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西安事變2

字數:3021   加入書籤

A+A-


    1936年冬,西安城外的華清池,五間廳內。
    炭火燒得劈啪作響,旺盛的火苗在精銅火盆裏跳躍,卻絲毫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寒意。主位之上,身著戎裝的校長正襟危坐,他的目光緩慢而極具壓迫感地掃過在座的每一位將領,最終,那銳利如鷹隼的視線,牢牢定格在了坐在下首的張雪亮身上。
    廳內靜得隻剩下炭火的輕微爆裂聲和眾人壓抑的呼吸聲。
    “漢青,” 校長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每一個字都清晰地敲在每個人的心坎上,“你的部隊,為何遲遲不向陝北的赤軍發動總攻?剿匪大計,攸關國本,豈容兒戲?”
    張雪亮此刻眉宇間卻鎖著深深的憂慮與疲憊。他迎著校長的目光,語氣懇切,甚至帶著絲不易察覺的哀求:“校長,非是雪亮怠慢軍令。實在是……實在是東北軍的將士們,日夜思念淪陷的故土,魂牽夢繞著白山黑水間的父老鄉親。如今日寇鐵蹄正肆意踐踏我們的家園,山河破碎,同胞蒙難,將士們悲憤填膺,實在不願意,也無法再將槍口對準自稱願意抗日的同胞,繼續這場骨肉相殘的內戰了!軍心如此,雪亮……雪亮亦是無奈啊!”
    “糊塗!” 校長猛地一拍桌麵,震得茶盞叮當作響,霍然起身,“膚淺!日本,不過是疥癬之患,皮膚之疾!而共和,才是動搖國本的心腹大患!剿匪戡亂,乃當前第一要務!你若再心存猶疑,按兵不動,休怪我不講情麵,將你的東北軍全部調往福建整訓!”
    氣氛瞬間降至冰點。一旁的楊湖成見狀,連忙起身打圓場,他臉上堆著謹慎的笑容,語氣緩和:“校長息怒,副總司令他也是一片拳拳愛國之心,急於收複失地,言語或有衝撞,但其情可憫。隻是……隻是如今不僅東北軍,就連我十七路軍的官兵,乃至全國輿論,確實都強烈要求抗日。若在此刻強行逼迫他們剿匪,隻怕……隻怕軍心不穩,士氣渙散,恐生變故啊……”
    “恐怕什麽?” 校長冷冷打斷楊虎城的話,眼神如冰刀般掃過他,“難道我將中政,還指揮不動自己麾下的軍隊了?民意?什麽是民意?安定內部,統一政令,才是最大的民意!”
    會議在不歡而散的氣氛中結束。張雪亮臉色灰敗,獨自留在空蕩的廳堂中徘徊片刻,最終,他還是鼓起勇氣,再次請求麵見校長。
    這一次,他卸下了所有官場的客套與矜持,言辭懇切得近乎哀求。
    “校長,” 張雪亮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學良最後一次懇求您。現在全國上下,無論朝野,呼聲都是一致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是四萬同胞的殷切期盼啊!共和方麵也多次明確表示,願意接受政府改編,共同北上抗日。我們為何不能順應時勢,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禦外侮?這於國於民,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
    校長背對著他,凝望著窗外華清池蕭瑟的冬日園林,身影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僵硬固執:“漢青,你還是太年輕,不懂政治的險惡與複雜。共和的話,能信嗎?他們這是緩兵之計,是借抗日之名行擴張之實!一旦放鬆圍剿,必將養癰遺患,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校長,如今……”
    “不必再說了!” 校長猛地轉過身,臉上已是一片決絕的寒霜,“我的決心已定!我給你最後三天時間!三天之內,要麽你的東北軍向赤軍發起全麵總攻,要麽,你就即刻準備移防福建!絕無第三條路可走!”
    張雪亮踉蹌著退出了五間廳,刺骨的寒風迎麵撲來,讓他打了個冷顫。在回廊的轉角,他遇到了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楊湖成。兩人目光交匯,甚至無需言語,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切的絕望與一種被逼到絕境的決然。
    是夜,華清池內燭光搖曳。校長單獨召見了李宇軒。
    “景行,” 校長的臉色在跳動的燭光下顯得有些陰晴不定,“依你之見,漢青他……此番會聽從命令嗎?”
    李宇軒沉吟良久,他知道這個問題極其敏感,但最終還是決定坦誠己見:“少東家,恕卑職直言,強扭的瓜不甜。東北軍上下,思鄉心切,抗日情緒高漲,確非虛言。若在此刻強行逼迫他們與赤軍決戰,隻怕……隻怕物極必反,釀成不忍言之禍事啊。”
    “連你也這麽說?” 校長不悅地皺緊了眉頭,語氣中帶著失望,“我已經給了他太多機會,也給了他們太多時間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我已經決定了,如果漢青屆時再不行動,就讓你的第五軍和相關的中央師接防西安及周邊要地,督促進剿,乃至必要時,執行戰場紀律!”
    李宇軒心中一驚,連忙勸道:“少東家,這樣會不會……太急了?恐生激變啊!”
    “急?” 校長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煩躁與專斷,“是他們在逼我!是時局在逼我!我已經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
    十二月十日,張雪亮做了最後一次,也是最正式的一次努力。他帶著一份與幕僚們精心籌劃了數日的、詳實的抗日計劃書,再次來到華清池。這份計劃書甚至考慮到了與赤軍合作的具體方案、部隊改編、指揮序列以及北上抗日的路線和時間表。
    “校長!” 張雪亮的神情因為激動而顯得有些潮紅,“隻要您點頭,簽署這份計劃,我敢以性命擔保,一個月內,東北軍即可完成整備,誓師北上,直驅抗日前線!收複失地,在此一舉!”
    校長隻是淡漠地瞥了一眼那厚厚的計劃書,隨手將其扔在桌上,甚至沒有翻開一頁:“漢卿,你太讓我失望了。身為黨國高級將領,革命軍人,你的天職是服從命令,而不是被敵人的宣傳和所謂的民意所迷惑,更不能對敵人抱有任何幻想!”
    “校長!這不是迷惑!” 張雪亮罕見地提高了聲音,積壓已久的情緒幾乎要衝破胸膛,“這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唯一正途!校長,您就聽聽這來自四萬同胞的呼聲吧!”
    “民意?” 校長站起身,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張雪亮,目光銳利如刀,帶著不容挑戰的權威,“我將中政的意誌,就是最高的民意!一切行動,必須服從於剿匪這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