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發展銀行的心思

字數:5108   加入書籤

A+A-


    短暫的接觸中人類艦隊稍稍占了點便宜,還沒來得及等雇傭軍去偵察戰術魚雷的攻擊結果,就收到了一條噩耗,一條用跨星係通訊係統反複播放的公開信息。

    “因特殊原因,k14恒星提前點燃,除跨越k14地區的通訊將受到幹擾,相關影響暫不明確,望各方關注k14後續動態。”

    來了!

    聽到消息的潘文眉頭緊鎖,他並不認為k14的點燃和蟲群有關係,k14是顆隨時準備點燃的恒星,質量擺在那,別說是生物體,就算人類最高科技造物也不可能在核心區的壓力下安然無恙,何況類似的天體內部早已開始增溫,與點亮的恒星區別隻是是否達到聚變臨界而已。

    k30的蟲群還沒消息,如果跨星係通訊出了問題,隻怕還有的麻煩。當然以潘文微弱的力量,哪怕憑威望和能力能偶爾統領k11全體本地武裝,也不見得能對繁殖能力離譜的蟲群造成重創,他所擔心的還是k14本身。

    他剛開始發跡那會兒,星際聯合銀行就試圖以雇傭的方式找過他,借此機會他也k14的點燃還需三十多年才對。

    星際聯合銀行不是阿貓阿狗,k14一直就是星際聯合銀行的塵狀星晶產地,他們實地測試的數據發生如此重大的偏差可能性太小。另一個佐證則是聯合銀行與發展銀行對k14恒星進行l3級工程改造,l3級工程的目的是利用整個恒星全部的能量,這項工程一動,資源就是按多少顆礦產星來算,工期更是遙遙無期,這種代價下他們不可能不對k14恒星進行嚴格的指標審查。

    恒星點燃的過程是個以引力搜集物質質量逐漸增加內部受壓增溫的過程,真正完成啟動內核之前基本上不存在過多的非常規變量,同時正在進行l3級設施建造的星際聯合銀行也不會允許有任何天體在這個階段被吸入k14恒星,事實卻是k14現在就點燃了!如果說中間沒人做手腳實在有些勉強。

    那麽最容易做手腳讓k14點燃,而k14點燃後最大的受益者會是誰?問題的答案幾乎就差寫出來——行星管理發展銀行,這個已經擁有12顆自有行星的龐然大物。

    12顆行星不是多大的數字,任何一顆氣態星都可能捕捉到數十上百顆岩質行星,比如海默星就足有兩百多顆衛星,其中至少有四十多顆重力在07g到15g之間。隻是行星管理發展銀行的自有行星全是已經完成開發的行星,有居民星有工業星,且不去提生產力與經濟實力,單純是12顆行星的位置分布,就使得行星管理發展銀行在kt星團有著天然的戰略麵優勢,極有可能在短裏變成一個擁有十個星係的怪物。

    從戰略上看,此時的確是行星管理發展銀行的天賜良機。

    人類社會中有足夠實力幹涉到規模達到十個星係的勢力僅有兩個,這倆現在可調遣部隊大部分都在k11和龐大的蟲群僵著。除非雙方握手言和並且讓對方深信不會背後捅刀,否則根本不可能再抽調出足夠的力量去幹涉另一場規模不小的大麵積戰爭。即便抽調出一部分戰力,接下來也會因通訊不暢難以在戰略麵取得優勢。

    行星管理發展銀行的生存策略就是貸款,並在貸款無法回收時獲得行星,向國家全麵轉變是遲早的事情,相比自由貿易區,國家在安全、就業、稅收以及團結民眾等方麵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講道理,他們在此刻搞名堂不是不能理解,隻是還有個k30在那,k14提前點燃明顯是便宜了那群蟲子。

    雖然在超規模戰爭中潘文沒力量,卻也不能等著水來土掩坐以待斃,理順了條目,立刻放出艦隊自帶的通訊艦通知後方,讓他們調集資源,在未來兩個月內務必完成的信息傳遞線路。

    這件事收益的不是他一個人,他無需出多少錢,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超空間通訊已經是整個人類社會維持戰略力量基本平衡的基礎。可以試想如果沒有超空間通訊,不需幾百年,帝國和聯邦兩個龐然大物就能憑借自身完美的工、商、科研體係和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其他勢力拉開足夠的技術經濟差距,像坦克碾土狗一樣碾平一切。那時阻礙帝國和聯邦擴張腳步的,就不是敢不敢,而是好不好意思去欺負弱的過分的其他國家。當然這是個偽命題,沒有超空間通訊的基礎,人類根本不可能實現跨星係式的國家管理。

    所以建立新的信息傳遞線路主要是聯係利益相關方,大家有的出通訊船,有的提供相關地區港口準入,有的出人,或是隻負責建立信息篩選辦公室。如果k14點燃的影響如早先科學家們預期的那樣,以私營公司的名義運營新的信息線路說不得還是條財路,潘文對發財不感興趣,實際上到了現在的階段,幾十上百萬星幣丟到人蟲戰爭中也隻有打水漂的份,之前k7的第一次接觸總成本就不低於兩百萬星幣,他要做的隻是找個合適的團體參一股,以便用最低的代價盡可能或許k14之後地區的第一手情報。

    另外潘文在k11也不是幹閑著做巡邏任務,早些時候去k7試水結果一艘船都沒的情況嚇壞少部分人,最近一次接觸也有些本地人的艦船跟去看情況了,反饋回的情報表示人類這次麵對的絕不是個各自為戰隻會挨打的蟲群,讓更多的人產生了動搖。

    趁此機會,潘文借著自衛抵抗部隊作戰組長的身份,進行了幾個產業的倒賣工作,扣除利潤,以不到一千星幣的價格到手了一座輕工廠。

    雖說是叫輕工廠,但是k11並沒有居民星,全是太空工、農、貿易設施,輕工業主要是相對於造艦之類的重工而言,本身主要生產多功能工程船、小型貨櫃、艦船內設以及戰機/機甲、炮艇用輕量級裝甲等。這個輕工廠到手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少量武裝化改造,潘文沒有將其進行磁幹涉武器化改造,隻是從d21開發公司調了點人來進行托管式經營。

    k11除了中間的恒星沒有任何自然天體,工廠主要以來料加工的方式進行營利,對星係內銷售的利潤隻能用微薄來形容,不過架不住此時需求旺盛。漫天遍地的艦隊、正在進行建設的兩顆要塞都需要大量的輕工製品,調集幾百萬噸金屬、砂石、木料等原材料,遠比調集幾十萬塊芯片、幾千公裏纜線、多少多少其他單位更易於管理,各方都樂於將一部分物資以原材料的形式運輸到k11進行本地加工以減輕後勤壓力。

    弄個輕工廠,潘文還是出於領導力考量。現在的情況他的艦隊不離開k11就會在各業主那裏逐漸建立起信任,這種信任到大戰時必然比挖礦弄一兩艘船更靠譜。他在k11也要花錢,一個幾乎滿負荷運轉的輕工廠就能負擔起工資外的部分日常開銷如保持燃料總量不下降和補充循環損失的水。同時一個運轉中的產業,也更容易獲得剩下的本地業主的認同感,前麵那個農場武器化後,基本隻能維持艦隊的日常的食品消耗,而潘文的艦隊裏巡星艦不隻一艘艦上的營養自持區就足以應付艦隊大部分食品需求,武器化的農場說是產業,不如說是個擺設。

    此外,潘文收到公司轉告的消息:受蟲群事件刺激和k11對戰艦需求的增加,mr243各戰艦工廠正在籌備擴大產能,其中第一步就是加速完成已經交付造船資金的訂單。

    根據通知h1米沙勒會比預期提前兩周完成製造,潘文也隻能提前開始重新整合艦隊。之前負責在k7挖黃金的艦隊此時也與本地業主進行置換成了基礎的推貨櫃的貨船,多餘的數十名人員經過篩選留下一半,剩餘的合約被轉到d21開發公司mr243事務辦公室。之前在mr243軍官訓練基地接受訓練的學員也開始分批召回艦隊,提前開始實習訓練、心理輔導等準備訓練。

    ……

    k11正在等待戰術魚雷對k8攻擊結果的時候,遙遠的k35某基地正在為接下來的大行動進行最後的籌備工作。

    潘文猜得不錯,或者說k14異常提前點燃,讓大部分對星際關係有所認識的人都猜到是回事,不過發展銀行的確已經不願意繼續等下個機會了,天予不取也太過罪孽。

    發展銀行作出決定也不僅僅是因為帝國和聯邦不可能抽出手來管他們,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情報係統某些國家對k30蟲群的剿滅行動已經進入最後準備階段,哪怕隻把眼光放在本地區,該時段也是最合適的時機。

    k14的點燃的確會引起大部分人的警覺,但是這種警覺對參與剿滅行動的國家沒有任何作用。

    發展銀行此刻根本就不是國家,哪怕真的找到證據證明k14提前點燃是發展銀行做的,它也很容易以非法商業目的為由糊弄,比如想侵占k14l3工程的全部股權踢開聯合銀行。如此大的事情,從審判到進入賠償程序的需以年計,賠償執行期隻會更長,足以讓k14發揮作用,切斷本地區與外界的高密度聯絡。

    如果有國家選擇對一個商業組織先動手,結果隻有一種,私人商業主紛紛變賣產業跑路到能保護私人利益的國家,本地產業逐漸產生能對抗暴力機關的跨行業壟斷巨型企業,產業鏈受損物價反而因壟斷走高,貨幣購買力降低,經濟、工業、科研體係遭受重創。發展銀行的自有行星遍布十個星係,行星也隻是資產的小部分,並不會因一兩顆行星被人控製而為難,甚至會樂見局勢如此發展。這樣一來,發展銀行的實力很容易在一個經濟衰退的國家以引領經濟複興為由扶植起傀儡政權!

    所以參與國麵對k14提前點燃的陰謀,要麽選擇陰謀論,主動放棄對k30的圍剿,要麽繼續去k30等著後院失火,並不會有第三條路可選。

    隻是主動放棄圍剿同樣也是發展銀行的機會,大行動的談判失敗隻會讓下一次聯合行動更難操作,談判破裂方是否會救援接下來會失火的都成問題,在有結果之前,發展銀行一定能到最低預期目的——建立一個勢力橫跨十個星係的國家,這樣的規模本地區沒有任何對手。

    k35的這個基地坐落在k35g1e12衛星上,是一顆工業星,而本地國家的首都星也同樣是k35g1的一顆藍星衛星,用近在咫尺來說毫不過分。

    工業星與礦產星有相似之處卻不完全一樣,簡單點區分就是隻有重力在03g以下沒有大氣的高價值礦產星,才可能開發為工業星,工業星不需要軌道投送,所製造的艦船和貨櫃通過巨型加速設備可以直接投入太空,大幅度節省了往返運輸資源的成本消耗。

    此刻,k35g1e12內部就有二十四艘已經完成的各型號巡星艦和超過一百艘護衛艦,人員在幾年間以科研、工人等名義通過所在國邊境籌備的差不多,這會兒部分工廠正在進行的工作是維修補給品及消耗型設備的製造,這些需求的產能相對於整顆工業星占比很小,很難被那些個已經被勾引的監察員察覺,隻等上麵的消息,這顆工業星會立刻啟動一場漂亮的閃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