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字數:4122   加入書籤

A+A-


    大隊長狐疑地望向郭攸寧。
    她趕緊介紹,“這位是長寧縣供銷社陳經理,這裏的主任是他二哥。”
    大隊長疲倦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陳經理好,我是柳灣村大隊長劉建軍,辛苦您領我們去一趟,我們的糧食絕對沒問題。”
    陳經理點頭,“郭知青信任的人,我也信任,走吧。”
    他領著兩人,繞過糧庫,來到後麵的辦公區。
    一個工作人員看到,熱情地喊著,“小陳哥來啦,你運氣真好,主任剛回來。”
    “哦,謝謝小古。”
    陳經理帶著他倆,熟門熟路地到了主任辦公室。
    一位長得跟陳經理有四分像,三十多歲的高大男人,正坐在辦公桌前,對著一堆賬本揪頭發。
    陳經理在開著的門上敲了兩下,打趣道:“二哥,再揪小心禿頭。”
    陳主任也不惱,微皺著眉頭說:“你來得正好,這新來的收糧員,賬記得一塌糊塗,你快來幫我捋捋。”
    陳經理嘴角含笑,“親哥開口,肯定幫。不過你這糧食部得好好管管了。
    收糧是該嚴把關,但不能故意刁難村民、占村民便宜。你這新當上的主任,可得上點心。”
    陳主任歎氣,“是不是新來的又在搞事?你身邊這兩位是?”
    陳經理指著郭攸寧,語調輕快地介紹:“這位就是郭知青,好吃的果子是她幫著弄的,還是柳灣村大隊的打野豬英雄!”
    主任猛地站起來,“哎呦,稀客稀客,快請坐!”
    他能榮升主任,那些果子功不可沒,算是間接的恩人,更何況還是打野豬英雄,得好好款待。
    他朝門外喊了聲,“小文,趕緊沏兩杯,哦,三杯茶來。”
    郭攸寧微笑著打招呼,拉過被冷落在一旁的大隊長,為他介紹。
    讓他趁機講出上繳公糧時受到的不公平,和遇到的問題。
    陳主任聽後,眉頭緊鎖,蓋上手中的賬本,起身就往糧倉走。
    在門口,正好碰上送茶的小文,交代道:“茶放桌上,隨我去糧倉,喊上李會計、古管理員一起。”
    兩分鍾後,一群人悄悄進入三號糧倉,站在挑著糧食的村民後麵觀察。
    隻見一個驗糧員拿著一竿酒杯大的戳子往麻袋上插,抽出來的戳子,帶出一筒小麥。
    他敷衍地看了一眼,撚起一顆,假模假樣地丁著牙咬了一口,清脆的聲音響起。
    但他將戳子裏的糧食,倒入身側的籮筐後,一臉不耐地批評:“這麥子不合格,雜質太多,幹燥度不夠,重新揚過,曬兩小時後再來。”
    五十多歲的村長聽後,眉頭皺得都能夾死蒼蠅了。
    耐著性子,低聲下氣,“同誌你驗認真點呀,剛才明明咬得“嘎嘣”響,咋就不夠幹了呢?
    這些公糧,我們都特意多曬多揚過才送來的,小同誌你再好好看看。”
    對方更不耐了,瞪著眼睛吼人,“我是驗糧員還是你是?我說咋樣就咋樣,老頭子別瞎嗶嗶!”
    村長身後搬著糧食的村民,捋起袖子就想上前揍人。
    看到這一幕的陳主任,臉色沉得能滴出水。
    領著幾人氣勢洶洶地殺到驗糧員跟前。
    拿過他手中的大戳子,厲聲道:“哪來的?原來的小戳子呢?罵老人是你該有的工作態度嗎?”
    沒等他回答,從麻袋裏戳出一些麥子親自驗看,熟練的檢查完後,點頭肯定。
    隨著來的另外三個工作人員,也查驗了一番,紛紛點頭說合格。
    剛剛還耀武揚威的驗糧員,臉色蒼白起來。
    顫著聲音道:“小戳子,取一點點哪看的明白,我也是為了嚴把品質關才換的。萬一不合格,導致糧倉黴變、出粉率低,會給國家造成嚴重損失。
    我在糧食局的舅舅,教導我‘國家利益大於一切’。”
    陳主任氣得臉色鐵青,指著他的鼻子大罵:
    “主席還教導我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刁難老鄉你還有理了!你知道這些糧食,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勞動嗎?
    你一大戳子下去,一頓飯的糧食就沒了;你讓他們返工,繼續戳,又一頓飯沒了,你想幹什麽?
    我不管你怎麽調來的,誰是你舅,來了咱平安鎮,就得按規矩來。能幹就幹,耍心眼子就滾!”
    接著瞪向另一個拿大戳子的驗糧員,繼續開口:“你倆暫時停職,等後續調查清楚再處理。
    小文、小古頂替他們的工作,換小戳子,戳出來的糧食最後一起過秤,算進總數裏。
    之前判定不合格的,重新檢查,別寒了咱村民們的心。”
    悄無聲息地觀察,雷厲風行地處理,這陳主任還算有擔當。
    事情處理好,大隊長、村長、村民們都露出笑臉,說著感謝的話。
    陳主任安撫了幾句村民,等到驗收稱重步入正軌,才放心離去。
    郭攸寧跟上去,慎重地道謝了一番。
    想著下午給陳經理送東西時,這位陳主任也不能漏了,今天真是幫上大忙了。
    雖然他禦下不嚴有責任,但能這樣認真解決,也算不錯了。
    接下來的交糧工作非常順利。
    郭攸寧在風車擺放處,找到了在給高粱揚雜質的李婉柔三人。
    等複查合格後,帶著三人跟大隊長招呼了一聲,先行離開。
    臨走前,大隊長難得和顏悅色地說:“寧丫頭,叔謝謝你啦!大隊欠你一個人情。”
    得知事情經過的村長和村民們,也紛紛誇讚她。
    郭攸寧不在意地揮揮手,帶著三人往棉被廠而去。
    說是一個廠,其實隻是個手工作坊,所有製作過程純靠人力。
    他們到的時候,不少彈棉匠正在努力工作。
    彈弓、磨盤、彈花棰這些工具,在他們手裏應用自如。
    棉絮飄飛的作坊裏,有人拿著大彈弓,用彈花錘敲擊弓弦彈花;
    有人在舞動牽線篾,兩兩配合放紗線;
    有人手拿磨盤在使勁碾實,好讓紗線跟棉絮更好的融合。
    為了加大力度,工匠們甚至站上磨盤,通過雙腳控製,腰身發力,熟練地在半成品棉被上扭動。
    郭攸寧看得眉開眼笑,這製作過程美感十足,也充滿了年代氣息。
    心中感慨,製作成一床高質量的棉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沒戴口罩的四人,隻稍稍欣賞了一會,問明辦公室位置後,就換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