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增兵之需

字數:7250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三章

    平州州牧滕慧此次回京述職所上呈的請求確實是為增兵。

    增設平州駐軍。

    平州位於大靖極東極北之地,西北麵接壤鮮卑,南麵臨海,東北麵挨著夫餘高麗。雖境內卻大多是平原之地,隻有北部邊境之地有高山峻嶺橫亙。但隻因春秋太短,夏日熾熱,冬日至冷且寒日長久,故而作物難以生長,是為苦寒之地。

    不過平州為大靖一大邊境地處要塞,所以也不曾被朝廷忽視。

    但也因平州有天險阻隔,是易守難攻之地,加之南麵騷擾的海寇相對於鮮卑而言就是寇賊之流,成不了大氣候,朝廷在平州軍治上投入不算多。

    可自從北鮮卑府建立後,平州的地位一躍而上。

    北鮮卑以北是毫無人煙的冰原之地,往南則與大靖涼州,雍州,並州,幽州,平州五洲相鄰。

    鮮卑建府,要運送物資發展民生自然要通過這五洲。

    其中涼州戰事不斷,雍州並州地勢平坦,但除了草原之外與鮮卑相鄰的地方卻是一大片沙土之地。沙土之中走商危險重重,再有經驗的駝隊也不敢說能在其中安然無恙。便曾有兩隊朝廷的物資軍隊在沙漠中被沙土旋渦吞食,幾經搜查不說物資,就是軍隊的屍骨都查不出半分。

    雖然朝廷仍然有物資從此經過,但為減低不必要的損失,運送之路也必須另辟蹊徑。

    幽州同平州一樣,北部以一條連綿山脈天險將大靖與曾經的鮮卑分割開來,行軍打仗時想突破幾千米的高山上下已是不可能,更不用說運送物資了。

    而平州的優勢就在於,平州境內那山脈盡頭之處,有一條源自冰原的大河往南入海。

    這條大河從冰原而來,經過鮮卑和平州,如今正是兩地連接的一處天然之地。此河一年一半時間都是完全結冰,隻有在夏秋兩季酷熱時候才會解凍活水,這個時候便是大靖往鮮卑府運送物資的好時機。

    但外敵也聞風而來,南邊海寇猖獗,再往東北麵臨河的地方還有高麗,夫餘及一些野人部落襲擊官船,這兩年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這才有滕慧請求增兵的緣由。

    這並非平州第一次上呈請求,但因各地駐兵都有定數,而大靖其他精銳兵馬大多數都在涼州和新建的鮮卑府駐守,一時半會也調動不了多少兵力。

    加之,大靖的士兵數目之多,比起前朝已經多了十倍。軍事繁盛自然是大靖威懾邦交的一大能量,但同時也給大靖朝廷帶來了許多麻煩。

    戶部便是其中最叫苦的地方。

    增兵,沒有兵士供調動,隻能招兵買馬。那這部分增加的軍餉又從哪裏來?反正戶部是無賴到底,攤手沒錢,你看著辦。

    想辦法,能有什麽辦法?

    要增兵先裁兵。

    那些編製繁冗的駐軍,老弱病殘的一批全給裁嘍,讓年輕人吃上他們的軍餉事情就好辦了。

    可裁兵喊了十年,現在還在喊,老賬一翻又牽扯出陳年公案,豈是一句話那麽簡單。

    平州想把這件事辦下來,一個字,難。

    過了兩日,秦滅胡攜夫婿兒子到鎮北侯府拜訪。

    往年老侯爺不在府裏,沒到州牧述職時候,就算秦滅胡軍中事忙未同滕慧回京,也會讓夫婿到鎮北侯府拜會,何況是今年。

    自從十八歲離開涼州到平州,秦滅胡已經有近二十年未曾見過朱老元帥。二人雖無師徒名分但教導之情不假,見了麵都是一番慨歎。秦滅胡自詡軍中鐵將,此情此景,都忍不住紅了眼眶,兩人一個賽一個大聲地說著過往,哈哈大笑,才將這份酸澀給壓了下去。

    說了些家常,老夫人便說要到廚房看看,秦滅胡打發了兩個孩子陪著她。

    書房裏隻剩三人,說話便更沒有顧忌了。

    秦滅胡:“格老子的,要咱們血戰沙場的時候嫌咱們人肉牆不夠厚實,要錢的時候從來恨不得咱們都死光了——”

    “咳咳。”

    州牧大人的嗓子又不舒服了。

    這都是些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實在有辱斯文。

    被秦滅胡狠狠瞪了一眼,滕慧幹笑一聲,低頭喝茶。

    秦滅胡在老侯爺麵前比在秦大統領麵前更自在,這手頭難事如鯁在喉,言語間難免提及。

    老侯爺也是無計可施,“如今鮮卑府還三不五時地平叛,朝廷也舍不得投入太多免得做他人衣裳,自然對著運送一事也不加重視。”

    秦滅胡道:“我知道,不過上次振梁阿兄從戶部撈了一大筆錢回去,我這不是來請侯爺給我支個招,也讓我們夫婦風光一回嗎?”

    不等老侯爺說話,滕慧便不讚同道:“你這不是為難侯爺嗎?再說了就算那辦法有用,可一不可再,你怎知李尚書還會買帳?若是他狗急跳牆,隻會適得其反。”

    秦滅胡撇了撇嘴,“就算達不成目的,給李老鬼添點堵我也樂意。”

    滕慧瞪圓了眼睛:“你痛快了,倒是要連累其他人給他們發作泄憤?”

    老侯爺樂嗬嗬地看他們夫妻吵嘴。這些小輩他都明白,秦滅胡也隻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並非衝動之輩。

    老侯爺道:“此事主要是看聖上的態度。增兵一事不是看戶部肯不肯拿出錢,更多的是,平州現在還太平,若是叫朝廷吃個大虧,還敢怠慢不成?”

    秦滅胡直點頭。

    滕慧尷尬:“這天降禍可,*未免……”

    秦滅胡呸了一聲,“你個偽君子想什麽呢?一肚子壞水。”

    秦滅胡看向老侯爺,“他呀,肯定心裏也想過幹一樁大的。一艘船朝廷不放在眼裏,兩艘,十艘呢?還不肉痛死他們?不過這也是個蠢辦法,等到物資往來頻繁的時候還好說,這兩年若是出了問題,咱們肯定得比那些海寇高麗人更先倒黴。”

    “咱們那位呀,問罪起來可比誰都能下狠手,殺一儆百的招數二十年都沒玩膩呢。”

    “阿秦。”

    滕慧無奈地喊了聲。

    “怕什麽,這是在我師父麵前,又不會有第四個人知道。”

    不過抱怨的話還是就此作罷。

    再說了會兒話,管家便傳話說膳食妥當了,幾人移步。用了飯,稍作歇息,秦滅胡一家便踏上回程。

    晚間朱定北從國子學回來,自然問起他阿爺秦滅胡夫婦來訪之事。

    前院書房。

    矮幾上放了一盤熟花生,一壺熱酒,爺孫倆圍著矮幾坐著。

    朱定北近來在用補藥,酒自然不敢沾,便在一旁給老爺子剝花生——老侯爺粗人一個,不耐煩動手剝,從來是上嘴嗑,花生皮屑弄到地上也不管,已經被老夫人說教過好幾次了。

    老侯爺:“依我看,滕州牧今次怕是要無功而返嘍。他的決定很有遠見,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朝廷不會鬆口的。”

    大靖雖然國庫實力雄厚,但疆域如此遼闊,花錢的地方多得是,自然能省則省,都得緊著刀刃上花用。

    朱定北點頭。

    前世確實如此。

    他想起另一個人來:董家的海霸王。

    他原以為董明和擅長水戰,又要躲避董家人的天羅地網,才會目標如此明確地往平州去。

    現在看來,這位董二少爺看得卻十分長遠。

    一將功成萬骨枯,雖然殘忍了些,但也正說明以戰養將。沒有戰爭,要攢功績,要出頭除非憑借過硬的家世。這顯然不是董明和想要的。

    平州對現在的他而言則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去處。

    朝廷的不重視,這一塊金玉之地遲早要生變。他記得就在這兩三年時間海寇在平州一年比一年猖獗,也正是被劫走的官船物資養肥了海寇,也養大了他們的野心,才有之後的平海之亂。

    董明和似乎就是在那一場戰役中脫穎而出。

    禍事臨頭,朝廷才後悔當時沒有重視平州的請軍奏折。但皇帝不會有錯,錯的是底下這些阻礙否決的官員們和沒有堅持到底的平州州牧,當時因帝王問責而獲罪的人太多了。

    若不是當時平州大亂,而滕慧在平州威望甚高,除了他沒人夠分量安定民心,恐怕也不是一紙聖旨責罵能了事。

    見朱定北一直沒出聲,老侯爺納悶:“長生,這事你怎麽看?”

    “沒怎麽看。”吧嗒一聲又是一個花生取子,朱定北渾不在意道:“朝廷這態度,得益的是平州的軍官,同時也造福了海寇。苦的是平州百姓。”

    “阿爺,這不能說是誰錯了。”

    一句冷嘲熱諷的話之後,朱定北突然道。

    “哦?”

    老侯爺洗耳恭聽的模樣。

    “朝廷沒錯,鮮卑府需要軍隊威懾,其餘十九州哪一州都不能動用駐軍。若果真要增兵,此時此刻,朝廷更願意也更應該用在鮮卑府和涼州。”

    “滕州牧也沒錯。滕州牧為一方父母,自然要為平州百姓著想,讓他們免於災禍。他的請求合情合理。聖上縱觀大靖天下,眼中所看的不是隻有平州子民。”

    “不過麽……”

    “不過什麽?”

    朱定北掀唇一笑,“自□□以來,大靖的青壯人丁便越來越多了。這些人也要活下去,於是咱們大靖的寺廟逐年增加,開荒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是這樣還不足以安置他們。要給平州征兵,隻要戶部肯給得出銀子,要多少人沒有?”

    □□皇帝時期,諸如寡婦再嫁,男丁過四人便有一人可免束脩上學堂等等政令,使得全民子孫增多。

    那幾年又是豐年,朝廷財資雄厚,長此以往,戶部戶籍司統計上來的大靖人丁已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數目,其中青壯子弟更是空前地多。

    到了這一代,雖然前幾年因為年景不好,許多有子嗣的人家都不敢輕易生養孩子添人口,但有底蘊在,征兵的話,人數一點也不成問題。

    老侯爺放下酒杯,歎了一聲道:“確實如此。聽聞昨日朝堂上戶部把這兩年銀錢花用,和往上數五年的銀錢用度計劃當庭都甩出來了,恨不得一兩掰一兩地哭訴戶部有多窮。那李老鬼就是沒臉沒皮,滕慧一個文弱書生,還真吵不贏哭不贏他。”

    朱定北想到那日所見的秦姑父,確確實實地按著秦滅胡的審美觀長得,膚白腿長腰瘦,又有一股讀書人所有的斯文雅致。

    秦滅胡大聲吼幾句他尚且要咳嗽兩聲,臉皮這樣薄,自然不能指望他在朝廷上能臉紅梗脖子地和戶部吵個天翻地覆。

    老侯爺說起滕慧,又免不得說起往事:“你這姑父雖然是探花郎出身,腦子也好使。但就是太弱氣了些。你秦姑姑眼光太差,我瞧著,他哪點有你阿爹好?就是個皮相占了便宜。”

    秦滅胡和高娘子關係親密,這段往事也沒避諱,反而有不少人用這事嘲笑朱振梁元帥。

    朱振梁曾對初到涼州的小姑娘秦滅胡有意,當時的秦滅胡就是洛京嬌養出來的女娃兒,貌美如花,沒有這些年在軍中磨練出來的蜜色皮膚,也沒有渾身凜冽的氣勢,是軍中兒郎的夢中"qing ren"。

    怎奈,自小在沙場摸爬打滾長大的朱振梁雖不至於黑如碳石,但與秦小姐的夢中"qing ren"可相去太遠。

    軍中兒女不拘小節,朱振梁也不是畏首畏尾的人,知道的人不少,當年朱家軍許多人還以為秦滅胡會是他們以後的當家夫人呢。

    這消息傳得洛京都知道了,才把秦老夫人嚇得趕忙要將女兒抓回京城趁早定親完婚。

    不是朱振梁不好,而是朱家軍曆代鎮守邊關,秦家曆代守護洛京,若是這兩家結了親,金鑾殿上那位晚上還敢睡踏實麽?

    而後秦滅胡出逃,輾轉到了平州開始接觸水師,有了另一番機緣自不必提。

    隻說老侯爺看滕慧就像嶽丈看女婿雞蛋裏挑骨頭一般。

    他是將秦滅胡當做自己的女兒來教導的,哪怕分離多年,感情也從未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