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物歸原主(第一更求月票)

字數:5229   加入書籤

A+A-


    桂重陽是與桂秋一起回木家村的。

    即便桂重陽懷裏揣的是紅契,丟了也不怕的,可到底這樣的大事,桂五也不放心他一個孩子回去。正好桂秋好奇家人與村民的反應,就打著桂重陽回去的旗號跟了回來。

    桂二奶奶與楊氏婆媳早已回了二房,梅氏姑侄兩個倒是等得抓心撓肺。

    白日幾個外客的氣度,實是令人望而生畏。即便他們表現出對桂重陽的親善,可梅氏依舊不能全然放心。

    徐伯平兄弟對桂家人審視質疑,梅氏對於這突然冒出來的師兄也是同樣生了戒備。

    一直到桂重陽進了老宅,梅氏迎了出來,見桂重陽全須全尾的,才鬆了一口氣道:“那客人也是的,他買杜家的地,作甚還拉了你?沒得讓杜家遷怒到你頭上!”

    梅朵跟了出來,與一邊的桂秋打了招呼,卻是不讚同姑姑的話,道:“張大娘不是說了麽,中午那客可威風呢,之前在杜家麵前充大爺的那個趙爺,見了那客就跪了。要不是真有權勢的,杜家舍得主動賣地?有這樣的人跟重陽往來交好,以後杜家隻有巴結重陽的!”

    梅氏皺眉道:“何至於?就算是客人厲害,也是那客人的事,重陽畢竟要在村裏過活,難免要受杜裏正轄製。”

    梅朵撇撇嘴道:“不信姑姑等著,說不得明兒杜裏正就讓兒子去族學,繼續巴著重陽。我雖沒有與杜裏正打過交道,隻聽了他的事就曉得他是個勢力的,也最是會見風使舵,否則當年不會先與桂家聯姻,在桂家出事後立時就又聯合梅、李兩家。”

    梅氏依舊是不以為然,並不覺得偶然出現的客人能讓杜裏正忌憚多少。

    桂重陽卻是心下一動,當年坑桂家的事,真的隻是杜裏正一人使勁?還是有梅、李兩家在裏頭?

    不管是自己的“老爸”,還是祖父,對外來戶杜家都不會全然親近,實在是兩家也沒有親密到那個地步,可梅、李兩家就不同了。桂家與梅、李兩家是姻親,平素都是同聲連氣。

    桂秋笑嘻嘻道:“不管杜家是不是見風使舵,反正這個虧杜家吃定了。”

    梅氏皺眉道:“可是那客人買地壓了價?”

    如今良田不好買,要是那客人仗勢壓價,等傳到村裏,說不得杜家就要將過錯按在桂重陽頭上,說是桂重陽主使。到了那時,會引起村民的忌憚與厭惡。

    桂秋隻知買賣,還不知具體地價,望向桂重陽。

    桂重陽搖頭道:“沒有,姑姑放心,九兩銀子一畝地,到哪裏都說的過去。”說罷,講了徐師兄讓他買地,還有張量墊金子,以及他拿金陵的莊子頂了張量金子的種種,直聽得梅氏姑侄跟著一驚一乍。

    六百畝地,姑侄兩個真是想也不敢想。還有那個疑似“徐師兄”跟班的年輕人,二十來歲年紀,胡子都沒有長,竟然是本地父母官?

    姑侄兩人麵麵相覷,然若夢中。

    一直到一行人到二房時,姑侄兩人神情還如夢似幻。

    *

    桂家二房,上房。

    “收地?!”桂二爺爺拿著地契,雙手不由發抖,紅了眼圈。

    桂二奶奶雖也意外桂重陽出去半天就弄出這麽大陣仗,可到底是喜事,見老伴如此,嗔怪道:“這又是怎麽了?地契都到手了,自然要收地了!”

    眾人也望向桂二爺爺,倒是對老爺子激動的反應並無多少意外。

    隻因之前桂五送回來五十五畝地契時,桂二爺爺也很激動。或許在老人家眼中,家裏有了地才有了根基。

    桂二爺爺指著地契道:“南坨子這六百畝地中有六十畝地、有六十畝地,就是當年那六十畝!”

    屋子裏一下子安靜下來,桂二奶奶一拍大腿,“哈哈”笑道:“老天爺開眼啊,叫老杜頭買了咱們桂家六十畝地,如今如何?賣了六百畝回來,哈哈,真是老天爺開眼啊!”

    楊氏與梅氏對視一眼,也都帶了激動。

    莊戶人的根基就是土地,這些年“西桂”兩房人日子艱難,就是因為失了土地;如今有了這麽多地,桂家的日子隻有越來越好的。這其中還有桂家祖產,自然更是錦上添花。

    就是桂春與梅朵兩人,也忍不住添了歡喜。

    桂重陽已經說了,這六百畝地收回來,就交給桂春打理。

    隻有桂秋,做了兩個月買賣人,凡事都要算一算賬,並不覺得自己占了什麽便宜。

    要知道當年杜家買桂家的地,可是“趁火打劫”,壓成了半價買入,為此桂家才湊不齊丁銀,才有後來的九丁遇難;可今天桂家買的六百畝地,卻是市價,半分銀子沒少花。

    不過眼見著長輩們如此激動歡喜,桂秋也就咽下這些算賬的話,隻看了眼桂重陽,見他眼神晦暗就放了心。自己堂弟是個明白人,不會因買了這六百畝地就放下對杜家的戒備的。

    *

    一夜無話,次日桂秋也沒有回西集,而是留下來收地。

    這是昨晚就商量好了的,趁著杜裏正心中還有顧忌,早日將那六百畝地收回來,也省的以後麻煩扯皮。

    桂重陽即便認識縣令,可那畢竟是縣令,人情豈是那麽好欠的?

    桂二爺爺精神矍鑠,脫下平日穿的粗布衣裳,換上了簇新的夾衣,這還是之前江氏孝順公婆的,看著十分規整體麵。

    倒是桂春、桂秋、桂重陽幾個,還是平素裝扮。

    桂二爺爺看著眼前這堂兄弟三人,不由皺眉。

    倒不是老爺子嗔怪三個孩子不換新衣裳,不將收田當成大事,而是他發現人手太單薄。

    不說桂家那邊會不會扯皮,就是佃戶那裏耍起無賴來,也需要人手壯膽氣。

    “還是要勞煩你們張爺爺家!”最後,老爺子做主道。

    至於與“西桂”交好的楊金柱父子,就不方便這個時候出麵,因為那六百畝地的佃戶中有楊氏族人。

    張家在木家村是小姓,沒有族人佃杜家的地,倒是少些顧忌。

    昨天桂家來客人的前前後後,都在張家人眼中。

    對於桂家這個長房孤子桂重陽,張家幾房差不多生了與張大娘一樣的念頭,那就是這孩子雖命硬些,可保不齊就是“貴婿”一枚。

    聽聞是桂重陽買了六百畝地,桂家要人手去收地,張家老老少少都跟著動了。

    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意思。

    張爺爺領著三個兒子、六個成丁的孫子,浩浩蕩蕩地跟在桂家人身後,就去了南坨子。

    現下秋收完畢,各家各戶正是整地肥田的時候,田間地頭就有各家各戶的男人在幹活。

    眼見著桂、張兩家一行十幾口人浩浩蕩蕩而來,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兒詢問。

    “換界石!”桂二爺爺腳步緩了緩,嗓音洪亮:“我這侄孫兒好運氣,買了杜家六百畝地。”說罷,又領著一行人浩浩蕩蕩走了。

    “聽錯了吧!”剛才問話的村民有些迷糊,自言自語道:“杜家賣地?還是六百畝,怎麽可能?”

    桂、張兩家抬著的界石,都是有幾十年前的老物件,直到十三年前桂家賣地時才起出來。之前在桂家長房倉庫裏,一直留著,倒是正好派上了用場。

    *

    桂、張兩家浩浩蕩蕩,穿村而過時,就有人報到了杜家。

    杜裏正直覺得心中憋悶,卻也沒有節外生枝的意思,擺擺手打發報信的人下去。

    這田產買賣本就是本地知縣做主,說不得桂家黑心,正趁機等著杜家去鬧,好借此抓杜家的把柄。

    杜裏正素來謹慎,自然不會犯這個毛病。

    紅契已立,換不換界石,那都是桂家的土地,與杜家再不相幹。

    *

    南坨子,杜家的界石已經挖出來,丟在一邊。

    寫著“桂”字的界石埋在舊坑中,桂二爺爺回頭,道:“重陽,你過來,與我一起填土!”

    桂重陽聽話上前,拿了鐵鍬,跟著桂二爺爺一起將界碑埋好。

    早有跟著過來看熱鬧的村民,才發現桂家是來真格的,立時議論紛紛,生出各種揣測。

    “這不是杜家的地嗎?”有人道。

    “桂家這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吧?”又有人道。

    有老一輩記得舊事的,感歎道:“這本來就是桂家的地,這界石的地方都沒變!”

    有一知半解的,道:“你們沒聽說嗎?杜家賣地了,就是賣給昨兒桂家來的客呢。桂家是不是當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