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滬上血戰(5)
字數:4230 加入書籤
嘉定,寶山防線之中。
1937年10月30日,日軍以重兵直趨真太公路,威逼大場左翼。
劉行方麵日軍,渡過蕰藻浜後攻向大場以西塔河橋,我軍第18師、第26師、第67師等部經過困難抗擊,阻住日軍攻勢。
此時,國軍軍隊從大場東麵,經大場、市中心向東北而成一半圓形陣線,繞於江灣以北。
廟行、大場位置突出,遂成日軍眼中釘,日軍調集各種火炮、飛機集中強烈轟擊,方圓數裏,幾為焦土。
日軍接著又以40餘輛戰車為前導,保護步兵奪占胡家橋、塔河橋、走馬塘等處陣地。
為保存實力,守軍在作出最大努力抵抗後向南翼轉移,大場失守。
此戰國軍軍隊又蒙受慘重傷亡,第18師幾乎全軍覆沒,師長朱姚華悲憤難當,當即拔槍自戕。
大場丟失全線撼動,陳程作為第三戰區副司令,無奈隻得作出放棄北站江灣陣地之舉。
中央軍部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左翼軍也奉命轉移。
第九集團軍至此放棄了廟行,江灣,陳行等地,集中至第十九集團軍和第十五集團軍駐守的徐家行、廣福、陳家行、江橋、北新涇至梵王渡一線的第二期既設預防陣地,新防線長達四十公裏。
淞滬會戰進入10月底和11月初,國軍軍隊雖處於被動地位,一再後撤,但仍操縱滬上。
這無疑是與日本起初的推斷和盤算背道而馳的。
日本是個島國,資源有限,同華國這個龐然大國比拚耐力和韌勁,是萬萬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徑即是速戰速決。
此時,日本統領部對於日軍經數次增兵後仍舊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甚至沒能從根本上改變會戰態勢,感到極為憤怒,同時也大為著急。
大本營經過審慎研究商討後,認為華國已傾全國兵力之五分之三雲集滬上,已然擺出決戰架勢。
為此,他們直接命令新任滬上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王。
必須在十一月十號之前結束滬上的戰鬥。
收到命令的朝香宮鳩彥王在寶山的滬上派遣軍司令部再次召開了旅團長以上的會議。
會議之中表明,所有部隊必須加強攻擊勢頭,不給國軍軍隊反應的機會。
集合重炮,飛機,重兵快速的摧毀國軍陣地,占領國軍陣對,針對國軍士兵不需要俘虜,直接就地殲滅的最新命令。
較之在海上第一次下達國軍命令,僅僅過去了十天的時間。
朝香宮鳩彥王的耐心已經再次耗盡,他也被國軍的頑強抵抗的精神所震撼。
正因為這樣朝香宮鳩彥王覺得他們更應該加大攻擊力度。
為此朝香宮鳩彥王下達了使用特種彈的最新命令。
他也知道原本第二軍譚毅麾下同樣有特種彈。
不過他覺得對方目前在浦東戰線,並不會直接影響嘉定防線。
當小鬼子的第六師團的野炮聯隊向著國軍陣地發射毒氣彈的時候。
國軍士兵沒有一點慌亂,他們從容的掏出了配發的防毒麵罩。
這也要歸功於譚毅,在譚毅的督促下陳程也一直在防備著小鬼子在他們嘉定陣地這邊使用毒氣彈。
敦促金陵那邊集合所有防毒麵罩給送到滬上。
也是有著這一批的防毒麵罩存在,國軍的士兵才沒有丟失這些陣地。
陳程臉色陰沉的看著地圖。
就十天的時間,他們一退在退。
指揮部也從嘉定後撤到了昆山。
“浦東那邊如何?”
“報告司令,今天早上接到第二集團軍電報。”
“第二集團軍於第八,第十,第二十一集團軍於昨天在奉賢和小鬼子的十六,十九,101,116四個師團大戰一場。”
“敵人丟下數千具屍體後後撤。”
“第八,第十,第二十一集團軍損失慘重,目前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加起來不足十萬。”
“第二集團軍經過這十天的戰鬥,兵力也從原來的十萬,減員至七萬人。”
聽著郭燦的話,陳程眉頭緊皺在一起。
“五天,告訴他們在堅持五天的時間。”
“報告。”
這個時候一個參謀拿著一份電報快速的跑了進來。
“司令,浦東最新情報。”
“日軍,四個師團從金山衛登陸,直逼奉賢。”
這次譚毅原本是要守護杭州灣金山衛的,不過想想敵軍的艦炮威力。
再加上這次他們在整個淞滬戰場投入了三艘戰列艦。
哪怕他在杭州灣布置再多軍隊也抵擋不住敵人艦炮轟擊,他也知道了國軍有了撤退的想法。
所以直接就把駐守杭州灣的部隊調到奉賢防線。
這樣在內陸之中,他的優勢還能發揮出來。
第三戰區指揮部聽到這個消息全部都是臉色一變。
如今小鬼子在浦東已經有了八個師團,第第十三師團被譚毅這十天的時間內徹底打殘了。
其他的四個師團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四個師團加起來不足十萬人,再加上新來的四個師團,二十五人萬在浦東集合。
陳程的臉色陰晴不定。
“司令。”
“撤退吧。”
“是啊司令,小鬼子已經勢不可擋。”
“在滬上集合了十三個師團,三個重炮旅團,幾個支隊,還有混合旅團。“
“現在加起來人數足足五十萬。”
“敵人的火力比我們猛,還有飛機的支援。”
“在抵抗下去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咱們已經打了三個月了,幾十萬的兄弟都埋在這裏了!”
聽著眾多將領的話,陳程咬牙說道。
“五天,在堅持最後五天時間。”
“你們抽調各個軍的殘部,率先讓他們帶著傷兵後撤至吳福線和錫澄線。”
“五天之後,我們陸續開始後撤。”
陳程已經決定,不管上邊讓不讓後撤,他都準備下達命令後撤。
十一月三號,九國公約召開。
本來滿懷希望的國民黨外交團,在整個會議之上遭遇到了嚴重滑鐵盧。
其他國家對日本停止侵略華國的行為僅僅是不疼不癢的呼籲,誰也沒有真正的關心。
這直接讓日本的更加的狂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