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拉鋸
字數:5331 加入書籤
隨著科技的發展,攔截精度的增強,戰機們在大中型戰艦的較量中越來越多的被充作偵查眼和對抗敵方戰機,而不是直接戰鬥工具。
然而真正時刻都把戰機放在外麵偵查的,絕對是極少數,原因還是錢。
以一艘常規護衛艦服役30年為例,假設都在外航行,平均每月進行三到四次超空間跳躍,每三月遭遇一次中等烈度戰鬥。其服役期在燃料方麵的消耗會達到四萬星幣以上,以中型護衛艦為平均水準,大概是護衛艦本身價值的三倍。
換到戰機身上就完全不同了,戰機雖然沒有超空間跳躍和護盾係統帶來的燃料負擔,可是它們用的小型引擎對量子燃料棒的利用率也差很多。受限於體積所能容納的結構複雜度,越小的引擎對燃料的能量利用率越低,現在市麵上的量子燃料棒標準為每根(十公斤)含有10的13次方乘5焦耳能源,護衛艦引擎記錄最高的直接利用率為79%,巡邏艦最高僅為62%。
有一點與古代燃料不同,量子燃料的利用率,並不是指在燃燒或原子反應中提取的能量比,而是引擎運轉時能以最高效抽取的能量部分。意思就類似於從注水的海綿中吸水一般,引擎直接利用率決定了能極短的時間裏從海綿裏麵抽多少水,剩下的慢慢抽還能再抽出一點兒,想抽幹淨,反正在戰艦這種平台上是不可能的。戰鬥不等人,一旦引擎供應不上火力加護盾係統,剩下的就隻有悲劇了。
至於戰機……
戰機能效是出廠時的重要指標,該指標隻有兩個衡量數據,既燃料棒的直接利用率和最大利用率。阿萊伊iii型為例,它的能效為8/26,也就是在提取燃料棒8%量子能源後,可以繼續提取到26%,在8%到26%的階段,引擎能發揮的功率會逐漸下降,就這,在戰機裏還算中等偏好的!
這種能量利用率,使得戰機在服役期間消耗掉自身價格數十上百倍的燃料就跟玩一樣。而且戰機玩剩下的燃料棒因為破壞了封口,裏麵的東東會逐漸失去量子活躍特性,送回戰艦上也不能再重複利用,稍微不注意的在服役期消耗掉自身價格數百倍的燃料也不足為奇。
所以哪怕是潘文這樣不太在乎小錢的,購買重錘號時送了10架後也一直都沒再添置戰機,並且在戰鬥時間外也基本沒用過。對麵這位還不知是何人的家夥,竟然用戰機做常規偵查,足以見得是個大土豪!不然就是個能“變”錢的。
再發射的三架戰機上去後,形成五對三的局勢,又把對麵的三架戰機給嚇跑了。
潘文又發出一條指令:“戰機部隊保持低密度陣型。”
隨著他的指令,戰機們追逐的同時擴散開呈弧形的排列,保持在能互相支援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展偵測範圍,以避免仍然有靜止戰機成為漏網之魚。
原本潘文還想要停留在礦區的手術刀號開啟主動索敵模式,進一步引起敵人的騷亂以便這邊獲得更多有效信息。可想一想,他又擔心勾引到其他方向可能存在的敵人,還是算了。
“boss,我們找到了,距離88萬,七艘艦船,對方的推進器反應較低,無法準確判斷型號。”
星圖上出現七個紅點,可惜沒有清楚的圖片,也不知道是什麽船。
考慮了一會兒,潘文覺得可以靠過去看一下。理由嘛,如果七艘船都是護衛艦,甚至隻要其中三四艘是護衛艦,那派出戰機做常規偵查根本是白費錢的事,所以這應該是一支以巡邏艦為主的船隊。
那邊戰機還在互相追逐,對方逃跑的戰機已經增加到了四架,不過潘文這邊的戰機也追不了多久了。
“對方船隊有金屬反應,很可能是開啟機庫產生的。”
“哦?那就是說這是一堆巡邏艦了。”
“至少這一艘是。”戰術組的組長並不完全認同潘文的判斷。
各種戰鬥艦的結構都不盡相同,在機庫這方麵,也是大艦船更占便宜。大中型艦有一個類似於升降機功能的隔離區,在不需要投送千噸級以上物體……也就是炮艇以上子艦船的情況下,大中型艦的機庫大艙門是不會開啟的,隻把同樣有隱形結構的隔離區向兩側伸出即可。隔離結構最初並不是為了反隱形而誕生的,它最早的功能,隻是為了減低開關機庫產生的空氣、水氣損耗,一代代更新換代下才在開啟時有了反雷達能力。
小型艦船的機庫則一般為通透結構。倒不是工廠不知道隔離區的好處,然而小型艦船受自身體積限製,機庫為了能裝載更多類型大小不一的戰機,不得不取消額外的結構。這種結構即使進行反雷達塗裝也不會有什麽效果,總不能裏麵什麽設備、材料箱、工具都做成反雷達的不是。
“通知黑潮號,我們開始加速,看看對麵什麽反應。”
星雲環境不利於追擊,能做些什麽,還是看對麵的反應。
……
某船隊正在靠近的時候,另一邊的某艘艦上。
“老大,這法子貌似不那麽靠譜啊,人家都追到臉上了,還沒找到船。”一個魁梧的粗獷漢子說。
漢子是站在控製室裏,從人員分布看這裏似乎沒有他的座位。
回答他的是金鷹公會藍眸黑發的混血帥哥尹會長:“但是至少我們已經知道不遠的地方有敵人,說明方向是對的。”
“報告!目標戰機已經侵入預設警戒範圍!”雷達員突然大聲報告。
預設警戒範圍和警戒範圍不是一回事,警戒範圍一般指主炮最大射程或略大一點,預設則是根據需要調整警報區範圍。這裏,預設警戒範圍則為40萬公裏,是統計了護衛艦在mr241星雲環境內平均主炮射程後得出的。
“通知戰機盡量加速!”尹會長是吃過虧的人,也讓他變得更為果斷,“各戰艦也開始加速,回收礦機後撤離。”
最後戰機能不能回來都不在考慮之中了。
“都不知道對方是什麽船就走嗎?”魁梧漢子用手指搔著頭皮問。
“既然挖礦的收益不低,我暫時不想冒險,等艦隊規模大一些、戰術更完善再來找這些npc的麻煩。”
“就是幾架戰機在外麵亂蹦嘛,俺咋沒看出有啥子戰術?”
尹會長偷偷翻了下白眼,還是做出回答:“因為我們現在不止是船隊小,戰艦的種類也過於單一,所以你看不出來。小莎,你給古隊長說明吧。”
小莎,是坐在大副位置上的女性,和第二世界的眾多女性一般,美貌自是不用說,體型偏較小一點,她也與艦上大多數人一樣是黑發棕眼。
小莎的名字和體型都貌似可愛型,卻是個板著麵孔沒幾個表情的冷美人。
“按會長的計劃,我們的艦隊要像官方的巡邏艦隊標準靠攏。接下來要湊出一筆不小的款項,來購買包括偵查艦、船塢艦、重火力艦在內的數種艦船。偵查艦可以降低甚至拉平我們與護衛艦偵測能力的差距,重火力艦能大幅度縮小與護衛艦主炮射程的差距,船塢艦負責作戰後的維修,減少回港次數。等計劃中定製的戰機到位,我們的船隊就能在沒有護衛艦的前提下對抗至少兩到三艘護衛艦,這個標準將能夠用來對付mr241星係中的大部分npc。”
“這麽說官方的巡邏艦隊真的能對付護衛艦?”魁梧的古隊長上回也在隊伍裏,心知巡邏艦與護衛艦的各指標差距有多大。
尹會長點頭:“大銀河時代開放後沒有真的戰例,但是前段時間我找過幾個團隊分析過數據和戰術變化,結果都很一致。由兩艘中型重火力艦、一艘偵查艦、三艘常規巡邏艦以及十數架戰機組成的艦隊,對抗一艘輕型護衛艦的勝率有七成,而且巡邏艦隊的成本僅與輕型護衛艦相當。我認為把這個配置擴大,補充少量特殊艦型後對付中型護衛艦也會很有效,如果可行的話我們公會能重組成兩個戰鬥團,對發展很有利。”
“聽起來挺像回事兒。”古隊長裝模作樣的點頭,然後問出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重火力艦是什麽艦?導彈艦嗎?”
尹會長用指尖輕拍了下額頭,認輸道:“小莎,還是你來吧。”
“哼。”小莎看著擋住她和主屏幕指尖的漢子冷哼,“你知道護衛艦的主炮有個名字叫全尺寸炮吧。”
古隊長笑容滿麵帶著點討好的點頭。
“全尺寸炮的來源是因為這個世界裏第一門能用於實戰的粒子主炮就有這麽大。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粒子武器開發出了各種小型與簡易型號,但是全尺寸主炮因為結構穩固無需小型化,研發改進的難度更低,因此它們一直維持著戰爭主力武器的地位不可動搖。”小莎停了停,盯著古隊長,覺得這糙漢子似乎明白了才繼續說,“重火力艦是搭載了簡裝版全尺寸炮的輕型艦,這種炮是最接近全尺寸炮的,能耗為9到10級,有效射程超過全尺寸炮的一半,經過‘精工’和‘強化’,應該有進一步提高射程的可能。”
“幹!”古隊長大吼一聲,十分激動“有這玩意還要常規巡邏艦幹球啊!”
“聽我說完。”小莎的語氣毫無波動。
“額……你講。”
“簡裝版全尺寸炮的重量在一萬五到三萬噸之間,體積也很龐大,再說還有9到10級的能耗擺在那,輕型艦船要搭載這樣的武器要付出很嚴重的代價。大多數重火力艦為了維持勉強能與輕型護衛艦抗衡的護盾,隻能選擇放棄部分副炮與近防係統並降低副炮的能耗標準。也就是說這些東西對戰機和導彈的攔截能力相當差。”
“哦,明白了,保持數量更多的常規巡邏艦以保證艦隊攔截能力。”
“哼。”小莎再次冷哼,算是回答。
這時,後勤總控位的操作員終於說話了:“報告,礦機回收完成。”
“很好!航向127,-13,我們走。通知戰機,不用顧及塵埃傷害,盡快回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