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中東事件2

字數:3090   加入書籤

A+A-


    8月的東北,秋意漸濃。在中蘇邊境線上,兩國軍隊對峙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在哈爾濱,東北軍緊急構築防禦工事。市民們看到軍隊在街道上設置路障,搬運彈藥,都預感到了戰爭即將來臨。
    “爹,我們要打仗了嗎?”一個男孩問正在收拾行李的父親。
    “別問那麽多,快幫你娘收拾東西,我們去吉林避一避。”
    類似的對話在無數家庭中上演。火車站擠滿了逃難的民眾,哭喊聲、叫嚷聲不絕於耳。
    在沈陽,張雪亮終於向金陵發出求援電報。然而,委員長的回複卻顯得模棱兩可:“中央必為後盾,然東北事務仍以地方解決為宜。”
    1929年8月的滿洲裏,草原上的風吹過中蘇邊境,帶來一絲不祥的預兆。在東北軍第15旅的指揮部裏,旅長梁終甲站在觀察哨中,用望遠鏡久久凝視著國境線另一側。鏡片裏,蘇軍的調動異常頻繁,坦克履帶在草原上碾出深深的痕跡。
    “旅座,蘇軍這幾天活動太反常了。”參謀長憂心忡忡地說,“他們在後貝加爾地區集結了至少三個師的兵力。”
    梁終甲放下望遠鏡,眉頭緊鎖:“給少帥發電,請求增援。我總覺得,老毛子這次是來真的了。”
    與此同時,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鐵人與伏羅希洛夫研究遠東地圖。
    “華夏人必須為他們的狂妄付出代價。”鐵人用煙鬥敲打著地圖上的滿洲裏,“要讓全世界看到,蘇維埃聯盟的尊嚴不容侵犯。”
    伏羅希洛夫立正回答:“請放心,鐵人同誌。特別遠東軍已經準備就緒,我們將在三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讓華夏人首尾不能相顧。”
    8月15日淩晨,曙光還未照亮滿洲裏草原,蘇軍的炮火就撕裂了寧靜。數百門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如雨點般砸向東北軍陣地。
    “炮擊!隱蔽!”
    陣地上,東北軍士兵蜷縮在戰壕裏,感受著大地劇烈的震動。新兵王二狗緊緊抓著手中的遼造步槍,牙齒不住打顫。在他身邊,老兵趙大錘卻慢條斯理地卷著煙卷。
    “怕什麽,小子。”趙大錘點燃煙卷,“炮彈這玩意兒,聽天由命。”
    炮火延伸後,蘇軍的T18坦克出現在地平線上。三十多輛坦克組成楔形隊形,後麵跟著密密麻麻的步兵。
    “反坦克炮!快!”軍官們聲嘶力竭地呼喊。
    然而東北軍裝備的37毫米反坦克炮對蘇軍坦克幾乎構不成威脅。炮彈打在坦克裝甲上,隻留下淺淺的白痕。
    “上炸藥包!”梁終甲親自來到前線指揮。
    士兵們抱著炸藥包,匍匐前進。不斷有人被機槍掃倒,但更多的人前仆後繼。終於,一個名叫李鐵柱的士兵成功接近坦克,將炸藥包塞進履帶。
    “轟”的一聲,一輛坦克癱瘓了。但李鐵柱也被爆炸波及,倒在血泊中。
    在滿洲裏南方的紮賚諾爾,戰鬥更加慘烈。東北軍第17旅在這裏遭遇了蘇軍主力的圍攻。
    8月20日,蘇軍出動轟炸機群,對紮賚諾爾火車站進行輪番轟炸。TB1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將車站夷為平地,鐵軌被炸成麻花狀。
    “旅座,車站失守了!”傳令兵滿臉是血地報告。
    旅長韓光地拔出手槍:“跟我來!把車站奪回來!”
    在殘垣斷壁間,雙方展開慘烈的巷戰。子彈在破碎的磚石間呼嘯,手榴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東北軍士兵憑借對地形的熟悉,與蘇軍周旋。
    在火車站水塔上,機槍手劉老歪一個人守住了一個方向。他的馬克沁機槍槍管已經打紅,不得不輪流使用兩挺機槍。
    “來吧,老毛子!”劉老歪一邊射擊一邊怒吼。直到一發炮彈直接命中水塔,這位來自山東的漢子與他的機槍一同化為碎片。
    經過三天的激戰,紮賚諾爾最終還是失守了。第17旅傷亡超過七成,旅長韓光地戰死。
    在東線的綏芬河,戰鬥同樣殘酷。這裏的山地地形本應有利於防守,但東北軍缺乏山地作戰的經驗和裝備。
    8月25日,蘇軍派出特種山地部隊,沿著險峻的山路迂回包抄。他們像山羊一樣在峭壁上攀爬,完全出乎東北軍的意料。
    “他們從後麵上來了!”
    守衛在山頂的東北軍陷入混亂。蘇軍從前後兩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陣地很快被突破。
    在山穀中,一場屠殺開始了。蘇軍的DP輕機槍瘋狂掃射,東北軍士兵成片倒下。鮮血染紅了山澗溪水,屍體堆積如山。
    在同江,戰鬥在江麵和陸地同時展開。蘇軍的阿穆爾河區艦隊沿黑龍江而下,炮擊沿岸的華夏陣地。
    同年9月5日,蘇軍艦隊與東北江防艦隊在同江水域爆發激戰。東北軍的“利捷”、“利綏”等老舊炮艦,麵對蘇軍的新式炮艦毫無還手之力。
    “開炮!開炮!”利捷艦艦長林培熙親自操炮。
    但炮彈打在蘇艦裝甲上,隻能濺起零星火花。相反,蘇軍的一發152毫米炮彈直接命中利捷艦鍋爐艙,引發劇烈爆炸。
    林培熙被氣浪掀入江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看到自己的戰艦正在緩緩下沉。
    在陸地上,蘇軍登陸部隊與東北軍展開白刃戰。刺刀碰撞的聲音、垂死的呻吟、憤怒的呐喊,在黑龍江畔回蕩。
    一個名叫孫老八的東北軍士兵,在身中數彈後,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衝上來的蘇軍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