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然核反應堆!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A+A-


    命令一道道下達,現場氣氛肅殺得如同戰場。
    當所有人檢查完畢後,組長一聲令下:“下洞!”
    命令落下,包括蘇教授和林遠在內,探查小組依次踏入礦洞的黑暗之中。
    安全繩和粗重的通訊光纜在他們身後緩緩延伸,確保他們的安全。
    洞外的強光被迅速吞噬,隻剩下頭盔上射出的光柱在塵埃中劃出慘白的光路。
    與無人機傳回的冰冷畫麵不同,親身踏入此地,一種源自生命本能的壓抑和恐懼瞬間彌漫心頭。
    “報告洞口,已進入。初始γ劑量率為外部80倍,持續快速上升。空氣中檢測到微量放射性氣溶膠。”
    洞外指揮車內,眾人屏息凝神,緊盯著由頭盔攝像機傳回的多角度畫麵。
    前麵二十多米,沒有什麽變化,相對寬敞。
    哪怕走了三十多米,也沒有看到之前牆壁上的黃色痕跡。
    組長不由轉頭看向陳默:“你在哪撿的?”
    陳默猶豫著回答:“就在這...”
    可眾人用儀器對這周圍檢測了下,根本就沒有高濃度的鈾235.
    難不成陳默在撒謊?
    但之前無人機拍攝到的畫麵眾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陳默的事可以先放放,重點去看看那黃色的痕跡。
    就這樣,隊伍繼續往下麵走。
    連續走了100米都沒有任何異常。
    然而,就在他們深入十餘米,拐過第一個彎道,異狀開始顯現。
    前方的岩壁不再是粗糙的岩石,而是覆蓋著一層油膩的暗黃色的結痂狀物質。
    在手電光下,這層物質閃爍著不祥的光澤。
    更令人不安的是,地上散落著大量的石頭以及一架拋錨的無人機。
    很顯然,這個黃色的痕跡是最近石頭掉落才浮現出來的。
    組長立即下令:“采集邊緣樣本,注意防護。”
    隊員上前,使用特製的長柄取樣器,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小片暗黃色結痂物質。
    樣本被迅速放入一個便攜式的預處理檢測盒中。
    很快,結果就出來了。
    “報告!樣本分析結果確認!”
    “主要成分為鈾的複雜氧化物,但..鈾235與鈾238的比值嚴重異常!鈾235的相對豐度遠低於天然鈾礦應有的0.7%,僅在0.3%左右!”
    “同時,檢測到大量釹、釤、銪等稀土元素,其同位素組成與核裂變產物的特征譜完全吻合!”
    “並且,檢測到顯著含量的釕、銠、鈀等鉑族金屬,這也是典型的快中子裂變產物!”
    “綜合判斷。。。這黃色結痂物質,確實是在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中消耗了鈾235燃料後,產生的核裂變產物混合物!”
    嘩~~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在結果確認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核廢料...天然的核反應堆!” 蘇教授喃喃自語,即使隔著麵罩,也能看到他臉上的震驚!”
    畢生研究的核物理,其最核心的現象,竟然在億萬年前,由大自然親手在這地下深處演示過一遍!
    在這一刻,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不可能...”組長盯著檢測數據,聲音有些發顫,眼前的景象,已然超出認知。
    天然核反應堆需要極其嚴苛的地質條件,高品位鈾礦、合適的中子慢化劑、精確的水文環境...缺一不可!!
    而眼前的鈾礦含量隻有0.3%,這完全超出了常理認知!!
    直播間的網友也驚呆了,這一來就看到如此勁爆的東西。
    【人氣】+1+1+1+1....
    【人氣】+1+1+1+1....
    ...
    ——【我想到了網上的一個梗,原始人向你分享了核聚變技術。】
    ——【人類研究了一個世紀的東西,大自然早在無數億年前就已經弄出來了,所以有人說,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科學都不是創造,而是複原,哪怕包括核聚變,就算研究出來了,也隻是複製!】
    ——【給大家科普一下吧,這就相當於挖出來一台手機,可它卻是自然生產出來的...】
    ——【我始終覺得藍星絕對不止我們人類這一個文明時代,人類的曆史對於藍星而言也不過短暫的一瞬間,如果藍星之上有神明,看我們就像是箱子裏的小人一樣,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
    ...
    這時,一直沉默的林遠突然開口了,就在剛才,係統已經掃描出了答案:“組長,也許我們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眾人聞言,紛紛好奇的看向林遠。
    林遠走近暗黃色的結痂物質,仔細端詳:“我們一直在用現代核反應堆的理論去解釋這個現象,但如果是遠古時期形成的天然反應堆,它的運行機製可能完全不同。”
    “鈾235豐度僅有0.3%,遠低於形成自持鏈式反應的理論閾值,這意味著,要麽我們的探測有誤,要麽...”
    “這裏發生的根本不是我們認知中的核裂變反應。”
    “什麽意思?”組長皺眉。
    “我是研究古生物學的...根據岩層分析和化石證據,這一區域在距今約18億年前,曾是一片淺海環境。”
    “當時的海水中含有豐富的鈾元素,在特定的生物和地質作用下,這些鈾在海床沉積物中富集。”
    “但關鍵在於...那個時期,藍星上剛剛出現真核生物,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始上升。”
    “氧化環境使得鈾以可溶的六價形式遷移,然後在還原環境下沉澱富集。”
    “我剛才仔細觀察了這些核廢料的分布模式。它們不是均勻分布在礦脈中,而是呈現出明顯的層狀結構和流體通道特征。”
    隨後蹲下身,用探照燈照亮岩壁底部:“看這裏,這些暗黃色物質的分布沿著古水流方向延伸。”
    “說明當時的地下水流不僅作為中子慢化劑,更可能充當了某種...生物藍星化學循環的載體。”
    “生物藍星化學?”組長困惑地重複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