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紅山慶功·明賞暗流
字數:2125 加入書籤
邏些城仿佛一夜間從戰爭的緊張中蘇醒過來,沉浸在一種刻意營造的歡慶氛圍裏。紅山之上的布達拉宮,更是張燈結彩,人聲鼎沸。鬆讚幹布下令舉行盛大的慶功儀式,犒賞凱旋的將士,慶祝對唐作戰取得的“輝煌勝利”。
日光殿前的廣場上,旌旗招展,號角長鳴。吐蕃武士身著盛裝,持戟而立,展現出高原王朝的武勇。各部族首領、大小官吏、高僧大德齊聚一堂,場麵恢宏壯觀。鬆讚幹布端坐於高高的金頂寶座之上,身著繡有龍紋的讚普禮服,威嚴的目光掃視全場。
慶典的核心環節,是對有功將士的封賞。當論欽陵率領一眾前線將領,踏著沉重的步伐走上大殿時,廣場上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士兵們用戰刀敲擊著盾牌,發出有節奏的轟鳴,表達對這位戰功赫赫的大論的崇敬。
鬆讚幹布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親自起身,將代表最高榮譽的金哈達披在論欽陵肩上,又賜下黃金千兩、寶馬百匹、奴仆無數。他對論欽陵的功績不吝讚美之詞:
“論欽陵大論,統率我吐蕃雄師,深入險境,連克強敵,揚我國威於雪域之外!此戰之功,你當居首位!今日之賞,略表本王與吐蕃上下對勇士的敬意!”
聲音洪亮,傳遍廣場,再次引來陣陣歡呼。論欽陵單膝跪地,垂首謝恩,姿態恭敬無比:“臣受讚普洪恩,賴將士用命,偶獲微功,不敢居傲。一切榮耀歸於讚普,歸於吐蕃!”
表麵看去,君臣相得,其樂融融。然而,站在近處的一些重臣,卻能從鬆讚幹布那看似熱情的笑容底下,捕捉到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而在論欽陵低垂的眼簾後,則隱藏著未能盡全功的遺憾和一絲難以言喻的疏離感。
封賞繼續進行,其他將領也按功行賞,氣氛熱烈。但細心的觀察者會發現,讚普在賞賜論欽陵及其嫡係時,雖然厚重,卻多是財物、虛銜;而對一些在此戰中同樣表現不俗、但並非噶爾家族核心的將領,或者那些在朝中一向與論欽陵政見不合的貴族,鬆讚幹布卻額外給予了更實質性的獎勵——比如某個水草豐美的牧場管轄權,某條重要商路的征稅權,甚至是其子弟入王庭為官的機會。
這種微妙的差別,沒有明說,卻像無聲的語言,在與會的高層心中傳遞著信息。一些老謀深算的貴族彼此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意識到讚普此舉,意在平衡。他既要安撫和表彰軍功卓著的論欽陵係,又要防止其勢力過度膨脹,借此機會扶持其他力量,維持王庭的均勢。
當晚,布達拉宮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宴。酥油燈照亮了繪滿壁畫的殿堂,青稞酒香混合著烤羊肉的香氣彌漫開來。舞女們跳著熱情奔放的吐蕃舞蹈,樂師奏響渾厚的法號和急促的弦子。
鬆讚幹布頻頻舉杯,與群臣共飲,看起來心情極佳。他特意多次向論欽陵敬酒,言語間依舊充滿讚譽,但偶爾穿插的幾句話,卻耐人尋味:
“欽陵啊,此番征戰,你辛苦了。如今回歸邏些,正好多歇息些時日,也多與家人團聚。朝中事務,有諸位尚論分擔,你無需過於操勞。” “我吐蕃未來之發展,不能單憑武力。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何讓我吐蕃文明昌盛,還需眾卿群策群力。”
這些話,聽似關懷體貼,實則是委婉地提醒論欽陵,戰爭階段已經過去,該將重心從軍事轉向內政,並暗示王庭的權力格局需要共同維護,而非一人獨大。
論欽陵何等聰明,自然聽得出弦外之音。他麵上恭敬應承,心中那股憋悶之氣卻愈發濃重。宴會上,他雖被奉為上賓,卻感覺仿佛有一道無形的牆,將他與讚普隔開。周圍那些貴族們的恭維,也似乎多了幾分試探和虛偽。
宴會的氣氛越是熱烈,觥籌交錯間,那隱藏在笑容下的暗流就越是洶湧。噶爾家族的成員和支持者聚在一處,低聲議論著讚普賞賜背後的意味,以及對和談政策的不滿。而其他貴族則三三兩兩,或冷眼旁觀,或暗自盤算如何利用這次權力格局的微妙變化為自己謀利。
鬆讚幹布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他需要這場慶功來穩定人心,展示王權的穩固,但他更成功地借此機會,向整個吐蕃上層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勝利屬於全體吐蕃,而權力,必須牢牢掌握在讚普手中。紅山之上的歌舞升平,掩蓋的是權力場中無聲的較量與重新洗牌的前奏。當青稞酒的醇香散去,真正影響吐蕃未來的暗流,才剛剛開始湧動。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