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無情天主 淩霄劍尊
字數:3668 加入書籤
姬千雪的話音剛落,墨星辰的臉色瞬間變了。
“不動情就不會死?”他上前一步,聲音帶著急切,“那婉婉她……”
南宮婉心裏藏著萬年的傷痛,怎麽可能做到“不動情”?
楚朝歌也皺起眉,拉了拉墨星辰的胳膊:“你先別急,說不定隻是表麵規矩,我們先找個人問問清楚。”
墨淵目光掃過四周,指向不遠處的石階:“那邊有個修士,看起來像是本地人,過去問問。”
四人朝著石階走去。
石階上坐著個灰衣修士,手裏握著柄斷劍,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這位道友,打擾了。”楚朝歌放緩語氣,輕聲開口。
灰衣修士緩緩轉頭,看了他們一眼,語氣平淡得像沒有感情:“何事?”
“我們剛到這‘無情天’,想問問這裏的規矩。”楚朝歌道,“方才聽人說,‘不動情就不會死’,這話是什麽意思?”
灰衣修士聽到“不動情”三個字,空洞的眼神裏閃過一絲極淡的波動,隨即又恢複平靜:“就是字麵上的意思。”
“這裏的修士,都要斬斷七情六欲?”墨星辰追問。
“是。”灰衣修士點頭,“隻有斷了情,才能修煉‘無情劍道’,才能在這無情天活下去。”
“若是不斷呢?”姬千雪好奇地問。
灰衣修士的嘴角扯了扯,像是在笑,卻沒有半分暖意:“斷不了情的,要麽被‘執法者’抓去廢了修為,要麽……死。”
“這麽狠?”楚朝歌咋舌,“是誰定下的規矩?”
“是這無情天的主人,淩霄劍尊。”灰衣修士的聲音低了幾分,帶著一絲敬畏,“他是無情劍道的極致,千年之前,就已經斬斷了所有情絲,連親生弟子動了凡心,都被他親手廢了修為,逐出師門。”
“連弟子都不放過?”墨星辰皺眉,“那他自己……”
“淩霄劍尊還有個親弟弟,叫淩雲。”灰衣修士繼續道,“據說淩雲當年也不願斷情,淩霄劍尊雖沒廢他,卻把他關了三十年,直到淩雲答應修煉無情劍道,才放出來。”
楚朝歌看向墨淵,小聲道:“這淩霄劍尊,倒是比你還狠。”
墨淵淡淡瞥了她一眼:“我可沒逼誰斷情。”
“那我們現在怎麽辦?”蘇婉的聲音在墨星辰耳邊響起,他猛地回神,才發現自己剛才一直在想南宮婉的事。
“先找個地方落腳,低調行事。”墨淵開口,“先確認南宮婉的下落,再想辦法應對這無情天的規矩。”
“我同意。”姬千雪點頭,“執法者應該無處不在,我們剛到,別先惹上麻煩。”
四人正準備離開。
前方忽然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
隻見一隊身穿白衣的修士,手持長劍,麵無表情地走了過來。
他們的袖口繡著銀色的劍紋,眼神冰冷,掃過周圍的人時,沒有絲毫溫度。
“是執法者!”灰衣修士連忙低下頭,不敢再說話。
墨星辰下意識往旁邊躲了躲,目光卻忍不住四處張望——他想找南宮婉的身影。
就在這時,他看到前方不遠處的巷口,站著一道熟悉的素色身影。
是南宮婉!
墨星辰的心跳瞬間加快,剛想上前,卻被墨淵一把拉住。
“別衝動。”墨淵壓低聲音,“沒看到執法者在巡邏?”
墨星辰咬了咬牙,隻好停下腳步,目光緊緊盯著南宮婉的方向。
南宮婉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麽,微微側過頭,目光與墨星辰的視線在空中相遇。
她的眼神沒有絲毫波動,隻是淡淡瞥了他一眼,便轉了回去。
可就是這一眼,卻被旁邊的一個人看在了眼裏。
那人穿著青色長袍,麵容俊朗,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正是淩霄劍尊的弟弟,淩雲。
淩雲原本正跟著執法者的隊伍走,看到南宮婉的側臉時,腳步下意識頓了頓。
他的目光在南宮婉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不是因為別的,隻是南宮婉的眼神裏,藏著他許久未見的“情緒”,那是一種不屬於無情天的、鮮活的東西。
就是這片刻的停留,卻被領頭的執法者察覺到了。
執法者停下腳步,轉過身,冰冷的目光落在淩雲身上:“淩雲大人,你在看什麽?”
淩雲猛地回神,連忙收回目光:“沒什麽,隻是看錯了。”
“看錯了?”執法者的聲音冷了幾分,“方才你的目光,在那位姑娘身上停留了三息,這已經違背了無情天的規矩。”
淩雲的臉色變了變:“我隻是……”
“執法者辦事,隻看規矩,不看理由。”執法者打斷他,抬手對著身後的人吩咐,“拿下!”
兩名執法者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抓住淩雲的胳膊。
淩雲掙紮了一下:“我是淩霄劍尊的弟弟!你們敢抓我?”
“淩霄劍尊說過,在無情天,無論是誰,違背規矩,都要受罰。”執法者的語氣沒有絲毫鬆動,“就算是你,也不例外。”
周圍的人聽到動靜,都紛紛低下頭,不敢多看——沒人敢得罪執法者,更沒人敢替淩雲求情。
墨星辰看著被抓住的淩雲,臉色凝重:“這執法者,連淩霄劍尊的弟弟都敢抓?”
“看來這無情天的規矩,是真的嚴到骨子裏了。”楚朝歌低聲道,“我們更要小心了。”
南宮婉也看到了淩雲被抓的一幕,她的身體微微僵了一下,眼底閃過一絲極淡的複雜情緒,卻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姬千雪挑了挑眉,看向墨淵:“這下有意思了,剛到就遇到這種事,看來這無情天的旅途,不會無聊了。”
墨淵的目光落在被執法者押走的淩雲身上,又瞥了眼南宮婉的方向,緩緩開口:“麻煩,才剛剛開始。”
喜歡誤綁後,高冷仙尊喊我道侶寶請大家收藏:()誤綁後,高冷仙尊喊我道侶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