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默契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孟菱歌快行兩步,從色彩亮麗的布匹中間看過去,看到兩個年輕的小姑娘在鋪子裏忙和,一個買家采購了十幾匹墨青色絲綢,旁邊兩個工人正將貨物送上他的馬車。
小姑娘與工人都穿著江南當地的特色服飾,說話帶著江南的口音。
三年前,杜家布坊成為皇家禦用首選後,生意越發興隆,早已躍升為金月國第一布行。
京城的杜家布坊更是遍地開花,幾乎每個熱鬧集市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杜遠華與孟菱歌卻再未見過麵,孟菱歌知道表哥生意忙碌,卻沒料到在北疆的市場會這麽快見到杜家布坊。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杜遠華商業嗅覺靈敏,哪裏會錯過互市這等好機會?
看著這些布料,聽著小姑娘的江南口音,她很快想起了外祖母,舅舅舅媽,以及堂姐堂妹們,倍覺親近。
“表妹。”
孟菱歌看得出神,身後突然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杜遠華依舊儒雅溫和,徑直走到兩人麵前,見溫止陌警惕地將孟菱歌攬到懷中,這才行禮道:“見過北疆王,北疆王妃。”
溫止陌含笑道:“杜公子好快的速度。成了皇商,占據金月國布行大半的市場,如今還能在北疆市場搶占先機,商界奇才果然名不虛傳。”
男人最懂男人,他光看杜遠華的眼神就知曉,杜遠華這麽快就跟著他們來北疆開店,絕對不是單單為了生意。
他派人打聽過,杜遠華確實已經成親,如今膝下兒女雙全,本以為他早就對孟菱歌死心,沒料到……
溫止陌沉了沉眉。
有他在,絕對不會給旁人一絲機會。
以前是,現在亦是。
杜遠華神色自若。
“說到名不虛傳,應當是北疆王才對。當政三年,不僅令國庫翻了數倍,更是令金月國躍升為五國最富饒的地方,如今您來北疆尚不足一月,就將貧困之地改造得如此興盛繁華,當真是雄才偉略,曠世奇才。”
他說話時看著溫止陌與孟菱歌,並無越矩之處。
見孟菱歌容顏不輸三年前,甚至比當初在宮中見到時更加豔若朝霞,眼角眉梢都是發自內心的笑意,不由放下心來。
京城的風言風語太多,他知道不可盡信。但想到孟府還留在京城,孟行淵年邁,孟青玉年幼,孟菱歌孤身一人與北疆王前去貧困落後之地,他始終放心不下。
溫止陌與孟菱歌的感情無需質疑,但他依舊不願孟菱歌孤立無援。
這三年來,杜府的財產已增了數倍,他尋思著及時跟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麽他能幫到忙的,也想以娘家人的身份在北疆站穩腳跟,讓孟菱歌多一份仰仗。
到了北疆後,他聽到的全是對北疆王夫婦的讚譽,以及百姓對互市的向往期待。所以他便先在互市占據了一個位置,哪料這裏的生意比他預計的還好,看樣子今日便能將鋪子裏的貨物售清,得趕緊去別的地方調些過來應急。
說來孟菱歌真是他的福星,三年前與現在,他的初衷都是為了表妹,結果卻情場失意,商場得意,雖不能與表妹喜結良緣,卻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錢財越積越多。
溫止陌與杜遠華的談話聽著是互相誇讚,但孟菱歌總感覺兩人之間的氣氛有些不對。
能在這裏遇到娘家人,孟菱歌很是欣喜。
“表哥什麽時候來的北疆?表嫂有來嗎?”
杜遠華笑道:“我一個人先來的。如今已在北疆買了處院子,再等月餘,便讓她帶著孩子們前來。江南夏日太過炎熱潮濕,我準備以後每年接祖母到北疆住兩個月避暑。”
孟菱歌聞言心頭大喜:“外祖母也會來?那可太好了。”
杜詩茵說等孟行淵致仕後,也是要到北疆來看她的,到時得約好時間,讓娘親與外祖母一起到,好好熱鬧一下。
她的笑容令店鋪中最華貴的雲錦都失了顏色,那是被保護地極好,過得確實幸福的女人,才能擁有的笑容。
杜遠華心頭既酸澀又高興,馬上轉頭看向溫止陌道:“當然,我爹娘時常說,若不是有北疆王夫婦提攜,杜府不可能有今日盛況,一直想找個機會當麵感謝你們。等他們到了,我準備帶他們上門叨擾,不知北疆王可否準允?若能如願,不勝榮幸。”
“王妃的娘家人,就是本王的家人,本王隨時歡迎。”溫止陌不失風度的道:“擇日不如撞日,大表哥今日便隨我們回府吧,晚上本王親自設宴款待。”
“多謝王爺厚意。隻是今日生意繁忙,我暫且走不開,還是改日與親眷一同上門。”
杜遠華知曉溫止陌防著他,所以他不會單獨前往,以免給孟菱歌帶來麻煩。
溫止陌與孟菱歌見他鋪子確實生意紅火,便沒有執意相勸,反正以後在北疆,多的是機會相聚。
與杜遠華分開後,夫妻兩人依舊興致極高的逛完了整個互市。沿途被百姓認出身份,並沒有人大聲嚷嚷,而是拿起自家的產品,請他們品鑒,待他們離開之時,則再三感謝。
互市盡頭有一幢小樓,修的極高,站在地上看頂端,感覺高聳入雲。
這幢樓是給維護互市安全的精兵所住。
最上麵一層隻有一方大鼓,早晨敲擊此鼓開市,黃昏敲擊此鼓閉市。
孟菱歌站在小樓下方,感覺這個小樓非常像神武門的百尺高梯,不由想起溫止陌登帝那日,攬著她飛向神壇之事。
她正想讓溫止陌陪她登上樓頂,便覺身子一輕,溫止陌已經攬著她的腰肢施展輕功,腳尖輕點中間樓層的欄杆,停頓三次便到了樓頂。
兩人站在大鼓旁邊,可俯瞰整個互市的景致。
涼風襲來,吹起兩人的長發及衣擺,別有一種瀟灑自在的意境美。
兩人轉頭對視,幾乎異口同聲。
“娘子,我有一事想告訴你。”
“夫君,我有一事想告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