早被公婆搶走了。
隻能趁老母雞在外麵溜達,雞蛋要下未下的時候摳一個出來。
唉,就是叫老母雞遭罪了。
林三娘扭頭看了看大花。
大花生在莊子上,真是世上最幸福的母雞了,天天蟲子菜葉糧食不斷,每天必定一個蛋。
有的時候下兩個,小姐還心疼,專門給大花買什麽改善軟殼的粉粉,給大花拌菜葉吃。
乖乖,真是人不如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