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變故和毛病
字數:4610 加入書籤
潘文想出來的極端策略有些詭異,應該講隻有他這種滿地精英,稀有階npc同樣不少的艦隊才有可能施行。
這個辦法就是臨時培養臨時工,具體步驟如下。
海港號中選出兩個具備駕駛護衛艦能力的航行組,海港號本體帶著已捕捉的艦船脫離艦隊,少尉三號做護衛,前往接近冰障的指定地點,並攜帶了六十名其他艦上船員組成的兩個教官組和五十名候補成員。教官組將在指定位置,登上每一艘繳獲艦進行現場速成教學,以海港號新老學員加候補成員的混編方式產生新的航行組。
現場教學最大的好處是不用學習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資料,教官指著某個按鍵說明功能,學員記住就行,效率非常高。缺點自然也有,這樣教出來的航行組無法駕駛其他類型甚至型號有差別的艦船,但用於應急是夠了。
潘文從來不認為忠誠是個每時每刻都具有一致性的數據,隻看有沒有足夠的利益吸引,一艘護衛艦相當於非艦橋職位的精英船員一百年薪水,如果是重型艦,就算十五到二十個人平均分下來仍然不少,假如有數人策劃行動成功後幹掉其他被忽悠的人,收入就真的很客觀了。
對比人均數年甚至幾十年的收入,潘文更擔心的是精英中除了純模板型的npc,也有地球人npc角色,這種角色的產生都是之前多個角色終生成就無法達標被降階的,他們並未完全封鎖的潛在意識很可能讓他們擺脫忠誠的概念去做一些大膽的事情。
因此,保險策略還是需要的。可是人選十分讓人為難,最好的人選是年薪超過兩百星幣的精英階艦長、各重要崗位的稀有階成員,可是這些人艦隊中也無法空出多少,如果要以少管多,每艘繳獲船需要至少三人,很可能會影響到主艦隊本身的指揮協調及作戰能力。
潘文最終還是選擇給黃金號的第二主機豆豆開放權限,讓她指揮數名技師對一些遙控警衛機器人進行臨時智能化改裝。指標很簡潔,隻要能在進入脫離速度時判斷航線是否與黃金號一致即可,誤差超過一定程度,會執行指定“任務”。另外,為防止有壞心的船員把警衛機器人關起來或弄壞,需要自我安全判斷能力,但好奇心人人都有,這時候卻不能用致命手段。
安全事務不是現下需要解決的,該教學的教學,黃金號的機庫某角落裏忙著改裝的事情,艦隊還是很快投入了下一波偵察。
然而遠離小行星帶再返回的這段時間裏,k29的情況又有了顯著變化,不知道是什麽家夥,在原巴羅帝國首都星旁邊爆發了戰鬥,從掃描的結果看,戰鬥的激烈程度倒是一般,高能反應時大時小,最多約等量於二十門全尺寸主炮不過持續的時間已經超過三個小時。
現代艦船受大銀河時代的科技環境限定,防禦的難度永遠高於攻擊,就算是黃金號,被上百艘破炮艇靠到臉上一樣要麵臨解體。所以長時間的戰鬥出現的情況很少,要麽就是交戰雙方的命中率慘不忍睹,護盾係統有大量時間做再充能,要麽就是在打表演賽,如同死亡之海裏碰上的那些雇傭軍一樣。
還是那句,命中率低下到進入持久戰,必須選擇拉近距離或撤退,兩者都不選,必然有貓膩,所以這狀況一定是什麽怪陷阱。在這裏做陷阱,想來應該是參與入侵巴羅帝國的三方中有人坐不住了,想早點結束對峙開始接管星係。
國家級戰爭,潘文卷進去沒有任何益處,哪怕是他賴以生活的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和十一號偵察機也並不能讓他獲得信息優勢,所以這個陷阱位隻是保持著關注,黃金號的人員仍然全力投入甄選下一個目標的事務上。
不知道是不是前兩批投降而走脫的運輸艦將消息傳遞了出去,小行星帶上應有的大量艦船特征也消失了大半。
以本地這些夥計的戰鬥素質而言,潘文絕不相信他們能持續幾個小時將船隊隱秘的一點兒痕跡都掃描不到,畢竟在小行星帶裏就算能保持電子靜默,也需要主推力規避天體,能使用慣性機動的機會很少。既然不知什麽原因有大批艦隊撤離,剩下來的艦隊肯定在本地商團中也是比較強的,若不仔細挑,說不定就會碰上無法擺平的家夥。
事實證明潘文對人性的認知還是可以的,在遠離黃道麵的位置耐心的觀測了超過十六小時,終於在原巴羅帝國首都星旁邊的陷阱演變成真正的戰場後的幾個小時間,小行星帶裏的金屬反應和輻射量大幅增加,這些為財而來的艦隊已經沒辦法偽裝,隻想在主戰場戰鬥結束前挖更多的黃金回去。
潘文的艦隊也在這幾個小時間確定了新目標,是一個輻射規模長時間處於平均水平以下的艦隊,接近到一定程度後黃金號與十一號偵察機配合進行過小範圍高頻掃描,毫不遲疑的撲了下去。
從位置上講,目標艦隊更容易借用小行星帶的許多天體做掩護,因此開戰的距離不能太遠。擁有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的艦隊終究和普通私人武裝有些區別,星係掃描的功能在某些任務裏比雷達靠譜,比如分析小行星帶某區域天體的運動軌跡,隻要主機計算的過來基本不會有漏掉的,有這個前提,就可以先借道小行星帶其他位置,再規劃慣性機動航線接近目標,中間最多隻需極少量的動用輔助推進器修正軌跡。
戰鬥過程不再細數,這次並沒有指揮艦的存在,隻是投降的效率沒有前麵的高,不知是其中幾名艦長反應慢還是真的想做些反抗,總之結果是潘文的艦隊在這次行動中僅俘虜了兩艘護衛艦,旗艦外還有兩艘被打爆的。
兩艘護衛艦裏有一艘是重型艦,讓繳獲重型護衛艦數量上升到了三艘,但是很可惜,大概還是因為本地人的風險預期不高,這三艘重型護衛艦都是相當的古董,全都隻有一門全尺寸炮,售價高不了。
完成這次戰鬥後,在評估了後續風險後,潘文心疼的放棄了繼續狩獵,艦隊前往冰障附近和海港號等會和。平均一天能繳獲一艘完整護衛艦的速度,在mr星團可是想都不敢想,放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放的下的,促使潘文作出決定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麵。
其一:燃料真的不夠更多的護衛艦回去了,艦隊本身作戰要消耗,星係掃描大範圍使用時同樣需要,艦隊留在k29燃料總量就一直在下降,新繳獲的兩艘船和解體戰利品中打掃出來的燃料儲備僅夠三次跳躍,哪怕一艘船都不增加,艦隊仍然需要在mr243進行少量補給才能回到>
其二:戰術環境變差。隨著之前觀測到的原巴羅帝國首都星周邊主戰場戰鬥爆發,明顯三方會加速完成k29爭奪戰,能夠渾水摸魚的時間已經很少,如果再甄選十幾二十個小時,屆時繼續留下來的艦隊比剛剛打掉的肯定還要強不少,會導致俘虜動作完成難度很高。舉個例子,如果旗艦被幹掉後,對方艦隊剩下的護衛艦仍然超過六艘,就算他們不考慮自身實力直接投降,潘文也不敢即刻停火,因為六艘護衛艦如果全配備的中子武器,一次零誤差齊射,能將重錘號少校一二等卡姆x一次打廢,若第一時間沒接受投降,背水一戰的家夥絕不會再投降了。
艦隊完成匯合,由於新策略才開始就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繼續狩獵,艦隊的高級駕駛員、具備中型艦操作能力的陸戰隊成員還能擠出一點。各艦湊吧湊吧,連同教官組、三天臨時教學裏成績較好的一起編成了六個航行組,繼續在冰障附近等了一天讓航行組適應或加緊學習,才召回觀測艦啟程離開>
原本最關心的k30蟲群因潘文腦子秀逗毫無結果,倒是發了筆意外之財。
觀測艦作為推進器的試驗艦,多少也搜集到一些數據,穩定性、推力、效費比都強於傳統等離子推進器。
潘文在意的是這玩意推力開大以後,艦體外會出現非常顯著的磁效應,就一艘觀測艦,在麵向主艦隊回航時,距離還有一百二十萬公裏就被被動雷達捕捉到了!奇葩的是被動雷達第一時間把這貨當成了顆巨型彗星!當然這個誤會很快被排除,隻需要少量計算就知道同規模磁效應的彗星應該多遠就能觀測到,既然物理成像係統顯示不出,必須是別的東西。
等離子推進器有粒子波輻射效應,但由於隱身設計的關係,直線航行時,正麵觀察點要在一百萬公裏外以被動模式發現是比較困難的,側麵觀測點才能將發現距離延伸到一百二十萬左右。表現出磁效應是正常的,然而規模比預期的實在是大了些,通過降低推力能讓情況好轉,然而那樣就沒有推力優勢了,類似潘文這種習慣潛伏接近的艦隊,電子靜默隻是其一,沒有足夠的推力,在某些情況下就會給目標留出更多的時間預警。
發現問題,就要進一步測試,在能量棒和駕駛員都略顯不足的情況下,潘文仍然在艦隊離開k29,在某小國借道時放出觀測艦隨艦隊一起進行超空間跳躍。不跳不知道一跳嚇一跳,潘文艦隊的跳躍曆來都是提前計算好各艦啟動跳躍瞬間時間點和位置,以達到落點盡可能一致,但搭載了的偵測艦仍然是一下蹦出去距離旗艦兩百多萬公裏!
隨後對觀測艦的全麵檢查顯示,有約千分之三的零部件出現微量磁化現象,這玩意在太空戰艦裏是挺危險的,磁化現象強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將零部件給換掉,有的設備被磁化就根本不能用了,比如雷達的某些關鍵零件。
反正還得再弄弄,這一時半會的隻能民用,最多用於防守部隊,比如d21的駐紮部隊,哪天把這些問題優化好了再將其列入選單吧。
艦隊到達mr243,將主炮、裝甲等零碎戰利品處理掉,並補充了一千星幣的燃料,總算將八艘俘虜護衛艦送到了d21,散碎事情都沒來得及處理,黃金號就帶著海港號和少量其他船的船員再次離港,趕往新的凱撒級重型巡星艦的交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