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一聲春雷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祁哲成一言難盡地看著小媳婦,“寧寧,兩個男的哪能說配?外祖家隻剩小舅一根獨苗了!”
    郭攸寧附在他耳邊,灌輸新思想,“老公,你別那麽古板,愛情不分年齡,不論男女,心心相印即可。沒孩子怕啥,找人代孕……哦,不知國外人工授精技術是否成熟,大不了領養一個。”
    祁哲成看她一副見怪不怪,還興致勃勃的樣子,慢慢冷靜下來。
    好奇地問:“後世這種現象很普遍嗎?”
    郭攸寧摟著他的胳膊點頭,“不少國家同性婚姻是合法的,當然我國除外,不過大家也不會過度排斥。”
    頓了一下,郭攸寧繼續,“港城是個開放的城市,但原住民和移民大多是我們的同胞,思想開放度還是有限的,他們相愛相守應該不易,也許會遭受不少非議。
    咱們是親人,也是後盾,要給予最大的包容和祝福,你不可以用有色眼睛看他們。”
    兩男人摟摟抱抱他看了眼疼,若不是媳婦兒這通話,說不定就衝過去找小舅談話了。
    媳婦兒見多識廣,聽她的準沒錯。
    祁哲成歎著氣點頭,“祝福暫時有點難,我就當不知道吧。”
    郭攸寧在他臉上輕吻了一下,“咱家鋼鐵直男,第一次見識能有這接受度,值得表揚!”
    聊天中絢麗的大煙花放完了,小舅兩人重回大家視野。
    和眾人一起帶著小不點們,放了不少供銷社買的手持小煙花、二踢腳、竄天猴,玩鬧到九點多才進屋。
    爺奶和三個寶貝全累了,先回房睡了。
    郭攸寧夫妻和小舅袁先生,在客廳玩兩副牌的升級,一直到十二點,互道新年快樂後才各自回房。
    大年初一,大部隊一起參加了中山公園遊園會。
    初二上午,小舅和袁先生帶著大家準備的禮物,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祁哲成一早趕回軍區,師公也重返工作崗位,年就這樣過完了。
    送走小舅他們,祁爺爺領著除祁哲成外的一家子,回了翻修好的祖宅。
    這是一處磚瓦結構的凹形院子,正屋和東西廂房各三間。
    郭攸寧剛帶著孩子們轉悠完,就有不少沾親帶故的村民上門拜年。
    見到三個玉雪可愛的孩子,人人誇讚。
    爺爺在兩個少時玩伴來串門時,揚眉吐氣地顯擺了一番三個寶貝。
    祁家好幾代都人丁不旺,年幼時沒少被人奚落他是獨苗。
    如今算是扳回了一成,還不得放肆嘚瑟。
    跟老夥計們敘完舊,一家子悄悄去了後山上墳。
    祁爺爺在他爸媽的墳前絮叨了挺久,大意就是祁家在他的手裏枝繁葉茂起來了。
    三個小不點全規規矩矩地給老祖宗們磕了三個響頭。
    稍稍整理了一番墳塋,簡單祭祀過後,沒在祖宅過夜就回了城。
    初三回了趟娘家後,一家子搬回了軍區家屬院。
    轉眼孩子們兩歲了,再一晃她在龍溝村大隊的養豬場辦起來了,不經意間她的肚子愈發大起來。
    五月三十號,她在師公所在的中醫院,順利產下一對龍鳳胎,圓了想要小棉襖的夢。
    七月份,她的好姐妹李宛柔也生產了,喜得六斤六兩兒子一個。
    八月下旬的一天,軍區大院的家裏來了兩名不速之客。
    他們是來找奶奶的,送走他們時,滿頭銀絲的奶奶熱淚盈眶。
    拭去喜極而泣的淚水,喊來在臥室搖籃邊逗孩子的郭攸寧。
    喜氣洋洋地開口:“寧寧,咱們一直等待的好時候終於來了!剛才來的是京市教育局的廖主任和京大副校長,他們請我回校幫忙,聽他們話中的意思,高考有望恢複,我已答應下周一去報到。”
    郭攸寧臉上露出明媚的笑容,新時代即將來臨!離她大展拳腳的時候也不遠了!
    她握住奶奶的手,故作驚喜,“真的嗎?太好啦!沒體驗過大學生活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李奶奶反握住她的手,一臉欣慰,“寧寧,你都是五個娃的媽了,還有這種求知的欲望太難得了,接下來要抓緊複習初高中知識。
    孩子們讓柳姨和你爺爺多費心,安安樂樂陶陶上了育紅班,隻用接送你爺爺就能搞定,浩浩、玥玥還小,咱們物色個能幹的人來幫忙。”
    才剛有恢複高考的苗頭,奶奶就為她設想好了一切,這樣的家人怎能不愛?
    郭攸寧腦袋擱在奶奶肩頭,撒起嬌來,“有您真好,我一定高分考進京大,給您長臉。”
    李奶奶揉著她的腦袋,輕笑出聲,“好,奶奶等著那一天,等著在京大校園裏迎接你。”
    她們祖孫倆是高興了,晚上回來的祁哲成,聽到媳婦要上大學的事,表麵喜悅心中卻淒涼一片。
    寧寧真上大學去了,自己在軍區忙著,一周都不一定能見上一麵。
    他家寧寧這般花容月貌,大學裏又全是精英,他的顏控媳婦,萬一移情別戀,或被別人撬牆角了可怎麽辦?
    郭攸寧不知他的擔憂,從那日起,生活裏多了一項事,那就是翻閱課本。
    她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需要讀背的內容對她來說,全是小兒科。
    需要動腦子的看過例題後,立馬就能舉一反三。
    兩個月不到就將初高中課本全吃透了。
    時間流轉到十月二十一號,恢複高考的消息,通過《人民日報》、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在全國各地傳播開來。
    招生對象為工人、農民、知青等,廢除推薦製,恢複統一文化考試,擇優錄取。
    這消息如一聲春雷,震撼了全國,激發了無數青年的希望。
    柳灣村大隊的知青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全激動瘋了。
    隻是高考於十二份舉行,對於丟下課本多年的他們,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複習好,時間太緊張了。
    住在後院的王林、廖翰傑、黃桂花,還有為這事特意趕回來的顧衛國卻笑開了顏。
    同樣開心的還有村長家的兩位孫子,他們全聽了郭攸寧的話,早早就開始了複習。
    在其他人還在四處搜羅課本時,他們早已學完了第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