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得出囚籠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A+A-


    就在潘文覺得d21進展雖慢也勉強能算的上順利時,某條肥蟲正在積極布置大業。

    接觸過人類安頓下來後,肥蟲每天都要花些時間努力回憶有用的信息,終於被他在前段時間想起一件大事。

    就在於人類接觸的前幾天,曾經天空中出現過彩光,他當時沒有“望遠鏡”的幫助,還以為是極光之類的東西。仔細想想,卻越來越覺得那是一次太空戰爭。

    還有,自那之後,天空中每過十來天,就能看到一顆熔岩星球,在以前似乎是沒有的。

    不管熔岩星球是軌道艦隊的作品還是當時他們敵人幹的,再聯係到“望遠鏡”在後麵觀察到的戰艦定期巡邏時出現的戰艦形狀很少重複,基本能斷定停留在軌道上的艦隊比他之前猜測的要強大的多!

    這對肥蟲可不是好消息。

    他可以想辦法催生出足夠從地麵攻擊低軌道的霸道蟲子,卻不可能在艦隊的監視下弄出足以對抗艦隊的外層空間型蟲子——那些蟲子僅推進結構就不可能在現有地麵環境自然進化出了,一旦出現一定會被盯住。

    肥蟲開始明悟在軌道艦隊的壓製下,霸占這顆星球實在是太難,特別是在他不敢大肆屠殺本地蟲群的前提下,本體等級上升的速度還不如人家地麵基地的產能、科技擴展速度。

    自殺重來是不成的,自大銀河時代開啟以來,他轉生了好幾次,僅現在這次的等級最高。舍不得現有等級是其一,轉生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更重要,有沒有能提供較多經驗、精華的本地蟲群不得而知,會不會直接被丟到人類實驗室裏等死也不清楚。

    記得有一次轉生他被遺忘在無大氣的星球上,那環境……他死之前隻獲得了所消耗精華的三十分之一,別提經驗和發育了。

    加上之前進化的小飛蟲融入本地蟲群後,雖然給人類帶來了點麻煩,還是沒有真正讓他們停下發展的腳步。經過謹慎考慮,他認為接下來的目標必須改為給自己另找一顆星球發展,避開頭頂該死的艦隊。

    想以此時的力量換個星球的目標看似荒謬,但經過計劃後,可行性是很大的。

    花了些時間把居住點向下移動到地表兩公裏以下確保本體安全,催生了些不會挖出大坑洞的小號蟲子幫忙搜集岩質精華。岩質精華的搜集無法給他提供經驗,卻也能用於培養蟲子。

    肥蟲發揮想象力,開始繁殖一些很奇妙的飛行生物並融入本地蟲群裏。

    比如在氣壓較高區域能漂浮在空氣中的水母狀物體、各種自帶甲烷氣囊或有翅或無翅的飛行生物。

    新的生物並不像小飛蟲一般會對金屬做針對性自殺_襲擊,隻是很自然的偶爾路過人類基地或加入本地蟲群的敢死部隊讓人類認識。目的在於讓人類產生“飛行生物密集進化”的錯覺。

    作為保留了生物圈進化體係的異蟲蟲群,區域性的出現有明顯種群傾向的密集進化是很正常的,可能是為應付環境變化,也可能是外來刺激導致。

    給人類十多天時間適應偶爾會多出一種飛行蟲的事實,肥蟲的計劃終於可以進入到下一階段——尋求發育地。

    最不現實的環節,在此地卻顯得很容易,他明白頭頂上那巨大的氣態星能捕獲多少衛星,而這些衛星中絕對不會隻有眼前這顆有大氣層。

    一種改良型的大偵察蟲被製造出來,它不再用於偵察地麵,而是對空偵察。

    大氣漫反射是地麵觀察太空最大的障礙,利用改良的大偵察蟲飛上兩萬米以上的高空,避開大氣稠密區的觀察效果會好的多,且該高度也不會引起軌道艦隊的過分警惕。

    氣態星的衛星太多,在其中某顆衛星上,也許幾年也看不到全部的80%,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細致的等待與信息整理。

    肥蟲的運氣終歸是好的過分,觀察了沒多久,竟然給他發現了三顆有大氣的衛星,其中之一的表麵形態似乎是覆蓋了與本地一樣的菌毯!

    目標有了,成功還遠嗎?

    無需計算什麽發射軌道,肥蟲擠出全身絕大部分精華催化了隻極特殊的蟲子把自己裝進去,算好軌道艦隊的巡邏時間點,由改良型偵察蟲帶上兩萬米高空。

    特殊的蟲子其實跟運載火箭差不多意思,肥蟲擠出精華後本體大小才兩三公斤,而火箭蟲因為采用的推進方式很特別,不需要裝燃料之類的,長度僅有兩米出頭。

    脫離大氣層是最難的部分,為達到足夠的速度,繞行低軌道時火箭蟲以精華為能源燃燒自體尾部來加速,當然方向得錯開軌道艦隊可能出現的地方。

    等達到脫離速度離開出生地時,火箭蟲的大小縮水了一半。

    借著火箭蟲足夠小,相對速度慢根本不會引起注意的優勢,前往目標地之前,肥蟲膽肥的以不到四萬公裏的距離路過地麵基地正上方,並以火箭蟲身上預留的幾個器官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對手。

    看過之後他卻後悔了。

    所謂無知者無畏,當看清對方在同步軌道上的布置,他明白這幫家夥所圖不小,怕是在進行行星開發。假以時日,他必然要麵對一堆超強的敵人。

    可是此時他也沒的選了,不去目標星球落地生根,單靠結構簡易的火箭蟲和所餘無多的精華,往外飛怕是要飛個千八百年的才可能找到顆合適的星球落地。

    慢騰騰的火箭蟲在太空裏旅行了幾天,終於把它送到目標星球。

    火箭蟲在降落過程中繼續燒掉自身不讓內部過熱,速度降的差不多就直接從肥蟲本體上脫離了。

    肥蟲的本體是變形蟲,變成個降落傘、滑翔模型啥的不在話下,他甚至還有空在空中選定一塊菌毯分布較為分散的區域降落下去。

    安全落地的第一時間他就滲透進表層土,以僅剩的一點精華製造了兩隻挖岩質精華的小蟲,緩緩恢複各項能力。

    再次製造戰鬥蟲的時候,他也沒有忘乎所以,僅培養了不到二十隻就停了下來,還分作兩批各自掠奪本地蟲群的精華。穩定在此數目,肥蟲再次弄出“望遠鏡”植被,時刻注意觀察天上,生怕這邊也冒出個軌道艦隊出來,大偵察蟲觀察星球很容易,想在那種距離找到跟星球相比跟灰塵差不多的艦隊根本沒戲,所以必須防範。

    戰鬥蟲搜集生物精華的效率遠比啃石頭搜集岩質精華快速,而且還有經驗拿。肥蟲製造了一些“望遠鏡”,開始在地表以下培養“蟲後”。一旦確認周邊安全,他就要進行爆發式發展,否則遲早要被另一顆星球軌道上那群家夥啃的骨頭都不剩。

    定名為蟲後,自然是跟蟻後、蜂後差不多意思,這是肥蟲本族基因庫裏自帶的地麵品種。除了能生育幾個品種的本族蟲子外,蟲後還能為肥蟲大幅度增加精神感應的範圍,跟外置天線差不多,進化到更高階段的蟲後還能自行學習一些簡單的戰術。

    第一隻蟲後被安置好並挖好必須的隧道,肥蟲已經不想繼續等了,每多一天,敵人就更強一點。

    借助戰鬥蟲的幫助飛快轉移到幾公裏外再次埋到地下,再次結出網狀物提高感應範圍,開始遙控蟲後的行為爆蟲。

    當新獲取精華90%集中到蟲後身上時,二十隻蟲子僅用了一天就變成了四十隻,第二天額外的精華供應讓蟲後的爆蟲效率繼續提高。幾天的時間,以蟲後為中心的方圓十數公裏內就成了本地蟲子的禁區。

    爽!等級足夠之後,他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讓蟲後爆蟲發揮蟲群真正強大的一麵,隻要確認這顆星球沒有軌道艦隊管理,想必很快就能完全取代本地蟲群。

    等地麵戰蟲的數量差不多,肥蟲控製著它們積累了幾天精華,給蟲後做了次進化。

    進化的蟲後才是蟲群真正的基礎力量,它可以帶動蟲群執行簡單的命令——幹掉這裏,或幹掉那裏。

    隨意的給蟲後指示了一個緩慢推進方向,肥蟲留在原處繼續以十幾二十隻戰蟲狩獵精華儲存起來,它打算給蟲後一個月的時間,隨著規模提升那批蟲子的動靜會越來越大,假如有人關注這裏哪怕再遲鈍也該作出反應了。

    萬一沒人理會……哼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