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020章

字數:5411   加入書籤

A+A-


    “朕真的不再想聽到董山這個名字。”
    坐在龍椅之上的朱見深,眸光深遠,彷佛透過敞開的大殿門看向那太極廣場。
    說完這話,朱見深久久不語。
    大殿沉靜一片,誰都沒有說話,包括先前主動請纓的趙輔。
    ‘躲’在龍椅之後的萬貞兒低頭看著懷中幼兒。
    朱佑棱醒著,圓溜溜的眼睛直直的瞅著萬貞兒。而與萬貞兒目光對視間,朱佑棱勾唇,露出一抹奶軟的微笑。
    萬貞兒輕點朱佑棱的額頭,下一刻無聲的笑了。
    她伸手招來懷恩公公,低聲耳語道。“告訴萬歲爺,錦衣衛該動一動了。”
    懷恩立刻躬身,尖細的嗓音在殿內清晰響起。
    “陛下,每逢戰事起,細作四處作亂,不如讓東廠以及錦衣衛的人手一起出動,抓捕細作,免得影響戰事。”
    朱見深點頭,隨即就對懷恩公公下了命令。
    懷恩乃東廠廠督兼司禮監掌印太監,朱見深一同意萬貞兒給予的建議,退朝之後,東廠的人手動了,而錦衣衛...
    各地衛所的千戶百戶,接到中樞下達的命令後,齊齊行動,一時間風起雲湧,不少走邊關往關外販賣糧食茶葉絲綢等物的遊商遭了殃。
    錦衣衛拿人,和東廠一個性質。從來都是懷疑者直接捉拿下獄,然後再找證據。至於找到證據後,放不放人...
    士農工商,就連‘士’階級的文人都要避著,不然落到錦衣衛/東廠手中,不是也要脫層皮。何況是商人,還是經常往關外外跑,做遊商生意的商賈。
    當然他們本身,也實在該死。
    明朝中後期,不知道有多少往關外跑的遊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從而將朝廷明令禁止的鹽鐵,特別是鐵礦,偷偷帶到關外,為關外各遊牧勢力提供了大量造反資本。
    不提各地抓捕細作,所造成的騷亂。實際上,相較細作繼續留著,在大明攪風攪雨,或收買大臣,或在民間蠱惑民心。
    總之一句話,投敵賣國者死不足惜。
    引發的騷亂,很快就平息了。各地皆是如此,包括京城在內。
    京城畢竟是中樞,錦衣衛東廠皆坐鎮京城,因此京城的騷亂剛開始,就被按壓了下去。
    不過這幾日,紫禁城內的大小主子們,都不是很高興。當然,朱見深和萬貞兒,是真正意義上的不高興,而嬪妃宮娥們,純粹就是因為朱見深、萬貞兒心情不好,戰戰兢兢的,自然沒有高興的餘地。
    這天,天還沒有亮,朱見深就趕早起來,開了早朝會。依然金鑾大殿,朱見深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的看著神色各異的文武大臣。萬貞兒呢,依然抱著朱佑棱坐在龍椅之後。用帝妃二人組的話來說就是,政治從奶娃娃開始培養。
    嗯,朱佑棱覺得這很好,還不太會說話,但他會聽啊。從嬰兒孩提時代,就開始提高政治素養,有利於他以後執掌大權。
    為了確保不在聽的中途又睡過去,朱佑棱還暗中掐了自己一把,掐得自己眼淚汪汪,人果然很清醒。
    從成化三年開始,年景就不太好。一開春,先是陝北那邊傳來幹旱的消息,接著就是江南水患,揚州鹽販趁機坐地抬價,甚至造反,再接著,也就是朱佑棱周歲宴後,韃靼頻繁侵擾邊境,而原本誠服大明的建州女真首領董山,暗中與韃靼勾勾搭搭,早有反叛之心。
    道一句內憂外患不為過,但就嚴重的程度來講,根本趕不上崇禎皇帝的時期,那才真的是內憂外患,還有天災降臨,全球進入小冰川時代。
    對比那時候,成化年景簡直不要太好。
    當然以上是朱佑棱的想法,而朱見深他們,畢竟沒有後世的記憶。現在的情況就是,朱見深對遼東那邊采取軍事行動,文官們大多不讚同,但在以朱見深不禦駕親征為前提的情況下,還是依著朱見深的意思。
    現在好了,年景不好,陝北幹旱江南水患,總得派欽差前往兩地賑災吧。而賑災,就涉及到了國庫資金。
    去年的時候,戶部官員就哭窮,說沒收上來多少稅收。
    現在一提賑災,咦,有億點點銀兩,不是被萬歲爺你拿去發軍餉了嘛。要不今年在十稅三的基礎上,再加兩成稅?
    朱見深:“......”
    萬貞兒:“......”
    朱佑棱:“......”
    ——媽噠,國賊祿蠹,果然明之一朝,最該殺的便是某些官員。
    朱佑棱惱恨自己現在不會說話,不然準噴說出這樣話來的官員滿頭唾沫。
    “朕記得曆年來發生天災,百姓受難之時,朝廷都是免收受災之地的賦稅。朕不知道你的四書五經到底讀到了哪兒去,想必說讀到狗肚子裏,那是辱狗了。”
    朱見深瞄了一眼戶部官員,不認識,不過四五十歲的年齡,還在戶部員外郎的位置上坐著,可見不是個有能力,是熬資曆的家夥。
    那深感受到侮辱的樣子,讓朱見深不忍直視。
    “拖下去。”朱見深揮手,立馬就有候著的東廠人員,將那官員拖了下去。
    “加稅不可能。”朱見深強調。“至於籌備賑災銀兩,戶部那麽多官員,一起思索,朕就不信爾等大腦空空,什麽辦法都想不出來。”
    戶部官員們:“.......”
    “吏部可有推薦賑災欽差的人選?”
    “老臣推薦吏部侍郎葉盛。”內閣大臣商輅開口道。
    而他口中的葉盛,算是明朝時期不錯的官員。很有文化素養,是著名的學者。曆史上曾擔任兩廣巡撫,評價不錯。更著有《水東日記》、《葉文莊公奏議》等。
    朱見深點頭,他其實對中樞朝廷的大多官員並不怎麽熟悉,唯一熟悉的,不過是李賢、商輅等內閣大臣。
    很多官員的任免,朱見深都會過問內閣成員,由他們舉薦之後,再進行官員任免。
    “那就葉盛,唔,為欽差,趕赴江南一帶處理水患,安置百姓。陝北那邊,就由禦史台的禦史去一人。”
    此話一出,巡案禦史強珍出列請纓。
    “那就強卿擔任欽差,前往陝北一帶處理旱災,必要時,可先斬後奏。”
    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位於黃土高原的陝北幾乎隔三差五就鬧幹旱,不,或者說整個陝西(陝北隸屬陝西,陝西北部的統稱)氣候幹燥,常年無雨。曆史上很多次出現大饑的旱情,都是陝西一帶。
    強珍性格剛直,喜歡直諫,有他前往陝北,應該能很快穩定局勢。
    朱見深自覺決策做得十分不錯,剛有點兒自得,‘找麻煩’的來了。
    明朝文官團體,屬於很複雜的團體,有好的,更多的卻是好壞參半的文官。他們當官隻為主人、自己做主,不會關注民生,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賣了國家人民。但偏偏政治上,他們都挺有能力的。
    “陛下,如今關內災害四起,邊關不易起戰事。還是當以和為貴,撫為上策。”
    朱見深:“......”
    幾乎瞬間,朱見深的眼眶兒紅了起來。這是被氣的,特麽的,要不是他脾氣好,非跳起來學習老祖宗的手藝,將這玩意兒剝皮楦草不可。
    “朕是皇帝,不可朝夕令改。”
    朱見深拂袖起身,不再看滿朝的臣子。
    “退朝。”
    本準備大步離開金鑾殿,但剛走了一步,嗯,想起萬貞兒還抱著孩子坐在龍椅之後,朱見深轉而停住腳步,讓官員們趕緊滾蛋。
    官員們心思各異地退出大殿,此時天已經微亮,晨暉透過高高的窗欞照進來,將朱見深撲向萬貞兒懷抱的身影拉得很長。
    被‘丟’給懷恩公公的朱佑棱,都懶得看這對真愛,直接一手扯著懷恩公公的衣袖,一手指著大殿門的位置。
    “出!去!”
    多不容易啊,朱佑棱這回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去外麵,不要在這裏看小親爹和美人親娘秀恩愛。
    懷恩公公卻不敢擅自做主,而是請示朱見深。朱見深現在忙著跟萬貞兒撒嬌呢,哪裏顧得上親兒子,埋胸求萬姐姐安慰的他,連頭都沒有抬直接揮手讓懷恩公公將朱佑棱抱走。
    懷恩公公得令,立馬抱著朱見深離開金鑾大殿。此時先前魚貫而出大殿的官員們,大部分來沒有走。
    內閣的幾名閣老,貌似還在吵架。吵得臉紅脖子粗,大有隨時可以挽袖子幹一架的架勢。
    而當懷恩公公抱著朱佑棱走進的時候,以商輅為首的七名內閣大佬全都恢複了平日裏慣有的優雅。
    “太子殿下白白胖胖,看起來就可人。”
    “不會誇獎就不要開口,太子殿下聰明外掛,一看將來就大有出息,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嘿,你這老貨真不要臉,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
    “呸,你這老貨更不要臉,老夫這是基於事實,合理的推測,難道你覺得太子殿下沒有當明君的潛質。”
    “老夫沒這麽說,你別冤枉老夫。”
    隻一瞬間,七位內閣大佬就吵成一團兒,雖說是誇獎,但是吧,聽著挺不對味的。鑒於朱佑棱現在還小,句子都說不連貫,所以呢,朱佑棱就做個安靜的美孩子,瞪大眼睛直直的瞅著七位內閣大佬,想聽聽他們還能說出怎樣的‘違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