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一百四十八章

字數:5314   加入書籤

A+A-


    防盜比例百分之九十,  不過比例將顯示防盜章,不便之處請諒解  隨著朝代沒落,  百姓們也隻聽祖祖輩輩說過千年前的盛況。他們才不管皇帝是誰,為什麽要遷都,  任他何種盛況也不過就瞧個稀罕。最緊要的還是隨著遷都,高官大臣商賈鄉紳紛紛擠進神京,  房子一天一個價。尤其東西兩城,  房子都漲到天價了,原來的住戶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遷就遷吧,哪裏住不得人。

    自古以來,四九城這一地界就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一說。又有京城乃天子腳下,這南市雖貧,  卻是平民聚集地,  什麽人都來得。

    天南地北南來北往的客商,  周邊的販夫走卒,  不夠個兒的,自然也就隻能往南城跑,消息自然也就靈通起來。

    南市有個“閑事”茶館。茶館有兩層,  三間店麵大,離城門口不足二裏地,  生意興旺異常。蓋因這茶館有個說書老先生坐鎮,  茶錢也不貴,  不羈什麽,  一大碗的茶沫子隻兩文錢。平日裏,三教九流販夫走卒閑了也願意花個一子兩子吃碗茶,多加幾個錢,就能坐上一整天,實惠的很。因此常客頗多,迎來送往的,生意倒也興隆。

    這不大一早早的,就有那扯閑篇,剛進城先摸底兒,都往那兒一坐,不大一會堂裏堂外就坐了滿了人。

    隻見一位身著灰色長袍,身形碩長的老者,踱步至長案前,用手捋了捋胡須,手上木頭一拍,刹時,滿堂皆靜了下來。

    老先生理了理長袖,用手作揖道:“眾位客官,老朽來到貴地界討口飯吃,各位擔待擔待。”

    話一出口,眾人也頗為捧場,連連起哄。

    那老先生也不多言,清了清口便開始講道:“話說前朝,昏君殘暴,佞臣當道,民不聊生……”

    這天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幸存下來的老人聽了也是連連感歎,虧得是□□起義,幾十年休養生息,日子方才好過了些。

    隻聽老先生又說道:“今兒咱們再說說這榮寧街。”

    有人問了:“嗨,這榮寧街有何說頭。”

    這話一聽這就是外地來的。

    京城腳下不同別處,達官貴人遍地走,這今兒個禦史參了誰家小舅子縱馬,明兒個誰家老爺納了第幾房小妾,都是這天子腳下的談資。雖不在明麵上,背地裏,大家對個眼神,都是喜聞樂見的。誰不想看看那些貴人的笑話,那怕聽上一耳朵下飯也是好的。

    於是後座一位臉上長著麻子的小哥,提著京城人的口音道:“你這是才來的,不甚明白。這四王八公,裏頭可有兩位國公姓賈。那西城,其中可有一條街都是榮寧兩府家的。原這條街也不叫榮寧街,這會可是連姓都改了。別的不說,光是榮國府那門前的兩口石獅子,端的是威風凜凜,等閑人都不得靠近。”他說著,賊兮兮的巡視周圍低聲又道:“京城大著呢,路上遇到都得是這個。”說著手上還比了個三。

    “這又是何意?”中年漢子疑惑道。

    “京城裏四品五品尋常,六品不入流,隨便就是一個三品砸下來。這些都不事兒,怕的是遇到那些穿著鮮豔年紀尋常的小公子,你遇見了,趕緊得躲得遠遠的。”

    這他懂。

    年輕公子都是衙內,不比年長者顧忌多。

    士庶有別,貴人有特權。像他老家的一位,不過是縣令爺的小舅子,踩踏農田,把阻攔的老漢打個半死,也不過幾兩銀子完事,就這還是體恤了。想起來漢子便也心有戚戚焉,忙不迭點頭。

    “我好心一句,你隻聽著便是。若是不聽,萬一出了什麽事,別怪小弟我不曾與你說。”

    “那是那是”中年漢子連聲道謝,把連日來見聞的那股興奮勁兒去一大半,隻拱手作揖道:“還真多謝小哥提點,來,吃茶吃茶。”

    “嗨,這值當些什麽”四九城的人自有一份大氣,這也是他見這人眼生,便多嘴提了幾句,結個善緣。聽到上頭說書先生說到了四王,拍拍頭,被這麽一打岔:“剛說到那兒了?”

    “說到介榮寧街了”漢子提醒道、

    原來啊,這榮寧街近來出了件大事兒。不見這南城還天天施著粥嘛,說來也是有緣由的。

    卻說這榮寧街,就要說到這榮寧兩公了,這榮寧兩公原本不過金陵城的小地主,生活不過略富餘,後來也因這世道民不聊生,險些連口飽飯都混不上。得虧遇明主,也是驍勇善戰,這才得受皇恩,封了國公。

    公侯脖子男,封了國公享富貴,家族又枝繁葉茂,當真是鍾鳴鼎食家族興盛。

    原來大家也是這麽說,隻是這嫡枝不旺,倒是一樁憾事。

    後得萬幸一嫡子,就是那賈侯爺,真是萬幸。隻是這小侯爺也頗為艱難,打小怕是養不活,在那觀裏養了替身。這麽著到了歲數,娶了那保齡侯史家的小姐,乃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原本合該是美事,誰知這三五年的,也不見繼承。

    前頭據說有幾位小姐,後頭再是沒有了。這難得有了位小公子,看著穩穩當當的入了譜,誰知就出意外了。

    外地才來的漢子原也是知道當朝有四王八公,卻不知這些內情。他在鎮上也是能耐人,卻又哪見過這陣仗。心裏卻想,這貴人都得過什麽樣的日子啊,夢裏也想不出來啊:“這富貴人家倒多是子嗣艱難。”

    那說書先生,一天也就兩場,這會嗓子都幹了,自然就歇了。

    因此聽得中年漢子的話,整個屋子都嘈雜了起來,諸多猜測皆有,倒是不值一提。

    隻那二樓雅間,有兩位公子,不看衣裳身段,隻說這相貌已是人上人。

    這會倒也皺起眉道:“羽兄,這聽了一大會兒,聽出什麽來了?”

    “小六啊,早年聽家裏老人講,日子也是確實難過,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百姓的日子好了,這才有今兒個大家在這兒聽閑篇。”羽墨對這些人並未動怒,這堵不如疏,皆是無關痛癢。

    “全賴當今英明。”好你個正人君子,我想同你說老賈家的□□,你竟然這麽正兒八經。還叫我六,不就姓柳行六嗎?“我這說老賈家呢,倒是亂的緊。”

    “當今自然是英明,你也別插科打諢了,今天還有正事要辦,可別貪熱鬧。”說著,羽墨用扇之輕敲柳諺,起身闊步就往外走。

    柳諺抽抽嘴角,快步跟上,嬉笑道:“都這點了,咱們何不去他家蹭頓飯。”

    “那還不快走。”

    兩人說著從樓上走下來,廳裏嘈雜頓時一肅。

    瞧這兩人姿儀皆是不俗,有那外來的,眼都不帶錯盯著。另一些人則是瞥了一眼就轉開了,同時還暗暗提醒同桌別多瞧。

    京城裏呆久了都知道,眼珠子也得管好,不該看的別看。

    一不小心,這眼珠子就沒了。

    一大早早的,由漂亮丫鬟服侍著,塗脂抹膏的。就頭上還那點頭,還戴上抹額,裹了個逍遙巾。末了又伺候著吃了早點。再由奶娘抱著,送去老太太院子,先是給老太太請了大安,本以為還要去賈母院子,今日老太太卻忽然說不用去了。

    “哥兒,快來祖母這兒”賈老太太最是疼愛他,眼見著他,再是看不到旁的人了,就連賈代善這個親兒子都得倒退一射之地。

    “祖母大安,昨兒個睡的可好,今日進的可香?”賈赦先一揖,後站直了,兩手垂著。

    小小的人,一本正經的摸樣最是惹人愛。屋裏的丫鬟婆子都偷偷彎起了嘴角,賈老太太更是樂不可支:“嗯,睡的安,進的也香。我的兒快過來,來祖母這兒。”說著,便讓人將黑底繡鶴壽龜齡錦緞軟墊鋪在榻上。

    “哥兒昨兒個睡的可好?今兒個都做了些什麽,進的可香呀?”賈老太太眼不錯盯著小孫孫看,越瞧,心裏是越愛。

    “回祖母,昨兒睡的好。進了一些粥,還有一些小菜,嗯,還有一個湯包。不愛吃甜。”一老一少日常的對話又開始了。雖說賈赦不是真小孩,可別人眼裏他是小孩啊。就昨天的情形,隻怕老太太才是粗大腿,怎麽著都得抱住了。

    賈老太太一聽這回答也高興了,說話比先前還利索,想來是大好無礙了,複又問了奶嬤嬤:“鄭家的,怎的前些日子哥兒還在荷包裏藏了些蜜餞瓜糖碎?今兒個卻說不吃甜了?”

    “回老太太話,也不知怎的,打事兒一過,哥兒連喝幾天藥,也未見吃蜜餞。原屋裏也是時時備著,隻哥兒不吃,就連桂花糖酥也不愛吃了,點心也隻挑些不甜的。往後奴婢換了鹹口點心,哥兒倒是多進了些。隻哥兒甜鹹口換了,飯食倒是比往常多進了些。”鄭嬤嬤這些天也納悶,誰家小孩不愛糖,可小主子口味說換就換了。

    “不吃甜,壞牙。前兒見著大祖父牙都黑了。”可不是說換就換。這骨子裏換了一個人,哪裏還真像原來的賈赦。小孩子嘛,一天一個樣,他還繼承了一點賈赦零星的記憶,倒是不怕被揭穿,就這麽潛移默化,以後也不怕露餡了。

    “喲,你小小的人兒哪裏知道這個。東府你大祖父是歲數大了,可不是愛吃糖牙才黑的。”賈老太太一想,不愛吃甜就不吃吧,到底是她的嫡親孫子,口味隨她,隻是她又囑咐道:“哥兒雖不愛吃甜,卻也不可吃太鹹了。他一小人兒,別吃壞了。另有什麽事,隨時報與我,莫讓我的乖孫受了委屈。”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