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封神大劫

字數:8541   加入書籤

A+A-


    為何如此?
    自己的弟子根基勝過對方,悟性優於對方,修煉時間也更久遠,
    甚至連求道之心……
    咦?!!
    元始猛然一驚,求道之心!
    他從未察覺,十二金仙的求道之心,竟連申公豹都不如!
    輪到元始講道之時,他一邊講述大道,一邊觀察眾弟子表現。
    這一看,心中不滿更加深重。
    碧遊宮中,又有十二位弟子晉升準聖。
    大羅金仙以下修士若要突破,需渡天劫。
    而大羅金仙以上,則是靠融入法則。
    隻要法則足夠,即便身處時間法陣之中,也能順利晉級。
    元始察覺,通天所收三十六位弟子並非隨意安排,
    而是暗藏玄機,
    層層遞進,
    分為十二上仙、十二中仙、十二下仙。
    不論如何劃分,
    這些弟子終有一日會踏上準聖之位。
    唯一區別在於時間早晚。
    若為立教之用,那就是前中後三代十二上仙。
    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哪怕不通教義,在此時非封神之劫的情況下,
    碧遊宮弟子開枝散葉,便可將上清之道傳遍洪荒。
    通天師弟的弟子,當真令人羨慕!
    不僅通天的弟子出眾,就連太上的門人進步也極快。
    那上洞八仙,竟個個接近大羅金仙之境。
    反觀自己這邊的新弟子,
    隻能依靠楊戩、靈珠子、薑子牙、申公豹撐起門麵,
    李靖不過金仙修為而已。
    至於十二金仙,至今也隻有四位堪堪觸及準聖門檻。
    元始已然冷靜下來,
    心道:“幸虧及時察覺!否則怎會發現闡教竟有如此隱患!”
    “多虧借用了通天師弟的時間法陣,不然怎能看到十二金仙的真正問題!”
    “這般情況,必然影響闡教未來的發展。”
    他赫然意識到,闡教之中,高端戰力竟然匱乏至此!
    相比之下,人教與碧遊宮之間的差距顯露無疑。
    玉虛宮門下竟顯露出青黃不接的跡象。
    碧遊宮中的三十六位弟子,分為上中下三批,但每一位都有望修至準聖之境。
    修行時間的差距也不過是一千萬年而已。
    考慮到三清之間微妙的關係,再延長一些時日,也不過幾個元會罷了。
    在聖人眼中,幾個元會不過是彈指之間。
    他們所謀乃萬古之利。
    如此短暫的時間,自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聖人從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們以洪荒為棋盤,以眾生為棋子,布局深遠。
    追求的是長遠的功德與信仰。
    一時的進退並不在意。
    當然,封神大劫這種突發事件另當別論。
    諸位聖人雖不知鴻鈞為何推動這場封神大戰,卻也清楚這可能是洪荒的一個轉折點。
    其中蘊含的風險巨大。
    對於封神大劫,沒有一位聖人敢於輕視。
    元始是七聖之中最善算計之人。
    他在籌劃封神大劫的同時,也在為萬古之後布局。
    如今發現十二金仙難以擔起重任,心中怎能不生警惕?
    十二金仙早已成為玉虛宮的象征人物。
    若有人在洪荒之中說他們不堪重用,恐怕會被眾人斥責得體無完膚。
    但這正是元始心中的真實想法。
    三清講道是何等機緣?
    三位聖人輪流講道,各自持續一千萬年,更是難得中的難得。
    要知道當年鴻鈞道祖在紫霄宮傳道,麵對的也隻是一眾大羅金仙。
    而每一次講道,僅有短短三千年!
    三清的道行,必定遠超當年鴻鈞成聖之時。
    無他,前人已經踏出道路,後人可借經驗迅速前行。
    這就是後來者的優越之處。
    三清同時講道,三聖光輝交匯,其效果遠勝於單一聖人講道。
    即便如此,
    十二金仙竟無一人突破至準聖境界。
    元始如何能不震驚?
    須知楊戩四子,在三聖講道結束後,必定成就大羅金仙。
    若非不願讓他們錯過此次機緣,
    元始早就讓他們外出渡劫了。
    反觀當下,
    碧遊宮中三十六弟子,最後十二位金仙果然如他所料,已踏入準聖之列。
    元始內心豈能不焦急?
    一門之中擁有三十六位準聖,這是多麽強大的一股力量?
    要知道在龍漢大劫時,修士的黃金修煉時期,總共也不過隻誕生了一百零八位準聖。
    到了巫妖大劫時期,十二祖巫也才不過十二位準聖。
    天庭所擁有的準聖數量,更不曾超過十人。
    元始心中頗為感慨。若當時通天教主的三十六位準聖弟子進入封神大劫,
    西方教恐怕連抵抗的機會都沒有,便會被徹底抹除!
    但這種事注定不會發生,通天始終堅持不立大教,誰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定。
    起初,是通天自己不願建立大教。
    然而隨著封神大劫臨近,
    元始堅信,如果西方二聖不是盲目短視,他們定然會阻止通天立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因顯而易見,
    三十六位準聖!
    這股力量足以橫掃諸位聖人的門下弟子。
    幸好通天是三清之一,否則闡教恐怕早已被壓製得喘不過氣來。
    元始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或許,這件事真的可行!”
    “碧遊宮中的那些弟子底細,誰又能真正清楚?”
    “就算再大膽的人,也不會料到那三十六位師侄竟直接晉升為準聖吧?”
    “要不是我親曆其境,恐怕別人說什麽我都不會相信。”
    “換作他人,心態必然與我一樣。”
    “這事值得謀劃一番。”
    他素來以謀算著稱,最擅長暗中布局操控局勢。
    倘若鴻鈞將資源交給他,他甚至能將諸聖玩弄於股掌之間。
    元始默默思量,迅速做出了決定。
    待他拿定主意,這才開始認真聽通天講道。
    三位聖人之中,
    元始的道為“從無到有”,太上的道為“有無之間”,通天的道為“從有到無”。
    三清之道相互連接,合起來便是完整的“有、無”循環之理。
    簡單來說,就是起點、過程、終結三者不斷循環。
    三清的道互為補充,旁聽兩位聖人論道對自身的提升極有助益。
    元始一邊專注傾聽通天的道法,一邊將其與自身所悟對照印證。
    可突然間,他察覺出了異樣,
    “通天師弟所言之道,深奧得令人難以置信!”
    “似乎已經超越了他原本的範疇,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雖然仍是‘從有到無’,卻隱約包含了我‘從無到有’與大師兄‘有無之間’的意境。”
    元始震驚不已!
    難道說,通天已融合三清之道的精髓,正逐步開辟出屬於自己的“有、無之道”?
    他轉頭看向太上,發現大師兄早已沉醉其中,神情癡迷。
    眾多弟子也都進入了頓悟狀態,沉浸不可自拔。
    元始內心震動萬分。
    他雖知通天道行高深,卻從未想過竟已達至如此境界。
    通天師弟的道行,遠在他之上。
    他原本是混元七重天的修為,借著這次三聖講道的機會,獲得諸多妙悟,
    這才得以晉升到混元八重的境界!
    即便如此,他在道行上依舊遜於通天。
    看太上的神情,顯然是被通天的話語打動了心神。
    一念浮現,元始心中泛起波瀾:“難道在三清之中,自己的道行是最弱的?”
    這念頭一旦生出,便揮之不去。
    元始身為聖人,自是通曉天道。
    他頓時察覺,這是“針對”啊!
    他——元始天尊,三清之一,闡教之主,玉虛宮的主宰者,竟然是三清中道行最低的一位。
    這幾乎讓他陷入動搖。
    元始當即放下所有思慮,專心聆聽通天講道。
    忽然之間,他明白了太上與通天安排這場講道順序的深意。
    太上的“有無之道”,最適合入門弟子啟蒙;
    而他自己所講述的“從無到有”,正好承接太上的道法,並加以拓展;
    通天所言“從有到無”,不僅是圓滿收束,更是對自身境界的一種超越,帶領眾人再度深入參悟。
    此乃一場完美的講道。
    元始從中獲得極大啟發。
    他甚至希望這講道能永遠繼續下去,不隻是他,就連太上,
    以及三清門下的弟子們,都是這般心思。
    聽道三千萬年,道行突飛猛進,達到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像這樣的論道盛事,他們願聽上無數個紀元,
    哪怕直至那無量量劫降臨,也不願錯過半分。
    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矣。
    碧遊宮中的眾弟子真切感到,自己已然靠近大道。
    不,應該說,他們就在大道身邊!
    可惜,再怎麽留戀,這場講道終究還是落幕了。
    其實,結束得有些突然。
    尋常的論道大會,諸位大德闡述完畢後,還會有一場辨經環節。
    與同道之人交流經典,互相切磋,以增長道行。
    但在三清之間,這一環節卻省去了。
    還辯什麽?
    一位聖人講道一千萬年,早已將道理闡述得明明白白。
    三清之間的高低深淺,若僅論道行,彼此早已了然於胸。
    這種層次的講道,遠非常規流程所能比擬。
    通天最後一句話落下,碧遊宮中的眾仙齊齊清醒過來,
    紛紛起身叩拜:“多謝三位至尊開示,聖人聖壽無疆。”
    太上欣慰一笑:“多謝兩位師弟共演此道,我亦獲益良多。”
    “師兄過獎了,三清之中,我的道行確實最淺,幸得兩位提點,感激不盡。”元始語氣複雜。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境界即使比不過通天,也應與太上相差不多。
    誰曾想,現實並非如此。
    若論道行深淺,在三清之中,自己竟排在末位。
    這般名次,顯然並不光彩。
    通天卻謙遜有禮地說道:“三人同行,必有可師。感謝兩位師兄指點。”
    太上與元始必須站穩腳跟,擋在前方。
    鴻鈞想要強行突破那層桎梏,並非易事,須調動三界六道、諸天萬界的全部力量才行。
    如今他已合道,開天辟地之事已是奢望,而滅世之舉又違背本心。
    如此看來,唯有引發殺劫,積累功德,才是唯一可行之法。
    觀察鴻鈞的種種布局,包括封神大劫,皆以此為核心展開。
    通天並未將鴻鈞的謀劃告知太上和元始,並非存疑。
    實則,鴻鈞若強行破劫,必然會損害所有聖人的根本利益。
    沒有哪一位聖人會真正站在鴻鈞那邊。
    不告之因,是怕太上與元始無意中泄露了他的籌算,反被鴻鈞察覺警覺。
    要知道,鴻鈞是洪荒之中唯一的天道級聖人。
    喜歡通天掀桌拒教,係統賜道成聖!請大家收藏:()通天掀桌拒教,係統賜道成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