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離開2

字數:2898   加入書籤

A+A-


    太平洋上的風浪顛簸了近一個月,當魔都港的輪廓終於浮現在海平麵時,李宇軒站在甲板上,望著那片熟悉的黃土地,心中五味雜陳。顧魏鈞走上前來,輕輕拍了拍他的肩:“景行,東西都置辦妥當了?”
    “三挺馬克沁的圖紙,五十門75毫米野戰炮,都已安排妥當。貨船隨後就到,下個月就能抵港。”李宇軒遞過一份清單,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武器的型號與交貨日期。
    顧魏鈞仔細看過清單,微微頷首:“如此甚好。燕京那邊還等著我們回去複命。”
    “是,長官。”李宇軒應聲道,心裏卻在盤算著如何將這批武器的消息盡快傳給蔣瑞元——三湘局勢正緊,這些軍火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在魔都稍作停留期間,顧客鈞前去與陸軍部聯絡,李宇軒則抽空去了蔣家在上海的寓所。傭人告知蔣瑞元已前往廣州,臨行前特意囑咐,若李宇軒回來,務必將軍火優先調往湖南,護國軍正急需重火力。
    “告訴少東家,讓他放心,我自有分寸。”李宇軒留下一封親筆信,詳細說明了武器的運輸路線,便匆匆隨顧維鈞北上。
    數日後,燕京陸軍部。段奇瑞端坐辦公桌後,指尖輕撫著軍火清單,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這次差事辦得漂亮,景行。能從美國人手裏拿到馬克沁的圖紙,實屬不易。”
    “全仗總長平日栽培。”李宇軒謙遜回應。他心知肚明,段奇瑞這番話既是褒獎,也是試探——這批武器未走陸軍部正規渠道,而是經由蔣銳元的關係運作,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的關聯。
    段奇瑞朗聲大笑,笑聲在辦公室裏回蕩:“好個會說話的後生。我與次長們商議過了,將你放在三湘之地,未免大材小用。”
    他話鋒一轉,神色鄭重:“即日起,你便去外交部任職,擔任參讚,隨顧魏鈞好生曆練。如今歐戰正酣,外交場上須得多下功夫,不能全指望槍杆子。”
    李宇軒心中一動。從陸軍部調任外交部,看似跨界,實則將他置於更關鍵的位置——能夠接觸核心外交決策,甚至影響華夏對歐戰的立場。他當即立正敬禮:“謹遵總長之命。”
    步出陸軍部時,春日正好。李宇軒望著宮牆上流光溢彩的琉璃瓦,忽然覺得前路明朗了許多。在外交部,他能更直接地觀察國際風雲變幻,或可為將來的抗戰早作鋪墊——比如,設法與美國保持聯係,為日後爭取援助埋下伏筆。
    此後兩年,李宇軒在外交部格外忙碌。他隨顧維鈞出入各種外交場合,周旋於各國公使之間,從最初的青澀生疏到後來的從容自若,漸漸成為外交部中不可或缺的年輕骨幹。
    他親曆了中國對德宣戰的決策過程,目睹了北洋政府在“參戰”問題上的搖擺不定;他曾在談判桌上與日本公使拒理力爭,也曾為爭取列強承認中國關稅自主而徹夜不眠。這兩年的經曆讓他深切體會到,弱國無外交,所謂談判,終歸要靠實力說話。
    1916年的北京,初春的風還帶著料峭寒意,街頭巷尾卻已議論紛紛。李宇軒站在外交部的窗前,望著街對麵張貼的討伐檄文,不禁蹙眉。
    “袁大頭還是這般執迷不悟。”他低聲自語。袁世凱不顧舉國反對,硬是在去年年底宣布稱帝,改元“洪憲”,結果引來蔡餓、唐記堯等人發起護國戰爭,西南各省相繼獨立,北洋軍內部也四分五裂。
    “好不容易將帝製掃進故紙堆,偏要逆勢而為。”李宇軒拿起桌上的報紙,上麵刊載著袁大頭取消帝製的消息,可局勢早已失控——護國軍兵臨城下,北洋係的馮國張、段奇瑞等人隔岸觀火,這位想做皇帝的大總統,已是眾叛親離。
    “護國運動鬧到這步田地,看你怎麽收場。”他放下報紙,心裏清楚袁大頭的倒台隻是時間問題。而他更明白,袁氏一死,中國隻會更加混亂。
    “等你一去,便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了。”李宇軒揉了揉眉心。段奇瑞必將重掌大權,馮國張定會與之抗衡,西南軍閥勢必趁機擴張,而蔣銳元在上海積蓄的力量,也該到嶄露頭角的時候了。
    “我也該早作打算了。”他走到書架前,從隱蔽處取出一個賬本,上麵記錄著這兩年通過各種渠道積累的人脈與資源——陸軍部的舊關係,外交部的同僚,甚至幾位美國商人的聯係方式,這些都是將來可用的本錢。
    他打算待局勢稍定,便申請調回南方。燕京這潭水太深,派係傾軋太過厲害,與其在此內耗,不如南下尋蔣銳元,將那批自美國購回的武器用在刀刃上。
    “可惜了這些英雄。”李宇凝視著報紙上蔡餓的照片,心生感慨。這位護國將軍在前線指揮時積勞成疾,如今正在日本治病,恐時日無多。還有那些為反對帝製而捐軀的將士,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未必是真正的共和,很可能隻是另一場軍閥混戰的序幕。
    正思忖間,辦公室的門被推開,秘書匆匆而入:“李參讚,總長請您即刻前往會議室,有緊急會議。”
    “知道了。”李宇軒收好賬本,整了整西裝,快步走向會議室。他明白,又有大事要發生了——袁大頭已經不行了,北洋係的大佬們正在密議,討論的恐怕就是繼任者的人選。
    走廊裏光線昏暗,李宇軒的腳步卻格外堅定。他深知往後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亂世之中,機遇與風險並存。但他已不是兩年前那個剛從德國回來的毛頭小子,兩年的外交生涯磨平了他的棱角,也讓他更清楚自己該走怎樣的路。
    不論是在外交部周旋,還是回南方帶兵,他都隻有一個目標——讓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在亂世中多一線生機,要說大愛是有的,可已經上了校長的船,至於陪校長去當海島奇兵,那還是算了。寧可去功德林,絕不去當什麽海島奇兵。
    會議室的門近在眼前,裏麵傳來激烈的爭執聲。李宇軒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無論接下來要麵對什麽,他都已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