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為了漢室,對呂布使用美人計吧!
字數:3839 加入書籤
“離間,離間……”
曹操口中念叨著,沉吟良久,指節無意識地敲打著案幾,發出篤篤的輕響。
他忽然停下動作,目光銳利地看向荀彧:
“離間之計固然巧妙,然則董卓雖暴虐,卻非愚鈍之輩;呂布雖驕狂,卻也非莽夫,對董卓卻頗為尊敬。二人關係遠不到生出嫌隙的地步。”
“我們該如何著手,才能在這鐵板一塊中撬開一條縫隙出來?”
荀彧整了整衣冠,鄭重拱手,燭光在他清臒的臉上投下明暗交織的影:
“主公所慮極是。彧苦思良久,草擬三策,願為主公細細分說。”
曹操立即正襟危坐,揮手道:“文若快快道來!”
“下策,”荀彧伸出第一根手指,“主公可遣一心腹使者,備厚禮——黃金千鎰,明珠十斛,夜訪呂布營寨。明麵上是稱讚其勇武,暗地裏則讓使者‘不慎’將此事泄露給董卓安插在軍中的耳目。”
他微微停頓,觀察曹操神色,“此計雖險,卻可種下猜疑之種。然弊端在於,若行事不密,反令董呂二人同仇敵愾。”
曹操撚須沉吟:“中策又如何?”
荀彧伸出第二根手指,聲音壓低:“中策,請主公明日便上表天子,以陛下名義頒下詔書,封呂布為征東大將軍,賜爵溫侯,食邑三千戶。”
他目光深邃,“此詔一到,可令董卓忌憚呂布是否會為了天子詔書反叛,然此計需賭董卓對呂布的信任程度,若他對呂布足夠信任,反倒打草驚蛇。”
“那上策呢?”曹操身體前傾,繼續詢問。
荀彧卻忽然收聲,第三根手指懸在半空,欲言又止。
他深深一揖,竟不再言語。
曹操麵露不解,催促道:
“文若為何說到關鍵處便停了?但說無妨!”
荀彧再拜,聲音帶著幾分遲疑:
“上策……在下恐主公聞之震怒,故而不敢盡言。”
曹操霍然起身,走到荀彧麵前,雙手扶住他的肩膀:
“文若啊文若,若能除此心腹大患,便是要我曹操割肉剜心,也絕不皺一下眉頭!”
“你盡管直言,我絕不怪罪!”
荀彧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緩緩道:“呂布貪財好色,天下皆知。”
“昔日在河北,韓馥便是投其所好,數次獻上美人,這才在呂布戟下保全性命,成了一種河北諸侯中,少有的幸存者,後來更是在董卓偽朝中位列三公。”
他頓了頓,聲音更輕,“由此可見,好色二字,已刻入呂布骨髓。上策自然是以色誘之……”
他話未說完,曹操已明白其中關竅,眼神帶著思索,明暗不定。
荀彧繼續道:“然尋常胭脂俗粉,絕難入呂布之眼。此女須得家世清白,容貌傾城,更需知書達理,方能成就大事。隻是……”
他深深看了曹操一眼。
曹操也在此刻麵露恍然神色,明白了荀彧的想法,他立刻抬手,打算了荀彧的話:“文若,停下吧,不必再說下去了。”
荀彧垂首靜立,聞言隻是深深一揖,沉聲應道:“是,主公。”
帳中陷入長久的寂靜,唯聞燭火搖曳的輕微劈啪聲。
曹操緩緩踱至帳邊,望著懸掛的輿圖出神。
突然,他猛地轉身,目光如電直射荀彧:
“這離間之計,是要我曹操將自己的女兒送給呂布為妻妾,讓她以身侍賊,而我借此機會,行離間之策,讓董、呂二人心生嫌隙是吧?”
麵對曹操的詢問,荀彧依舊沉默,隻是將身子躬得更低,執禮的雙手微微發顫。
這個動作,已然道盡一切。
曹操忽然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笑聲在空曠的軍帳中回蕩:
“哈哈哈…文若,我說你今日為何這般吞吞吐吐,說個計策也是欲言又止,拐彎抹角的…原來在這等著我呢!”
曹操在帳內緩步行走,看著荀彧:“你早就想好了這條計策,卻遲遲不敢直言,是怕我曹操舍不得這個女兒?”
荀彧終於抬起頭,眼中滿是複雜之色:“此乃人之常情。”
曹操負手而立,望向帳外沉沉的夜色。
他的聲音忽然變得異常平靜,每個字卻都重若千鈞:“我曹操,自然疼愛自己的骨肉。不管是憲兒,還是節兒,華兒,亦或是其他幾個孩子,都是我的掌上明珠。”
他頓了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佩劍的劍穗,“但比起兒女私情,匡扶漢室、鏟除國賊,才是千秋大業!”
“若能以此計離間呂布,鏟除董卓……”他猛然轉身,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一女而已,我曹操還舍得!”
說罷,曹操語氣一頓,話音一轉。
“更何況那呂布勇冠三軍,也算得上是英雄,若是離間之後,能夠借此機會將其收歸麾下,此計,倒也成了兩全其美之計。”
曹操甚至打起了收服呂布的主意。
但很快,曹操又眉頭皺起,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文若,此計雖然可行,但我還有一個問題。”
“我那幾個女兒裏憲兒最大,但也才十二歲,這是不是太過年幼了些?”
荀彧見曹操已有決斷,這才緩緩直起身來,謹慎地選擇著措辭:
“主公有所不知。據細作回報,那呂布在女色方麵的癖好確實異於常人,尤其偏愛年紀尚幼的絕色少女。”
“昔日那韓馥正是精準把握了這一點,才能在他手下保全性命,甚至得到重用。”
他稍作停頓,補充道:“曹憲小姐正值豆蔻年華,容貌出眾,舉止端莊,想必…正合呂布心意。”
曹操聞言,閉目良久。當他再度睜眼時,眼中已是一片清明。
他走到案前,取過一支令箭在手中摩挲,最終重重按在案上:
“好!文若,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需要什麽盡管開口,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彧領命。”荀彧深深一揖,退出帳外。
在他轉身的刹那,似乎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
曹操獨自立在帳中,望著搖曳的燭火,喃喃自語:“憲兒,莫要怪為父心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