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長安織夢·嫁妝盈路

字數:2096   加入書籤

A+A-


    陽春三月的長安城,本該是桃紅柳綠、踏青遊賞的時節,此刻卻沉浸在一股非同尋常的、混合著隆重、喜慶與淡淡離愁的氛圍中。朱雀大街被清水潑灑得幹幹淨淨,黃土墊道,淨水潑街,兩側早已被金吾衛肅清戒嚴,但允許百姓在指定的坊市高處和街口遠遠觀望。因為今日,是文成公主殿下嫁妝正式啟運、繼而公主鸞駕不日也將啟程西行的日子。
    從皇城承天門一直到開遠門,這條貫通長安城的中軸線上,早已不見平日的車水馬龍,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裝載著公主嫁妝的車隊。車輛並非普通的馬車,而是特製的寬大、堅固的木輪高車,車轅上係著象征吉祥的紅綢,每輛車都由數匹膘肥體壯的駿馬或健牛牽引。車上裝載的箱籠,大小不一,卻都包裹著明黃色的錦緞,捆紮得結結實實,上麵貼著紅紙黑字的封條,寫著內裝何物。
    這嫁妝的豐厚程度,遠超以往任何一次和親或皇室嫁女,其內涵更是前所未有。它不僅僅是財富的展示,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規模空前的文化技術輸出。
    最引人注目的,並非是那些閃爍著珠光寶氣的箱奩雖然它們同樣價值連城),而是那些承載著無形價值的物品:
    · 典籍與智慧: 整整五十大車,裝載著精心挑選的儒家經典、史書、醫藥典籍、農書、曆法、算學著作,乃至佛教、道教經卷。這些書卷將以最上等的宣紙、最工整的楷書抄錄,有些還配有插圖,旨在係統地將中原的哲學、倫理、科技、宗教信仰傳播過去。
    · 技藝與工匠: 隨行的不僅有負責護衛的軍隊,更有數百名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擅長營造宮室的工匠、精通紡織刺繡的織女、會釀造美酒的酒匠、能造紙製墨的技師、熟悉稼穡農事的老農……他們的工具、種子包括耐寒的麥種、稻種、以及各種蔬菜籽種)、乃至一些小型機械模型,都作為嫁妝的一部分,被妥善包裝運送。
    · 醫藥與慈悲: 大量的中藥材被分門別類裝箱,同行的還有醫術精湛的太醫署醫官,他們攜帶了針灸銅人、藥杵藥碾等物,旨在為高原帶去先進的醫療技術。
    · 藝術與禮樂: 成套的編鍾、石磬、琴瑟笙簫等樂器,華麗的舞衣、儀仗服飾,以及相關的樂譜、禮儀器具,旨在將大唐的禮樂製度、藝術審美引入吐蕃。
    · 象征與信仰: 一尊尊用金銀銅鐵或珍貴木料雕琢的佛像、道教神像被恭敬地安置在特製的車架上,象征著精神信仰的傳播。
    長安城的百姓們擠在坊牆之上、街口之畔,踮著腳尖,伸長脖子,看著這綿延數裏的嫁妝車隊緩緩移動,發出陣陣驚歎。他們議論著: “瞧瞧!這麽多書!怕是比咱國子監的藏書還多哩!” “那些匠人,可是要把咱大唐的好手藝都帶到吐蕃去啊!” “佛祖保佑,願公主殿下平安抵達,讓吐蕃人也沾沾咱天朝的文氣!”
    而在江夏王府內,李蘭心並未像尋常待嫁女子那般隻專注於自己的妝容衣飾。她身著較為簡便的常服,在一眾女官和侍從的陪同下,最後一次仔細核對著重要的嫁妝清單。
    她緩步走過庭院中臨時堆放的部分箱籠,時而停下腳步,伸出纖手,輕輕撫摸一下那些承載著文明使命的物件。她翻開一箱書卷,檢查是否有受潮或破損;她詢問工匠首領,工具是否齊全,種子保存是否妥當。她的神情專注而肅穆,仿佛在進行一項極其神聖的儀式。
    “這尊釋迦牟尼鎏金佛像,需用最柔軟的絲綢包裹,一路小心顛簸。”她指著一尊莊嚴的佛像叮囑道。 “這些桑樹苗和蠶種,關乎日後吐蕃能否自織錦衣,務必派專人看護,保持濕潤。”她對負責農事的官員細心交代。 甚至,她還特意命人將幾株她平日喜愛的、象征堅韌的蘭草,以及一些易於在高原存活的藥用植物幼苗,也小心地移植到特製的花盆中,準備隨行。
    她的每一個指令,都顯得那麽有條不紊,深思熟慮。這不僅僅是清點財物,這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那片陌生的土地規劃著一個充滿文明氣息的未來。長安城的春日陽光溫暖和煦,照耀著這位年輕的公主,也照耀著這條即將西行的、由無數車駕和希望鋪就的“文明之路”。織夢長安,嫁妝盈路,一場跨越萬裏的文化播種,已然啟程。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