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
字數:4570 加入書籤
第十三章
“姑娘?”
易嬤嬤與古嬤嬤對視一眼,之後滿是不解疑惑的看向寧寧。
寧寧眨眨眼,再眨眨眼,到底是沒忍住的與兩位教養嬤嬤猜測了一回:
“我聽嫂嫂說過王家女子都有些武將風姿,在後宅之事上更是殺伐果絕,雷厲風行。王家勢大,王家的王子騰又官運亨通,簡在帝心。嬤嬤,你們說,有沒有可能薛家主為了保護庶子和向王家表態,故意將庶子養在了外麵?”
易嬤嬤/古嬤嬤:那可太有可能了!
見易古兩位嬤嬤也認同這種猜測,寧寧又結合原著和曾經看過的各種狗血小說繼續往下猜,“按宗族和律法,外室子不得繼承家業,庶出也不得越過嫡出。那薛家主為了自己的外室子能夠光明正大的繼承家業,必然會給他一個不受人詬病的出身。”
寧寧說到這裏停了下來,雙眸看向易嬤嬤,易嬤嬤心領神會的接著往下說,“過繼宗氏子弟最為名正言順……”
先將外室子弄成旁枝子弟暗中培養,待時機成熟,就將外室子過繼到膝下充做嫡子。
如此一來,既不會讓人覺得他寵妾滅妻,嫡庶不分,也堵了王家的嘴,避免正式與王家發生衝突兩敗俱傷。
又因過繼的外室子放在了嫡妻王氏名下,那王家竟也是外室子的舅家。在親外甥生不堪大用的時候,便宜外甥也不是不能籠絡。
等易嬤嬤將自己的猜測說完,古嬤嬤又接著往下說,“嫡子生性魯莽愚鈍,嫡女容貌姝麗精明聰慧,庶子精心教養,可委以重任。
嫡女在宮中站穩了腳跟,雖能庇護嫡兄,但她更需要依仗庶出執掌薛家的能力。庶子這邊為了維護與嫡出一脈的情份,也隻會供著無甚威脅的嫡子一脈。”
寧寧:“還真是…一步好棋。”
那麽問題來了,是什麽原因讓薛家主這步棋下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了呢。
是那外室子出了什麽事,還是他自己…等等!
薛家主好像死的比賈敏還早?
看一眼易嬤嬤和古嬤嬤,寧寧非常無恥的對二人說道:“我一個小孩子懂什麽,那些不過都是嬤嬤們的猜測罷了。算了,是不是有什麽打緊的,左不過是旁人家的事。夜深了,嬤嬤們也下去休息吧。”
不是很懂這小人精為什麽一副推卸責任的心虛樣,但時辰確實是不早了,於是二人又叮囑了一回南燭等丫頭,這才退了出去。
等躺到了床上,寧寧才開始扒拉手指算了一回原著時間。
黛玉六歲進京,她進京時已是殘冬,賈雨村在京城呆了不到兩個月就補了金陵的缺。按時間算,賈雨村接手薛蟠那個案子的時候,應該是轉年的春天。
馮家老仆說告了一年的狀,那也就是說是黛玉六歲進京城那年,薛蟠就打死了人。
以薛家之勢,薛蟠之心性,定然不會單因著打死個人就嚇得倉惶逃竄,所以他們進京的決定是早在那之前就定下來的。
按父死三年孝以及有孝之人不得參選的規矩,薛家娘仨闔家進京的時候,就已經出了薛家主的孝。
黛玉如今兩歲,掐頭去尾的算一回…寧寧心忖:怕是薛家主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了。
當年為壞了事的義忠親王折騰什麽檣木棺材,也不知道他去的時候用的是什麽棺材板。
翻了個身,寧寧便準備歇下,但不知想到了什麽竟又刷的一下坐了起來。
前兒嬤嬤讓她背的宗室親貴世家花名譜裏…可沒什麽義忠親王。
壞了事的義忠親王,也許是死後追封的諡號。
四王八公都是太子的人,能使喚薛家主費勁人力物力尋來這麽好一副檣木棺材,又會在這一兩年內壞事的,除了太子好像也沒旁人了。
哎呦我去,這是要出大事的節奏哇!
……
金陵城,薛家。
今日從按察使府出來,薛家主先問了妻女一回賈敏待她們的態度,之後又不動聲色的問了一回寧寧。
薛姨媽和寶釵見薛家主詢問,便將今日的所見所聞以及自身感覺說了出來。
林家規矩大,下人進退有度,林夫人親切自然,說話滴水不漏。林家的兩位姑娘都是好容貌好規矩……
聽罷,薛家主沒對薛姨媽說什麽,而是讓寶釵將金鎖拿過來給他瞧瞧。
‘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做工極好,瞧著應該是內造的東西,隻是上麵刻的字又像是南邊的手藝。還有這句話,初瞧是句吉祥話,卻又經不起細琢磨。
是巧合還是意有所指呢?
如果不是巧合,那什麽不離不棄才能芳齡永繼?
這個‘芳齡’說的是他家寶釵還是他們薛家?
還有這句不離不棄,是意指太子還是旁的什麽人?
薛家主想多了,所以神色間略有些凝重的問寶釵:“林家姑娘將這金鎖給你時,可瞧見林夫人的神色了?”
“略有幾分意外。”寶釵想了想說道:“瞧著不似林夫人的意思。”
若不是林夫人的意思,那應該也不是林如海的意思。
聽說那位身邊都是和敏郡主安排的人。
和敏郡主自幼養在安貴妃宮中,出了那件事後,無人知曉和敏是否已經與安貴妃一脈恩斷意絕……她如今是羅刹王後,若是她能站在太子這邊,太子的勝算就又多了兩分。
將金鎖遞給寶釵,薛家主又叮囑女兒好好與林家兩位姑娘相處,便回了外書房。
翌日,薛家主先處理了一些生意上的事,之後便去了族學。
毫不意外的發現大兒子又逃學了,薛家主也隻是意思意思的氣了一下,然後罵薛姨媽兩句‘慈母多敗兒’,完事便與授課西席說起了‘族中子弟’的學習進度。
寧寧與易古兩位嬤嬤的猜測隻猜對了一半。
薛家主不是在發現嫡子不堪大用後,才有了讓庶子繼承家業的想法。而是在薛王兩家聯姻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種想法。
當日王老太爺管著各國進貢朝賀的差事,沿海地區的洋船貨物都先由王家經手。
王家有貨源,薛家有銷路,於是王薛聯姻即是一拍即合,也是水到渠成。
這麽多年來,薛家仍是富而不貴,若不是太子門人,他薛家必會成為其他勢力的盤中餐。可即便如此,也要防著王家這種姻親借聯姻之便將薛家當成自己的錢袋子。
為了不讓薛家徹底淪為王家的囊中物,薛家主便想到了暗渡陳艙。隻是讓薛家主沒想到的是他用心培養的外室子於讀書之事上非常有天賦。
縱使是皇商,也是商,按本朝律法商賈子弟不得參加科舉。一但將外室子過繼回來,就徹底失了科舉的資格。
好在狡兔三窟,他也並非隻有一個外室子……
……
另一邊,隨著夫人外交的展開,林如海的江南道按察使差事也漸入佳境。
賈史王薛和甄家等五姓人家都從賈敏那裏領了暗示,之後各家也都扒拉了幾個不重要的旁支子弟和家中管事出來頂罪結案。
原告也知道民鬥不過富,富鬥不過官。見確實有人被正法,又得了不少賠償,倒也願意就此結案。
林如海也是官場老油條了,所以這些事情他都沒出麵,隻讓賈敏在內宅女眷中各種暗示。結案卷宗上,也是漂亮的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不留把柄。
與金陵城裏低調幹大事的林如海相比,賈赦與賈敬為了太子的逼宮大業,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可惜太子能功虧一簣,離不開他們兄弟的努力奔波以及賈家下人們不留餘力的傳播……
不過京城的疾風驟雨還未抵達江南,寧寧就在黛玉的三歲生辰之時,遇見了不請自來的的賴頭和尚與坡足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