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技藝對決,古法勝天

字數:2828   加入書籤

A+A-


    陳坤身邊的外國專家推了推金絲眼鏡,用生硬的中文打量著流浪手中的微雕模型,嘴角勾起輕蔑的笑:“榫卯?落後的手工工藝。我的納米粘合技術,能讓青銅尊的斷裂處強度恢複到原品的120%,誤差不超過0.01毫米。”他將一份檢測報告拍在桌上,“這是牛津大學的認證,比你的‘手藝’靠譜多了。”
    趙天宇跟著起哄:“張館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不能交給毛頭小子瞎折騰。萬一他把青銅尊修壞了,誰擔得起責任?”
    張館長沒說話,目光落在流浪的微雕模型上——那模型不僅複刻了青銅尊的雲雷紋,斷裂處的燕尾榫還能靈活扣合,連紋路的磨損程度都做得一模一樣。“流浪,你說說,你的方案比納米技術好在哪裏?”
    流浪拿起模型,走到博物館的展櫃前,指著一尊完整的青銅鼎:“這尊鼎距今三千多年,靠的就是榫卯結構傳承至今。納米技術能粘合裂痕,卻補不了‘文脈’。青銅尊的燕尾榫不僅是連接結構,紋路裏還藏著商周時期的工藝密碼——你看這裏,”他用指尖點著模型的紋路,“每一道榫齒的角度都對應著當時的天文曆法,納米膠會把這些密碼永遠封死在斷裂處。”
    外國專家嗤笑:“文物修複隻看穩固性,不需要這些虛無縹緲的‘密碼’。”
    “那你就錯了。”周教授突然開口,他從隨身的公文包裏拿出一本古籍,“這是宋代的《營造法式》,裏麵記載了商周榫卯的‘紋承’原則——紋路不僅是裝飾,更是工藝傳承的載體。流浪的方案,是讓文物‘帶著曆史’活過來,而不是變成一件沒有靈魂的複製品。”
    陳坤臉色一沉:“說得再好聽也沒用,有本事現場比一比!”他轉頭對外國專家說,“用你的納米技術和他的榫卯,各修一個模擬件,看誰的更靠譜。”
    張館長立刻安排人取來兩塊仿製青銅材料,上麵預製了與青銅尊相同的斷裂榫卯結構。“規則很簡單:修複後進行強度測試和紋路還原度評估,兩項得分相加,高者勝出。”
    外國專家率先動手,他用精密儀器掃描斷裂處,調出納米膠的注射器,不到十分鍾就完成了粘合。他得意地展示著:“表麵平整,強度達標,這就是科技的效率。”
    輪到流浪時,他從工具箱裏拿出微雕刻刀和一盞放大鏡。他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先閉上眼睛,指尖輕輕撫摸仿製件的紋路——腦海裏,係統自動匹配出青銅尊的原始榫卯數據,連木紋的走向都清晰呈現。“叮!觸發技藝共鳴,‘古器修複’技能臨時升級,獲得‘紋路溯源’能力。”
    睜開眼時,流浪的手穩如磐石。刻刀在青銅材料上遊走,毫米級的榫齒逐漸成型,雲雷紋的弧度與原始紋路完美契合。他沒有用任何粘合劑,隻是將兩個構件輕輕一扣,“哢嗒”一聲,嚴絲合縫。整個過程用了四十分鍾,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得像機器雕刻,卻又帶著手工的溫度。
    強度測試開始了。工作人員用拉力儀分別測試兩個樣品,外國專家的納米粘合件在拉力達到500牛時,表麵出現了細微裂痕;而流浪的榫卯件,直到拉力升到800牛,才出現輕微變形。“榫卯的自鎖結構會分散受力,這是納米膠永遠做不到的。”流浪解釋道。
    紋路還原度評估更讓外國專家顏麵盡失——他的樣品完全覆蓋了原始紋路,而流浪的作品不僅複刻了紋路,還還原了歲月留下的磨損痕跡,連顯微鏡下都看不出修複痕跡。“這才是真正的‘修舊如舊’。”張館長激動地宣布,“青銅尊的修複項目,正式交給匠魂工作室!”
    “叮!完成主線任務‘拿下文物修複項目’,獎勵匠心值+1500,解鎖‘青銅榫卯修複’專項技藝,獲得省博物館長期合作資格。”係統提示音剛落,張館長就將一份合**議遞到流浪麵前,“項目經費二十萬,我們還會為你們提供文物修複的專業設備和資料支持。”
    陳坤氣得臉色鐵青,拉起外國專家就走,走到門口時,他回頭陰狠地盯著流浪:“你給我等著,這事沒完。”趙天宇也惡狠狠地瞪了一眼,快步跟了上去。
    送走他們,王伯帶著幾個老匠人匆匆趕來,手裏提著工具箱:“流浪,我們聽說你在比技藝,特意來給你助陣。這些老夥計裏,有做過青銅器修複的,能幫上忙。”
    流浪眼眶一熱,握住王伯的手:“有師父和各位前輩在,我心裏更有底了。”張館長笑著說:“正好,博物館有專門的修複工作室,明天咱們就正式開工。”
    當天下午,匠魂工作室的“青銅修複”專題直播引爆網絡。流浪帶著網友參觀了模擬修複的樣品,講解了榫卯修複的原理,直播間在線人數突破十萬。那個提出海外出口的老校友再次聯係流浪,定下了五百件榫卯微雕飾品的出口訂單,還承諾幫忙對接國外的非遺展會。
    秦峰看著不斷增長的訂單數據,激動地跳起來:“浪哥,咱們現在有博物館合作、校園訂單、海外出口,已經成江城小有名氣的非遺品牌了!”蘇清瑤也笑著說:“非遺協會剛才發消息,說要推薦咱們參加‘全國非遺創新大賽’,要是能獲獎,就能獲得國家層麵的扶持。”
    當晚,流浪在修複工作室研究青銅尊的實體。他用新解鎖的“青銅榫卯修複”技藝,仔細清理著斷裂處的銅鏽,每一個動作都輕之又輕。王伯站在一旁看著,突然說:“流浪,你知道嗎?我師父曾說,修複古物就像和古人對話,你得懂它的紋路,更得懂它的匠心。”
    流浪點點頭,指尖撫過青銅尊冰冷的表麵,仿佛能感受到三千年前匠人的溫度。就在這時,他發現斷裂處的紋路裏,藏著一個微小的“匠”字印記——那是古代匠人留下的簽名,與王伯送他的鎮紙上的字,有著驚人的相似。
    而在暗處,陳坤和趙天宇正密謀著新的陰謀。“我已經查到,修複青銅尊需要一種特殊的‘封蠟’,隻有城南的老蠟廠能生產。”陳坤陰笑著說,“我明天就去把蠟廠包下來,沒有封蠟,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修不了青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