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賽風雲,匠印為證

字數:2992   加入書籤

A+A-


    離全國非遺創新大賽隻剩七天,匠魂工作室的燈光每晚都亮到後半夜。流浪的參賽作品“青銅榫卯雲紋燈”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燈座是縮小版的雲雷紋青銅尊造型,燈架用榫卯拚接成鬥拱結構,通電後,燈光透過燈罩上的剪紙紋樣,在牆上投出“匠”字光影,與青銅尊上的古印完美重合。
    “浪哥,大賽組委會剛公布終評評委名單,有個叫劉世昌的評委,是陳坤父親公司的顧問!”秦峰把打印好的名單拍在桌上,指著其中一行,“這肯定是陳坤的後手,他想在評委環節卡我們!”
    王伯正幫流浪打磨燈座的青銅包邊,聞言抬頭:“劉世昌我知道,早年是做木雕生意的,後來靠投機倒把發了家,根本不懂真正的非遺。”他放下砂紙,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裏麵是塊泛黃的木牌,“這是我師父傳的‘匠人名冊’,上麵記著老輩匠人的規矩,或許能派上用場。”
    蘇清瑤翻看著名冊,突然眼睛一亮:“劉世昌早年曾仿冒過清代榫卯家具,被老匠人協會通報過,這名冊上有記錄!”她立刻拿出手機拍照,“我們把這些證據整理好,就算他想刁難,也不敢太明目張膽。”
    備戰的第四天,工作室突然接到大賽組委會的電話,說有人匿名舉報“青銅榫卯雲紋燈”涉嫌抄襲鼎盛文創的“古銅鬥拱燈”設計。“對方提交了設計草圖,標注日期比我們早半個月。”組委會工作人員的語氣很嚴肅,“如果不能證明原創性,你們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又是陳坤搞的鬼!”秦峰氣得跳起來,“他肯定是偷看了我們的直播,仿了個草圖反過來誣告我們!”流浪卻很冷靜,他打開電腦裏的設計日誌,從最初的構思草圖到修改記錄,時間線清晰完整,“我們有直播錄像和設計日誌,還有王伯的家族印記作為設計靈感來源,足夠證明原創。”
    “叮!觸發主線任務‘捍衛原創匠心’,任務要求:在大賽終評前證明作品原創性,揭露陳坤剽竊行為。任務獎勵:匠心值+1000,解鎖‘非遺作品溯源’係統,獲得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推薦資格。”係統提示音響起,流浪的設計日誌自動生成了帶有時間戳和區塊鏈認證的溯源報告。
    提交證明材料的第二天,大賽終評如期舉行。現場人頭攢動,陳坤帶著他的“古銅鬥拱燈”站在展區中央,燈架粗製濫造,榫卯接口還用膠水粘過,卻被劉世昌誇得天花亂墜:“這作品融合了青銅與榫卯,有創新精神,是本次大賽的有力競爭者。”
    輪到流浪展示時,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從青銅尊修複時的“匠”字印記,到王伯的家族名冊,再到“青銅榫卯雲紋燈”的設計過程,每一個細節都有據可查。“我的設計靈感源於王伯祖上的青銅技藝傳承,燈座的雲雷紋與三千年前的青銅尊完全一致,這是陳坤的仿製品永遠做不到的。”
    他輕輕撥動燈架的鬥拱構件,整個燈架瞬間拆解成三十六個小部件,每個部件上都刻著微小的“匠”字印記:“這些印記是用微雕技藝刻上去的,每個都與青銅尊上的古印同源,陳坤的作品裏,有嗎?”
    劉世昌的臉色變了變,強裝鎮定:“就算設計原創,工藝再好,沒有市場價值也不行。鼎盛文創的作品能批量生產,你的呢?”陳坤立刻附和:“我的作品定價隻要兩百元,人人都買得起,他的手工製品要賣兩千,根本不符合非遺普及的理念!”
    “非遺普及不代表粗製濫造。”張館長突然站起來,手裏拿著一份訂單,“流浪的作品剛接到一萬件的公益訂單,是為鄉村學校定製的,我們博物館會補貼成本,讓每個孩子都能接觸到真正的非遺。”周教授也補充道:“手工技藝的價值,在於它承載的文化溫度,這是流水線產品永遠無法替代的。”
    這時,秦峰舉著手機跑進來,直播屏幕上正播放著陳坤買通評委的錄音——是之前被陳坤威脅的老蠟廠老板提供的,裏麵清晰地記錄著陳坤給劉世昌轉賬的對話。“這段錄音已經同步發給大賽組委會和文旅局了!”
    現場一片嘩然,劉世昌臉色慘白,起身想走卻被工作人員攔住。陳坤徹底慌了,想毀掉自己的作品卻被眾人拉住。大賽組委會立刻宣布:“取消鼎盛文創參賽資格,劉世昌被列入非遺評委黑名單,終身不得參與相關評審工作。”
    終評結果公布時,流浪的“青銅榫卯雲紋燈”以滿分獲得金獎。頒獎嘉賓是國家非遺保護中心的主任,他握著流浪的手:“你的作品不僅展現了技藝,更傳遞了傳承的力量。我們決定,將匠魂工作室列為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給予五十萬扶持資金。”
    “叮!完成主線任務‘非遺大賽奪魁’,獎勵匠心值+2000,解鎖‘非遺基地建設’權限,獲得‘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預備稱號。”係統提示音剛落,流浪的手機就收到了基地建設的批複文件,還有全國各地非遺匠人發來的合作申請。
    慶功宴上,王伯舉著酒杯,眼眶泛紅:“我師父要是能看到這一天,肯定會很欣慰。我們老匠人的手藝,終於能傳下去了。”蘇清瑤笑著說:“省文旅局剛才聯係我們,想和我們合作開發‘非遺研學’項目,讓更多孩子走進老街,學習傳統技藝。”
    秦峰抱著平板電腦擠過來,屏幕上是非遺基地的設計圖:“浪哥,我們可以建一個集製作、展示、教學於一體的基地,一樓做工坊,二樓做展廳,三樓是研學教室!”
    流浪看著眼前的夥伴,看著窗外老街的燈火,突然想起重生那天的清晨。那時他孤身一人,隻有重拾非遺的決心;而現在,他身邊有了師父、夥伴,還有無數支持匠心的人。他舉起酒杯:“這隻是開始,我們要讓更多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而在拘留所裏,陳坤看著窗外的天空,悔不當初。他終於明白,非遺不是斂財的工具,那些被他輕視的“匠心”,才是最不可戰勝的力量。趙天宇也因參與陷害,被學校記過處分,徹底失去了競爭的資本。
    三個月後,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在老街正式揭牌。那天,陽光正好,王伯帶著一群孩子在做榫卯小凳子,流浪和蘇清瑤在展廳裏為遊客講解青銅尊的修複故事,秦峰則在直播鏡頭前,展示著最新的非遺文創產品。
    青銅尊被擺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燈光下,那枚“匠”字印記與流浪作品上的印記遙相呼應,仿佛在訴說著三千年的傳承故事。流浪知道,他的非遺之路還很長,但隻要守住匠心,薪火就會永遠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