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結束

字數:2559   加入書籤

A+A-


    二月十一日,農曆正月初六,日軍的第三次總攻在飛機、重炮掩護下展開。這一次,戰火沿閘北、蘊藻浜一線全麵燃起。轟炸機群如蝗蟲般掠過魔都的天空,投下的炸彈將整片街區化為火海。
    “注意隱蔽!空襲!”
    守軍士兵仰望著天空中那些塗著旭日標誌的死神,眼中充滿憤怒與無奈。突然,一陣熟悉的引擎聲從西麵傳來——華夏空軍的戰機編隊衝破雲層,直撲日軍轟炸機群。
    “是我們的飛機!”
    陣地上爆發出震天的歡呼。年僅二十六歲的空軍副隊長黃毓權,駕駛著性能遠遜於敵機的霍克Ⅱ型戰鬥機,毅然迎向日軍的八九式艦載攻擊機。空戰中,他的戰機如靈巧的雨燕,在槍林彈雨中穿梭。
    “砰!”
    一團火球在空中綻放——黃毓權的戰機被擊中,但他仍在墜毀前擊落了一架敵機。這位年輕飛行員的犧牲,讓地麵上的每一個守軍都紅了眼眶。他的鮮血,灑在了生他養他的土地上,成為這個除夕最悲壯的祭獻。
    就在戰局最吃緊的時刻,南方的鐵路線上,一列列軍車正日夜兼程地向魔都疾馳。站在首列車廂裏的,正是主動請纓的李宇軒。他凝視著窗外飛逝的田野,手中緊握著委員長特批的調兵手令。
    “再快一點!前線弟兄們在流血!”
    第五軍的先頭部隊在二月十四日深夜抵達魔都。當這些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生力軍開進陣地時,苦戰多日的第十九路軍將士們熱淚盈眶。
    “李軍長,你們可算來了!”蔣廣鼐緊緊握住李宇軒的手,這位硬漢的聲音有些哽咽。
    “蔣將軍,第五軍全體將士,願與第十九路軍同生共死!”
    兩雙握在一起的手,傳遞著無需言語的誓言。李宇軒立即命令第五軍的炮兵部隊進入預設陣地,德製克虜伯山炮的加入,終於讓守軍在火力上有了與日軍一較高下的資本。
    當第五軍的將士們踏著泥濘的道路趕到前線時,19路軍的士兵們沸騰了。援軍的到來如同雪中送炭,不僅帶來了新鮮的兵力,更帶來了彈藥與補給。兩支勁軍迅速完成戰術協同,19路軍堅守閘北、江灣一線,第五軍布防於蘊藻浜、廟行地區,形成犄角之勢,共同抵禦日軍的進攻。戰士們相互交接陣地,分享作戰經驗,廣東話與江浙話、北方話交織在一起,卻有著同樣的誓言:“與魔都共存亡!”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淞滬戰場變成了真正的絞肉機。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在江灣陣地,第五軍88師與日軍展開拉鋸戰。陣地白天失守,夜晚又被奪回,反複易手達十一次之多。
    2月20日,日軍發動開戰以來最猛烈的進攻。上百門重炮對守軍陣地進行地毯式轟擊,隨後坦克集群如潮水般湧來。在八字橋陣地,524團1營全體官兵戰至最後一人,無一生還。
    李宇軒親臨最前線,在槍林彈雨中指揮作戰。一天之內,他的指揮部被炮火摧毀三次,但他始終沒有後退半步。
    夜幕降臨時,蘊藻浜的河水已被染成紅色。陣地上到處是陣亡將士的遺體,但防線依然屹立不倒。李宇軒連夜巡視前沿陣地,望著這些大多隻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麵孔,他的心在滴血。
    “軍座,我們還能守多久?”一個滿臉硝煙的團長輕聲問道。
    “守到最後一兵一卒。”李宇軒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們身後是四萬萬同胞,我們無路可退。”
    七日七夜的鏖戰,蘊藻浜防線成了日軍的噩夢。守軍以血肉之軀,抵擋住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每當夜幕降臨,上海市民就會組織起運輸隊,冒著炮火為前線送去食物和彈藥。
    當三月初停戰協議最終簽署時,魔都已經滿目瘡痍。但在這片廢墟之上,一麵麵戰旗依然在春風中飄揚。淞滬抗戰雖然以華夏軍隊的撤退告終,但它向全世界宣告:華夏民族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侵略。
    淞滬抗戰持續了整整三十三天。在這三十三天裏,華夏軍人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他們向全世界證明,中華民族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戰爭結束後,魔都市民自發走上街頭,為犧牲的將士送行。滿目瘡痍的街道上,人們默默流淚,但眼中卻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李宇軒站在吳淞炮台的廢墟上,遠眺黃浦江。江水依舊奔流不息,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悲壯與不屈。他知道,這場戰爭隻是開始,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麵。
    李宇軒在日記中寫到淞滬抗戰雖然最終以中方讓步告終,但它喚醒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意識。
    不僅各派係軍隊首次實現了協同作戰,普通民眾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支援前線。商人捐款捐物,學生組織義勇隊,婦女成立救護隊……整個國家在戰火中凝聚在了一起。
    正如當時一家報紙所寫:“淞滬的炮聲,驚醒了四萬萬同胞。將士的鮮血,澆灌了民族複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