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 章 大有所為
字數:3700 加入書籤
他嘴角綴著笑,“我要收了,心裏不踏實的人就換成我啦!
救命之恩大過天,這些都不足以報答,以後需要幫忙,隨時吩咐。”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郭攸寧隻好收回。
見一旁看著他們推讓,不吱聲的大隊長,郭攸寧數出一百,樂嗬著遞給他,“見者有份,隊長叔你那天帶隊上山,又驚又嚇的也不容易,分點給你當安慰金。”
大隊長氣得瞪眼,一口飲盡杯中茶水。
板著臉說:“你們獵熊瞎子,我就當是在為民除害;買賣黑熊,投機倒把的事,也睜隻眼閉隻眼。但分錢給我算啥子?想拉我下水呀?”
郭攸寧嘿嘿笑,“瞎說什麽大實話,咱們剛正不阿的大隊長,哪是能輕易腐蝕的?你就當是你表弟孝敬的,留著抽煙喝酒不香嗎?”
劉建軍不想跟她拉扯,見禮已送,事已辦,起身就要往外走。
郭攸寧忙收起錢,笑眯眯留客,“哎呦喂,我的隊長叔耶,不要就不要,別急著走呀,我還有正事沒說呢!”
孔勝意在一旁瞧郭攸寧逗他表哥,看得津津有味。
平時跟自己說話一板一眼,做事從不拖泥帶水人,在這個有趣的郭知青麵前,完全是另一副麵孔。
劉建軍見她收好了那疊如燙手山芋般的票子,才重新坐下,冷著臉開口:“說吧,有什麽要事?”
郭攸寧給大隊長和孔勝意各添了一杯茶,神情認真起來。
緩緩出聲:“這幾天,我逛遍了狗熊嶺的每一個角落,沒再見到任何熊瞎子,或者跟它一樣凶猛的野獸。
那裏麵的物資,因長年無人采摘,很是豐富,我覺得後麵三天,可以組織能幹的村民,去那裏好好薅一把,絕對能收益倍增。”
劉建軍點著她的腦門笑罵,“你這丫頭怎麽就那麽不省心呢?萬一再碰上大狗熊,可咋整?”
郭攸寧喝了口茶,小財迷似的不停撫摸著手中信封。
眼睛亮晶晶地開口:“哎呦,若是真能遇上,那就撿到寶啦,說不定能再換一千五!孔隊長你說是不是?”
表兄弟倆被她這鮮活的模樣逗笑了。
見她胸有成竹,大隊長嘴角上翹,眯著眼注視著她,語速極快,“確定沒有熊瞎子?物資真的很多?能像你們第一次進山那樣,兩小時就撿百來斤板栗?”
劉建軍越問越興奮,能增加村民收入的大好事,讓他熱血沸騰。
隊員們年頭忙到年尾,大多數家庭隻夠解決溫飽,攢不了幾個錢。
主要是村裏沒有盈利的集體項目,工分不值錢。
堰頭村大隊就比自己隊強多了,他們那裏有大量的水窪草甸子,得天獨厚。
養了幾千隻水鴨,成天一筐筐的蛋往外拉,村民們每年分到手的錢,比柳灣村多兩倍都不止。
引得十裏八鄉的閨女,都紮堆地往那裏嫁,哪怕是瘸子、聾子、癩子都娶上了媳婦。
惹得各大隊羨慕不已,紛紛仿效,柳灣村大隊兩年前也跟過風。
地理位置不行,養不了鴨就養雞。
可惜沒有專業技術,預防措施不當,好不容易長到兩斤左右,產蛋期還沒到,在最炎熱的七月突發疫病,三百隻雞全死光了,如今還欠著信用社的錢呢!
想多了都是淚,大隊長收回飄飛的心緒。
聽到郭攸寧的回答:“反正我是沒見到一根熊毛,不說兩小時采一麻袋山貨,但能保證隻要不偷懶,每一趟都能滿載而歸。”
聽完這話,劉建軍暗暗決定,明天就組織村民進狗熊嶺,抓住“趕山假”尾巴,好好摟一把。
立馬起身,“我這就召集村民們商量,但明天你得負責帶路當向導,哦,安全保障工作也交給你。”
郭攸寧可不想當這麽多人的保鏢,也當不了。
剛想反駁,大隊長又開口了,“多巡邏就行,不讓你白忙乎,每天給你記二十工分。”
隻巡邏的話,隊長叔不交代她也會去做,能白得工分何樂而不為?
爽快答應!
孔勝意見表哥要走,跟著起身,準備告辭。
猶豫了一下開口:“表哥、郭知青,要是你們采的山貨,想賣個好價的話,我可以幫你們。
過些天我要出趟長途,去京市送貨,咱們這邊的鬆子、板栗、榛子、蘑菇等山貨,在那邊非常暢銷。”
這話讓郭攸寧腦海中靈光一閃,有了好主意。
喊住已經走到門口,正要出聲指責孔勝意的大隊長。
鄭重開口:“隊長叔,上次聽說板栗送供銷社隻能賣上八分錢一斤,其它山貨肯定也高不了多少,咱們不如直接將東西賣去大城市。”
劉建軍狠狠地剜了倆人一眼,伸出右手食指不停地點著他們。
咬牙切齒道:“現在國家實行“統銷統購”政策,嚴禁私人買賣,嚴抓投機倒把,你倆又不是不懂,還明知故犯!”
郭攸寧發現隊長叔誤會了,峨眉輕鎖,趕緊解釋:“唉,怪我沒說清楚,現在不是鼓勵生產隊創辦集體經濟嗎?
我意思是咱們以大隊名義,跟城裏的大廠或單位簽訂供銷合同,再去公社備案,這樣應該不違反政策法規吧?”
孔勝意聽後眼冒精光,心中暗讚,這位郭知青不光功夫厲害,腦瓜子也靈活,還見多識廣。
不愧是大城市來的知青,這樣的人,將來肯定大有所為。
哪怕不為報答救命之恩,也得好好結識。
率先出言誇讚:“這主意好!”
劉建軍腦瓜子轉了轉,明白過來,人家堰頭村鴨蛋、鴨子遠銷外市,賺得盆滿缽滿。
自己大隊成立一個山貨合作社,遠銷外地,也是不錯的創意。
隻要能改善村民生活,為大隊賺錢,公社會大力支持。
合規沒問題,但賣給什麽大廠和單位,卻是棘手的事。
村民們一輩子窩在小山村,幾乎沒幾人出過長寧縣。
搞不定就問:“寧寧你能找到合適的工廠單位?咱們東北範圍內,山貨不缺,賣不上好價,遠地方咱們又不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