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唱名覲見
字數:3506 加入書籤
日頭逐漸升高,巳時也已過半。空曠的廣場上,寒風似乎更加刺骨。方雲逸估算著,自己已經在此站立了接近四個時辰。
他看上去依舊身姿挺拔,但任誰看去,都會覺得他已是強弩之末,全憑一口氣在硬撐。
終於,就在巳時即將過去,午時將至的那一刻,奉天殿那扇巨大的殿門內側,傳來司禮監唱名官那特有的、拖長了調子、清晰而威嚴的聲音,穿透寒冷的空氣,回蕩在廣場之上!
“宣——方雲逸——覲見——!”
這一聲唱名,仿佛帶著某種奇特魔力,讓廣場上殘餘的幾個等候官員精神一振,所有目光瞬間齊刷刷地再次聚焦到方雲逸身上。
方雲逸的心中卻是古井無波,等待的就是這一刻。他輕輕呼出一口氣,壓下體內刻意製造的紊亂氣息。
接著理了理身上那件月白色的儒衫,確保沒有絲毫失儀之處。然後,才邁開了腳步。
步伐不快,但很穩。
一步,兩步……方雲逸沿著冰冷的漢白玉台階,一級一級向上走去。
九級,十八級……他的身影在巨大的台階和巍峨的殿宇映襯下,依舊顯得渺小,但那挺直的脊梁,卻透著一股難以摧毀的堅韌。
踏上最後一級台階,來到那高大得需要仰望的殿門前。兩名侍立殿外的金甲武士麵無表情,如同雕塑。
殿門並未完全敞開,隻留出一道可供一人通過的縫隙,裏麵透出明亮而莊重的光暈,以及一股混合著檀香、墨香和無形威壓的氣息。
方雲逸沒有猶豫,邁步,踏入了奉天殿。
一步踏入,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
外界的光線被一定程度地隔絕,殿內光線明亮卻柔和,源自高處巧妙的窗欞設計和四周牆壁上鑲嵌的無數夜明珠與長明燈。
空氣中溫暖如春,與殿外的嚴寒判若兩個季節,彌漫著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龍涎香氣。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無比開闊、深遠的空間。數十根需要數人合抱的鎏金巨柱支撐著高聳的穹頂,穹頂之上繪著日月星辰、江河社稷的巨幅彩繪,瑰麗堂皇,氣勢磅礴。
他的正前方,是一條長長的、鋪著猩紅金線地毯的禦道,筆直地通向大殿的最深處。
禦道兩側,依照品階高低,文武百官分列左右,肅然而立。文官居左,以一位身著紫袍、鶴發童顏、麵容清臒、眼神深邃平靜的老者為首,正是當朝宰相,文官之首。
其下是各級文官,緋袍、青袍,依序排列,人人手持玉笏,低眉垂目,卻又在方雲逸進來的瞬間,將目光投了過來。
武官居右,為首一人,身姿挺拔,雖年近五旬,卻不見絲毫老態,麵容儒雅,蓄著短須,穿著一品國公的麒麟補服,眼神開闔之間,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卻讓人不敢直視。
正是權傾朝野的鎮國大將軍,趙元明。
其下各級武將,豹補、熊補、彪補……皆是氣息沉凝,帶著沙場特有的煞氣。
所有人的目光,在這一刻,如同無數道無形絲線,交織在剛剛踏入殿門的方雲逸身上。
帶著探究、好奇、疑惑、審視、冷漠、輕蔑、猜忌……種種情緒,混雜在這寂靜無聲大殿裏,形成一股沉重得幾乎令人窒息的壓力。
方雲逸的目光,卻越過這滿朝朱紫,徑直投向禦道的最盡頭。
那裏,是九級高的丹陛。丹陛之上,擺放著一張巨大無比、雕刻著九條五爪金龍、金光璀璨的龍椅。龍椅之上,端坐著一人。
身著明黃色的龍袍,上繡日月星辰、山川社稷等十二章紋,頭戴十二旒冕冠,珠簾垂下,遮住部分麵容,但依舊能看清大致輪廓。
麵容精致,帶著帝王的威儀,年紀看起來約莫五旬上下,正值鼎盛之年。
他的嘴唇緊抿,看不出喜怒,但那雙透過冕旒投射下來的目光,卻如同深不見底的寒潭,帶著俯視蒼生、掌控一切的冷漠與威嚴。
這便是大乾皇朝當今的天子,乾帝。
隨著方雲逸的踏入,原本還有些細微聲響的大殿,驟然間變得落針可聞。
就連官員的呼吸聲,似乎都刻意放輕。所有議論,所有奏對,仿佛都在這一刻停滯。
龍椅上的乾帝沒有開口,隻是靜靜地注視著方雲逸,目光如同實質,帶著千鈞重壓。
滿朝文武,也無人出聲。
他們都在等待著,等待著這個方家唯一的繼承人,這個傳說中活不過十歲卻奇跡般生還、在北境創造了不可思議戰績、昨日又悍然亮出紫龍令的少年。
在這象征著至高權力的奉天殿上,在這直麵天顏的時刻,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是遵循先帝口諭,站著行禮?
還是在這強大的帝王氣場和滿朝文武的注視下,心生恐懼,最終選擇屈膝,低下方家那曾經高傲的頭顱?
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先帝口諭固然是護身符,但“一代帝皇一代臣”的道理誰都懂。
乾帝的心思,深沉如海。
若方雲逸執意不跪,固然維護了方家的尊嚴和先帝的恩寵,卻也無疑是在挑戰乾帝的權威,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打了當今聖上的臉。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那絕非虛言。
如今方家勢微,僅剩他一個病弱獨苗,乾帝若真不顧祖訓和輿論,想要碾死他,並非沒有可能。
可若他跪了……那方家最後一點傲骨,也將蕩然無存。昨日的紫龍令立威,將成為一個笑話。
他方雲逸,也將徹底被釘在“懦弱”、“可欺”恥辱柱上,再也無法在朝堂上抬起頭來。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屏息凝神。趙元明眼神微眯,嘴角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冷意。
宰相目光平靜,深邃難測。其他官員,則各懷心思,或期待,或擔憂,或幸災樂禍。
在這片幾乎凝固的寂靜和無數道目光的聚焦下,方雲逸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舉動。
他既沒有立刻開口依禮參拜,也沒有任何要準備下跪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