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建設 上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A+A-


    5月26日中午,十幾個男女海盜頭在某船塢一起吃了頓午餐喝了兩口酒,龐大的星球改造計劃的艦隊出航了。

    艦隊中最為壯觀的不是胖墩號,也不是其他人的戰艦,而是兩艘滿載著各種物資與設備的民用大型運輸艦。

    兩個滾筒狀物體的長度足有六百米之巨,但其實丟掉巨大的超級貨櫃,運輸艦本身隻是個百米長度直徑約兩百米的略扁平餅狀物,和大多數民船一樣,推動著超級貨櫃的運輸艦人員生活區保持軸心轉動,利用離心力製造人工重力環境,非常節能。運輸艦在短距運輸時可以推動數個串聯或捆綁的超級貨櫃,但是要進行超空間跳躍,哪怕是其中最好的,也隻能運載一隻貨櫃,因為它們無法達到足夠的速度,讓超過這個長度的物體在量子甬道維持期間瞬間穿過去。

    兩架大型運輸艦的存在,讓整個聯合艦隊都必須以它們為中心,用較低加速度行駛,僅是離開死亡之海粒子風暴區就用去單純戰艦和武裝商船幾乎兩倍的時間,後麵達到脫離速度的過程,更是讓重錘號這種新型艦船不得不把推力維持在40%左右才能配合上。

    超空間跳躍技術發展到此時,也不是有了量子甬道機就能隨便想跳哪跳哪的,像此次從mr242到mr251距離有102光年,已經屬於超遠距離移動,需要以一個個恒星區為跳板一路過去。當然假如認為自己擁有豬腳光環護體的,也可以走直線,隻不過沒有可觀察的恒星係做參照物的狀態下,偏差個兩三光年也是很正常的。最後一跳後距離不足三光年就隻能用常規移動了……

    運輸艦必須在246和250做兩次落腳,其中247本應該是最好的落點,可惜那裏是芙羅琳共和國唯一的星域,這麽大的艦隊路過必然會打起來。

    mr246是另一群海盜的聚居點,藍皮膚的阿妮克人在這裏較多,約占據本地人口的三分之一強。本地海盜沒有賽格伊斯那種規模的星基,都是些零碎基地,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製造的各種違禁品的販賣。混居區的人不是很友好,不過對路過的海盜還是有足夠的容忍度的,可即使如此,艦隊仍然需要按規矩派艘小船給靠近的本地艦隊上交過路費。

    看在同為海盜的份上,在完成跳躍到再次加速到脫離速度前,總共隻有三波來收過路費共計五百多星幣……重複收費的手段使得他們的名聲比賽格伊斯的海盜更為人所不齒,一般不是不得已不會路過該區。聯合艦隊如果不是規模太大,每多跳躍一次要消耗掉總額上千星幣的燃料,也不會踏足此地。

    潘文也趁此機會觀察了一下玩家們在賽格伊斯之後的“練級點”。和賽格伊斯以零碎海盜為主體不太一樣,246的海盜沒有巨型且繁榮的基地支撐,也就沒有物資樞紐,收過路費的家夥們清一色的大號護衛艦甚至是巡星艦,以大船的續航力彌補物資交易事業的劣勢。

    下一站是mr250,從星係編號看似乎250就在251旁邊,實際也是的,隻是從250到251的距離占掉總路程的四成左右!250是荒地,星係裏隻有一顆恒星存在,其他什麽都沒有。

    艦隊從離港算,花了足足五天才到達mr251海默星係中唯一一顆巨型氣態星的d21號衛星軌道上。

    兩艘大型運輸艦帶著貨櫃被安置在d21衛星的同步軌道後,卡瑞達的艦隊帶著幾個實力較弱的海盜留下保護貨櫃並準備貨櫃的展開工作,其餘艦隊則對整個氣態星及其周邊進行排查。

    mr251星係中這顆唯一的氣態星名字就叫海默星……不錯,海默星係的名字正是由它而來而不是中間的恒星。海默星是一顆重量級氣態星,它除了不發光,內部與恒星一樣已經有某種不那麽激烈的核變反應,事實上給周邊提供了少量輻射能。

    要對她排查是一項不小的工作,它擁有一個巨大的光環帶,裏麵不止有冰核與岩體,還有數千顆直徑在一到兩公裏之間能稱作小行星的巨大石頭,上麵要藏一兩艘艦船是比較容易的。除了光環,海默星有幾十顆體積大於等於人類起源地地球的大衛星與近兩百顆小的多的衛星。大片需排查的物體中僅有12顆擁有大氣層的免掉程序,因為現有的技術還無法在讓護衛艦級別的艦船自如往返大氣,更不用說在裏麵製造了。

    哪怕聯合艦隊分出了四個百萬噸級以上的艦隊,在確保情報準確率的前提下完成整個排查工作仍然花掉數天時間。

    再回到d21的軌道上,這邊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兩個巨型貨櫃用管道並排連接,外部的幾個位置裝上小型推進器後它們成了個大號空間站雛形。貨櫃是卡瑞達花了很長時間與不少資金定製的,其中一號貨櫃的一半空間就是個簡易軌道工廠,剩下的一半是生活區、原料艙和物資分類區,它們共同作用,理論上能在軌道上製造一切人類會造的東西。潘文等人的艦隊回到聯合艦隊的時候,一號貨櫃工廠正利用它內部攜帶的材料在自己外部加裝平台,已經能看出非封閉式簡易港區的模樣了。

    在軌道港口完成之前地麵行動暫時不會開始,眾海盜頭利用剩下的時間斷斷續續開了幾次會,確認所有參加地麵行動的陸戰隊員名單和各自攜帶的裝備。登陸艦不比太空上無視空氣動力的大家夥們,內部的空間不會很大,登陸的規模較大時每個班次運載多少人多少裝備都需要提前計劃,有些裝備是不需要登陸艦運送的,直接固定在空投箱裏從軌道上扔下去即可。

    數十小時後,簡易港口主體完工,已經可以開始使用。現在的港口隻是幾層平台與一些升降機,往後還會用工廠自製的各種板材、設備逐漸改造,讓自身擁有對登陸艦檢修的能力。

    陸戰隊和裝備在一號貨櫃工廠集結,開始登陸行動。

    這次登陸行動以及以後所有的人員出入,都將由卡瑞達提供的“蜂d065x”型登陸艦執行,它的生產廠家與黑潮號一樣,是拓雷斯頓工業聯盟。蜂d065x全長75米,翼展52米,呈鈍頭三角形,回歸大氣層有效荷載(單程/往返)88噸/53噸,從大氣內起飛至同步軌道最大荷載(單程/往返)55噸/45噸。

    蜂d065x登陸艦不是最大的登陸艦,也不是運載比最高的,它的優點在於采用返古式的氫氧燃料,獲取途徑十分便捷,甚至它自己停在大氣內,隻要周邊空氣有濕度,就以自身攜帶的電池緩慢自行製備。用於聯合艦隊中此類需大量往返飛行的任務非常合適且經濟。

    第一批下去的陸戰隊員最為危險,全部的四架登陸艦一起出發,數十分鍾後,各自隻相差數秒在一片指定的平坦地區降落,互相間的距離最大僅三公裏。

    陸戰隊的首個任務是立刻保護登陸艦集合,因為異蟲的存在,即使是登陸艦的地麵滑行也不是沒有危險。與首批陸戰隊一起下去的還有十多名技師與幾台小型設備,集合後,技師們才能下船。

    技師們和小型設備是下去修跑道的,蜂d065x可以做垂直起飛,但是降落時重量太大還是需要一條跑道滑行。登陸點是先遣隊已偵查區域中最適合降落的地方,可這塊區域不是沙地是一塊碎石地,對起落架和輪胎的破壞很大,這次回軌道後,所有的登錄艦在下次出發前都要檢修起落架並更換所有輪胎。

    登陸艦離開後,技師們開著小型設備在陸戰隊的保護下一寸一寸的改造地形,將碎石碾成細砂並進一步將地麵壓緊。

    d21的異蟲果然非常凶惡,隻是降落後壓平路麵的小小動靜,就驚動了上百隻蟲子,其中有兩隻幾乎是貼著技師操作的設備從地下鑽出來!

    差點被收了小命的兩個技師終究還是沒死得掉,他們身邊冒出來的蟲子被旁邊用著小型機甲的陸戰隊員給打成了篩子。

    第一批下去的全是各種機甲部隊,機甲部隊雖然非常依賴後勤,不過把時間縮短至三天之內,它們在無需檢修的前提下擁有更好的自持力。而且在現在的情況下,沒有臨時基地依托,機甲的防護力與自動瞄準等功能也更能保護人員安全。

    地麵人員一邊打蟲子一邊施工臨時跑道,空中同步軌道上登陸艦也在抓緊時間更換輪胎與出現變形的起落架、檢修隔熱塗層,同時開始下一批次人、貨的裝船。

    登陸艦第二次降落已經是二十小時後的事情,短短的二十小時間,機甲部隊已經出現了減員!

    前一次登陸的機甲部隊包含五十台小型機甲與三台常規地麵機甲,減員的正是小型機甲。死掉的陸戰隊員還不是被蟲子弄死的,而是因為不知道哪裏來的二手貨機甲密封出現問題,被致命大氣給毒死的!在不適合人類生活的大氣中行動,機甲內人員一般會佩戴濾器或機體自帶的給氧罩以防不測,可出事的人員在事後檢查時沒有帶上……總之是二手貨故障加上自作孽的結果。

    登陸艦第二批帶來的,是五十名使用小型機甲的陸戰隊員,十多名技師和臨時陣地建設所需的簡易設備。連續二十小時在機甲上維持警戒,讓前一批陸戰隊員多少有些萎靡,新隊員下來後已經有足夠的人員保護技師工作的同時讓部分人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