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土木工程的絕唱!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台下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架勢,知道的是重建實驗樓,不知道的還以為今天就要建傳國玉璽博物館了呢。
隨著何書記的命令下達。
整個西海市炸鍋了。
無數公司以及個人,隻要是做跟工程有關的,都接到了相關短信。
一場足以載入城市史冊的震撼畫麵,在西海市的大街小巷、交通幹道上演。
最先動起來的是市城建委。
主任親自坐鎮指揮中心,對著麥克風嘶吼,調集全市排名前十的施工企業老總的電話被打爆。
“所有在建項目,除民生保障外,機械、人員優先供給西海大學重建任務!這是死命令!”
一時間,遍布全市的各處工地上,經驗最豐富的項目經理、技術骨幹被火速召回。
塔吊操作手、挖掘機師傅、鋼筋工、木工、混凝土班組...
成千上萬的建築工人放下手頭的工作,迅速集結。
國資委和工商局的聯合指令下,各大建材企業的倉庫大門洞開。
交通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通往西海大學的各條幹道被標記為最高優先級的綠色通道。
所有紅綠燈智能調控,交警全員上崗,在關鍵路口手動指揮。
緊接著,大地開始震顫,一支由鋼鐵巨獸組成的洪流,席卷了通往校園的道路。
重型挖掘機、混凝土攪拌車罐體飛旋、泵車、起重機、滿載鋼筋的重型卡車,以及一眼望不到頭的渣土車。
它們引擎咆哮,匯成一股無可阻擋的鋼鐵激流,向著西海市進發。
不少西海市本地租賃公司和個人在接到短信後,紛紛前來應援。
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挖掘機,攪拌車,渣土車等等...
所有車輛自發的融入到大部隊一同前往西海大學。
西海大學這邊,校長正在臨時辦公室內,對著空白的記事本發愁,材料、人手、審批....
千頭萬緒不知從何理起。
就在這時,助理連門都忘了敲:“校...校長!外麵...外麵來了好多車!是隔壁電子廠的董...董事長親自帶隊,帶著幾十台挖掘機、起重機,還有看不到頭的工程車和物資車,把校門口那條路都堵嚴實了!”
校長猛地站起身,以為自己聽錯了:“隔壁廠董事長?他竟然來了?”
“說是來幫我們重建實驗樓的!董事長人已經到樓下了!”
校長幾乎是衝出去的。
剛到樓下,就看到電子廠的董事長正指揮著車隊有序進入校園。
那陣仗,儼然一副要立刻開工的架勢。
見到校長,董事長快步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校長!聽說咱們實驗樓出了事,我第一時間就把廠裏所有能調動的工程力量和儲備建材都拉過來了!您別跟我客氣,需要什麽盡管開口,人、設備、材料,要多少有多少,全部無償支援!”
校長激動的說話都有點結巴:“這...這怎麽好意思,這太讓你破費了...”
“破費什麽!”董事長用力晃著校長的手,語氣真摯:“西海大學是我們鄰居,鄰居有難,自然要出手幫忙!”
校長心情大好,真是瞌睡了來枕頭。
看著後麵那一大排的車隊和材料,可以看得出董事長是真的給力。
可就在這時。
助理又像一陣風似的跑了過來:“校長!又…又來了!市文物局的車隊!王教授帶著他們的古建修複工程技術隊過來了。”
校長和董事長同時轉頭。
隻見一支掛著文物局牌照的車隊沉穩駛入。
王教授親自帶隊,笑嗬嗬的開口道:“校長好,我們局長發話了,文物局所有的工具和人手都在這,全權由你們來調遣。”
“好!好!謝謝!太感謝了!你們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校長連說了兩個好字,心情快要飛上天了。
然而這還沒完。
地麵忽然傳來一陣低沉而持續的轟鳴,仿佛有千軍萬馬正在逼近。
遠處天空,隱隱有塵頭揚起。
助理第三次狂奔而來,這次他幾乎是喊著,聲音帶著震驚:“校長!您快看!看外麵!...天呐!!一眼望不到頭!”
校長、董事長、王教授以及所有在場的人齊齊衝向窗邊或門口。
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終生難忘
隻見通往西海大學的每一條道路上,都匯成了一條鋼鐵洪流!
成百上千輛重型挖掘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車、泵車、滿載鋼筋水泥的巨型卡車。
如同接受檢閱的鋼鐵巨獸,引擎咆哮著,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頭地向著校園開來!
車隊上空,交巡警的摩托車閃爍著警燈,為這支龐大的隊伍開路引導。
更遠處,還有無數掛著不同公司標誌、甚至是個體戶的挖掘機、裝載機,正從四麵八方不斷匯入這支大軍!
整個西海大學,仿佛瞬間變成了一個超級工地的心髒。
而無數鋼鐵血脈,正從城市的四麵八方,洶湧澎湃地匯聚而來!
校長呆呆地看著這一切,整個人都傻了。
他從未想象過,重建一座實驗樓,竟能牽動整座城市的脈搏,演變成一場波瀾壯闊的鋼鐵集結。
可他明白,這不是因為西海大學,更不是因為他。
而是因為一個學生。
林遠!!
難以置信,一個學生,竟然能調動如此大的能量。
最關鍵的是,林遠他自己都不知道。
這就有點誇張了!!
城建局的負責人抵達現場後,立馬接管了這裏的一切統籌,校長甚至什麽都不用做,在一旁看著就行。
“挖掘機隊,上前!清理廢墟!”
命令下達,上百台挖掘機轟然啟動。
巨大的鏟鬥每一次起落都帶走數噸的碎磚爛瓦。
渣土車如同時鍾指針般循環往複,將廢墟運離現場。
甚至還有交警進來專門指揮,保持車輛通暢。
原本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的清理工作,愣是在如此高效的運作下,2個多小時就弄完了。
“鋼筋班組,上!”
一聲令下,成捆的最高標號鋼筋被吊機精準投放到指定位置。
幾百名等待的工人們,將一根根冰冷的鋼筋牢固地綁紮在一起。
鋼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蔓延,迅速勾勒出實驗樓熟悉的輪廓骨架。
毫不誇張點的講,人多到差點沒地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