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控水踏浪,後天八重
字數:5003 加入書籤
秦明回到提刑司的時候,感覺整個衙門看他的眼神都變了。
之前是輕視,審視,帶著一絲憐憫的漠然。
現在是好奇,敬畏,帶著一絲討好的熱情。
他剛一踏進仵作房,陳鬆年那肥胖的身影就跟了進來,手裏還端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
“哎呀,秦賢侄,辛苦了,辛苦了!”
陳鬆年滿臉堆笑,親自把茶遞到秦明手上。
那熱情勁兒,像是見到了失散多年的親兒子。
“賢侄當真是少年英雄,慧眼如炬啊!”
“今日要不是你,我們提刑司的臉可就丟到洛水裏喂魚了!”
秦明接過茶,隻是淡淡地道:“陳主簿言重了,職責所在。”
“說得好!說得好呀!”
陳鬆年一拍大腿,“我就知道張司吏沒有看錯人!”
“你放心,此事我已上報府尊,你的功勞誰也搶不走!”
他湊近了些,壓低聲音道:“那個……劉三不懂事,我已經狠狠訓斥過他了。”
“這仵作房以後就你一個人用,工具什麽的,你看上哪套用哪套,不夠我再給你添置!”
秦明點點頭,“謝主簿大人。”
陳鬆年又寒暄了幾句,這才心滿意足地挺著肚子走了。
秦明看著他的背影,將那杯茶放到桌上,一口未動。
他走到窗邊,能看到劉三正被幾個老捕快圍在院子裏,七嘴八舌地問著河灘上的事。
劉三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
眼神不時地朝這邊瞟來,滿臉嫉妒之色。
秦明收回目光,關上了門。
“老狐狸,見我好用就想拉攏?”
“不過也好,省去了我不少麻煩。”
他坐回自己那張破桌子前。
心念一動,將注意力沉入腦海。
【天道驗屍】正閃爍著柔和光芒。
【漕幫副幫主周通被殺案因果未了,暫定)。】
【案件評級:卓越!】
【評級理由:宿主在複雜勢力間巧妙周旋,以高超的專業能力化解危機,並成功引導案件走向,為自身謀得了最大的安全與發展空間。】
“因果未了?”
“也對,真凶還沒死,案子就不算真正完結。”
“但是部分的進展也有收獲。”
秦明心中了然,繼續往下看。
【綜合評定,發放獎勵……】
【結算完畢!】
【恭喜宿主獲得以下獎勵:】
【一:內功《控水訣入門)》!】
【二:輕功《踏浪行小成)》!】
【三:記憶碎片《漕幫核心權力鬥爭秘聞》!】
轟!
兩股截然不同,卻又隱隱相合的信息流,瞬間湧入他的腦海!
一股是關於如何感知水流,如何用內力牽引水汽,如何借水勢化解力道的法門。
控水訣!
這門內功不以剛猛見長,卻另辟蹊徑,追求的是一種對水的極致掌控。
修煉到深處。
一滴水,可化作利刃。
一片霧,可成為屏障。
另一股信息,則是一套在水麵、沼澤、甚至流沙之上借力奔行的絕妙步法。
踏浪行!
腳踩波瀾,如履平地。
這兩門功法,簡直是為洛水邊的南陽府量身打造的!
秦明還沒來得及消化這份驚喜,更大的變化發生了。
他丹田內,那股沉寂的純陽內勁在感應到控水訣的氣息後,竟主動運轉起來。
而新生的控水訣內力,非但沒有被純陽內勁排斥,反而像找到了歸宿一般,溫順地纏繞了上去。
一陽一水。
一剛一柔。
兩股力量竟然開始完美地交融!
秦明能清晰感覺內力正在發生奇妙的蛻變。
原本至剛至陽的內勁,多了一絲水的綿柔與韌性,變得更加悠長、更具變化。
而那股陰柔的水係內力,也因為融入了陽剛之氣,變得不再陰寒,反而多了一絲生生不息的暖意。
水火既濟,陰陽調和!
他的內力品質再次提升了一個檔次!
秦明心中狂喜。
他壓下激動,開始整理那份關於漕幫的記憶碎片。
幫主謝天雄的猜忌,義子張承的野心,幾位元老的貌合神離……
一幕幕權力鬥爭的黑幕,在他眼前展開。
但對於最核心的隱秘,並沒有揭曉。
秦明將這些信息深深記在心裏。
實力、功法、情報……
一切都已齊備。
他能感覺自己體內的力量,在經過這次質變後,已經觸碰到了那道新的門檻。
“不能等了,趁熱打鐵!”
秦明不再猶豫。
他盤膝坐下,五心向天,開始全力運轉剛剛融合的嶄新內力。
他將先前斬殺錢無用後尚未完全消化的能量,全部調動起來。
如同江河匯入大海,向著後天八重的壁壘,發起了衝擊!
一次。
兩次。
在先天道韻的加持下,他體內的經脈堅韌無比,根本不懼怕內力的衝刷。
而在融合後的新型內力麵前,那道原本堅固的瓶頸,似乎也變得鬆動了許多。
“給我……破!”
秦明心中低吼一聲。
轟!
隻聽體內傳來一聲悶響,仿佛有什麽東西被徹底衝開。
一股遠比之前更加強大的力量感,瞬間湧遍四肢百骸!
他的感官再次變得敏銳,甚至能聽到隔壁房間裏,劉三那嫉妒又壓抑的呼吸聲。
他的力量,他的速度,都踏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
後天八重,達成!
秦明緩緩睜開眼。
一抹精光,在他瞳孔深處一閃而逝。
他握了握拳,感受著體內那股澎湃的力量,長長吐出口濁氣。
離先天又近了一步。
就在此時。
“咚咚咚。”
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秦賢侄……在嗎?”是陳鬆年的聲音。
“何事?”秦明問道。
門外,陳鬆年的聲音都在發顫。
“漕……漕幫的幫主,謝天雄。”
“他……他親自來咱們提刑司了!”
“指名道姓,要見你!”
喜歡摸屍就能變強?這仵作太刑了!請大家收藏:()摸屍就能變強?這仵作太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