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第695章 新屋建成
字數:3658 加入書籤
不過休息了三天,鹽廠傳了好消息過來,第一批鹽曬出來了,隻等再曬一天,能出成貨了。小說 vw
季如初很高興,這麽重要的事兒,自然是要給李昱曉先說一聲的,好歹,他也是鹽廠真正的老板,占了大頭的人。
飛鴿傳書這時候的好處也體現出來了,幾乎是第二天才曬好了鹽,李昱曉的回信來了。
他說他已經到了臨江府,對了,臨江府是清水鎮所屬的管轄地。想必很快能到廠裏。
季如初心想,他人都來了,那也不用她再去多操心了,也更加直接地躲懶了。
而且現在新屋那邊磚砌了去,馬要梁了,這是蓋房最重要的一步,不僅要端正還怕歪了,而且還要講究天時地利什麽的,這些都是俗稱風水的講究。
季如初雖然因為一場高熱,把鍋都甩了出去,但是也不可能一點都不操心。
梁是個大事,這麽鄭重的事兒,即便是以前大家夥都說是感恩季家,根本不願意接受季家的夥食招待以及給工錢,但在這種時候,請客大宴卻是必須,請的人越多越有麵子,以後住進新屋也越有福氣。
有句話叫安土重遷,意思都是一樣的,是說這搬遷之事絕對不可輕忽。
即便是家裏條件再不好的,若是有幸搬遷新居,都絕對是要在之前大宴親朋的,在鄉下,自己蓋房子還會多一層,是大梁絕對是很重要的,這一天大宴親朋絕對是必須的。
而對季家來說,這不僅僅是宴請親朋了,畢竟這蓋房的事可是有不少家裏有壯勞動力的都來幫忙搭手了的,怎麽可能厚此薄彼呢
所以說,這一餐絕對是不輕鬆的一餐。
之前季如初跟楊氏商量過,他們決定分成三趟席,一次二十桌,八人一桌,這樣好安排。
別說這還是前世季如初鄉下吃席的習慣,這叫流水席,保證大家都能吃,又不擁擠。
好在雖然要宴請的人多,可是同樣的,也有不少婦人來幫忙的,倒是減少了季如初一家的工作量。
新屋離老屋太遠,要是回去吃宴席沒有大梁子的喜慶了,是不在這兒吃,光煮也不行,一句話,還是太遠。
最後,還是陳瑞德提出,借他們家的灶屋來用行,同時,季如初也借鑒前世流水席的做法,在外麵空地臨時架了兩口灶,到時候一個蒸煮,一個炒菜,也全部窩在灶屋裏擠著來的痛快。
說了大梁要講究的東西多了,首先是吉時,季如初裝了許久的神棍,算肚裏有貨,畢竟當年還是看過周易八卦易經的人,她對這些依然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或者說想去研究。
所以在被抓壯丁之前,季如初早早竄到了灶屋裏搭手幹活兒。
等到陳瑞德一聲令下,梁大事啟動到完成,其實也沒有花太長的時間。
倒是接下來的流水席,吃吃喝喝讓大家十分的愉快享受,吹牛的吹牛,玩耍的玩耍,尤其是小孩子,本來愛熱鬧,這下子更是玩瘋了。
季如初看著季小寶才過來相處不過短短時間,跑得跟個猴子似的,跟著大家夥兒躥下跳的,看得她心裏十分開心,小孩子該有小孩子的樣子嘛
季如初笑,連季明山看著也覺著可樂,越發覺得搬過來是對的。
完大梁,是蓋瓦。
季如初用的是紅瓦,喜慶。
在她看來,農村的房子無非是幾種感覺,青磚紅瓦,白磚青瓦,紅磚青瓦。
這樣與鄉野綠林交相輝映,才能算得美。
如果按照她來說呢,實際她倒最喜歡的是白磚青瓦,那樣看起來才真真是雅致呢不過季如初沒尋到白磚,也放棄了。
再過兩天,瓦也蓋了,屋裏整個地都是用青石板鋪的,連院子裏走路的地方都是青石板鋪的。
好了,這時候是安窗欞了。
這個時候沒有玻璃,窗戶都是木質茜紗窗,季如初親自找的紗,經久耐用還好看,安起來也不費事,半天的功夫搞定了。
房子什麽都弄好了,這時候也不講究裝修,蓋房用的材料也都很純天然,沒有什麽要放置一段時間的說法,最多不過是再放兩天通通風,晾曬一下,也可以入住了。
看著已經初具雛形的新房子,季如初心裏萬分感慨,果然是人多力量大,要是光靠著他們一家人,或者即便請工人來做,這都不知道要做多久,沒想到,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蓋起來了。
季如初仿照的是四合院的模型來建的小四合院的房子,起以前的季家後院,那可真的是寬敞明亮多了。
是房間都是好幾間。
最好的北房兩間,一間是給季明山和楊氏的,一間空著,季如初尋思以後總能派得用場的。
旁邊是季小寶的房間,東廂房,男子漢,總歸是要長大的,有了條件,該早早的獨立出來,老跟爹娘擠一屋也不是辦法。
另一間東廂房則直接當做客房了。
西廂房兩間,是季如初和季如月分別的屋子,按理說其實兩姐妹住一間房沒什麽,還能親近姐妹感情,但是季如初這個人呢,偏偏是個極為看重個人隱私的人。
她喜歡有自己的空間,不受外界打擾的獨立的個人空間。而且,她也能看的出來,季如月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心思了,兩姐妹老處一塊兒,反而各自妨礙。
所以季如初提出兩姐妹一人一間屋子,倒也沒人反對。
除此之外,季如初還在正門進去那裏蓋了個小亭子,倒也別致。
其實也不是很大的一塊地,讓季如初這麽一拾掇出來,四四方方的與眾不同的小院子,顯得十分的飽滿寬敞。
新屋也規劃好了,說實話最近春天氣溫回暖特別快,又沒下雨,也是不需要什麽晾曬了,不過是在等他們把東西慢慢全部搬過來。
當然也沒等幾日,這次季老太太倒是沒說什麽了,因為老太太要去看女兒了。
季如初不知道的是季金華已經來信幾次催促呂氏快快過去幫忙了,而呂氏當然是磨季明山要錢,最後季明山眼不見心不煩,給了錢,呂氏自然也扔下一切去女兒家享福了。
vwhtlbook4040590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