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各方的難題

字數:5023   加入書籤

A+A-


    潘文在蟲群爆發之時選擇進入k11成為產業主,並沒有對玩家報太多希望,做好了隨時打一槍跑路的預案。

    然而玩家至此為止都表現的很規矩,似乎真的放棄了違反地區規矩,一心一意對付蟲群。他們這麽乖,不得不說休戰期間的產業化讓玩家群體獲得了一定的自持能力,攻擊一切境外群體的念頭有所緩和。

    但是玩家仍然是玩家,從來不能被小看,他們真的想對付某樣東西的時候,一定會聚集一切有利因素以降低成本。

    潘文相信與蟲群開戰的六周以來,玩家一定已經調查清楚本地武裝的構成,才會進入到武裝滲透階段,既他們有可能已經知道潘文就是曾經幹過很多壞事的大海盜。之所以沒有動手,大概還是與k11受到的關注強度有關,想滅了潘文的艦隊動靜絕不會小,k11現在是聯合防禦,不是帝國或聯邦單方麵說了算的地方,出事後調解的餘地都沒。

    今天加入k11抵抗部隊第三警戒艦隊的三艘船,就是他們的先頭部隊。

    確認身份是很簡單的工作,都不需要詢問,在設備檢查過程中查看超能力共鳴裝置的登錄記錄,就知道指揮層有沒有使用“新能力體係”。

    潘文的特殊身份,讓他不會對某個群體產生特殊的憎恨情緒,玩家既然開始用武裝力量向k11本地組織滲透,最好的應對就是引導方向,讓事情變得有利起來。恰好,剛剛獲得高級艦隊指揮執照的潘文有著天然優勢,必然會受到玩家群體的高度重視。

    過程不長,來自伊斯帝國的玩家艦船加入警戒艦隊不到三天,趁著一次打擊漏網小蟲群的行動,潘文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指揮技能。

    ……

    “炸裂!大海盜竟然有總司令官的艦隊指揮技能!”戰鬥結束不過幾個小時,一條消息出現在玩家論壇,附送的還有一些手工錄入的數據表。

    看到這條消息,路過的玩家有臉色漆黑的,也有受到驚嚇,更多的人則是一時間沒想明白有什麽用。

    隨著消息的傳播,晚些時候,帝國最大的玩家組織日暮王朝管理層進行了一次臨時會議。

    “諸君,針對x艦隊的追蹤與伏擊應該停下來了。”

    “戰術局表示同意,x艦隊行動很謹慎,上周他們停靠在mr243小行星帶邊緣已經是最好的時機,但是外事局表示當時伏擊會受到來自國內的懲罰,還會影響今後的行動權利才放棄行動,今後很難再有更好的機會。”

    隨著代表戰術局的人發言,其他人也逐一表示同意取消針對x艦隊的各種計劃,這計劃暫時看不到盈利可能,倒是有可能致使公會遭到各方麵製裁。

    “想必諸君已經知道關於x艦隊boss的消息,如果消息屬實,他將會在對付蟲群的路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與他有更多的接觸,搜集更詳細的情報,最好建立起可靠的私人關係,這件事就交給外事局。”

    “是。”

    日暮王朝的規模太大,使得其管理層要管的事情不亞於微型國家的領導層,做的時間長了有些事情比群眾明白太多。

    x艦隊的boss和司令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更多的可利用空間。

    聯邦和帝國駐k11星係的戰區司令受國家責任限製,根本不能前往前線直接指揮作戰,不管有多牛的技能,實際上對侵入蟲群占領區沒有任何幫助,隻能讓防線更為穩固。

    而x艦隊的boss不同,他曾經是個海盜,一定會以利益為先,隻要許諾足夠利益和一定的安全保障,很可能搖身一變成為玩家戰艦集群的旗艦,在進攻端發揮作用!

    哪怕論壇裏提供的數據有一定誇張,按五千艘戰艦計算,至少也能提供一成的戰力加值,等同於在相同戰鬥區間額外多出10%的打擊能力,這是玩家能力體係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五百艘戰艦的戰力,遠遠超過一個**oss的價值,要怎麽選是很明確的。

    ……

    玩家們有針對的變更策略,帝國與聯邦也沒有閑著,bu計劃達到了正式啟動階段。

    所謂的bu計劃,是一個專門針對蟲群展開的新實驗項目。在前期的準備階段,已經強製收購了曾經從潘文手中拿到蟲群基礎細胞的生物實驗室,而兩國國內的實驗室,則負責解析從戰場搜集到的蟲群碎片。

    bu計劃到這時才正式啟動,是謹慎使然,雖然被強製收購的實驗室已經證明原生細胞很難對實驗環境產生足夠的破壞,但是戰鬥蟲的碎片在解除超低溫凍結進入試驗階段後會變成什麽樣沒人敢去猜,因此bu計劃的準備期間除了少量的收購任務,大部分都是在對現有實驗基地做大規模的安全改造與擴建。

    這是有兩個超級大國參與的研究計劃,參與人員不但包含了國內生物學、武器學等各類專家,還邀請了各大造船廠的客座專家與艦船設計師參與外圍工作。

    客座專家與艦船設計師不參與核心項目的研究,隻配合武器專家進行對蟲群武器的周邊研究,能拿到第一手經過篩選的有用資料。

    理論上一旦bu計劃有了跨越式成果,能在一百小時內配置出可參與前線戰鬥的新類型輕型戰艦,三百小時內產出總噸位兩千萬噸(以重巡邏艦為標準300艘左右)應急艦船,五百小時內會產出真正可靠的新型專業戰艦。

    能夠在跨星係環境中按小時計算新一代戰艦的配置效率,也隻有伊斯帝國和加布裏聯邦才能做到。

    當然以上隻是最好的情況,正常狀態下研究是緩步推進的,也不一定能造出對蟲群專用的主武器,更多的改進型武器應該會以配件、插件的形勢由船廠提供給各前線客戶。

    帝國和聯邦能在bu計劃中合作,也多虧了kt星團左_翼星區的蟲群足夠凶惡。前線戰艦每一天都有損耗,右_翼星區又有新的變化,讓原本打算獨自進行計劃的加布裏聯邦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合作已經成了唯一的選擇,否則世仇之間脆弱的邊境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相對於自身安全,在其他方麵做些讓步,雙方都可以接受。

    ……

    大家都在籌備對付蟲群的時候,蟲群又在做什麽?

    蟲群最大的優勢是戰鬥力再生和增殖,最大的缺陷是智能和通訊。

    蟲群的頭目是有“大魔王”之稱,幾乎已經脫離常規“人類”意義的超智慧生命,但是智慧再高都架不住人少的悲催!

    大魔王是木衛二水下城市聯盟體經過多輪比賽產生的,一個紀元才能配置二十個!整個大銀河時代發展到現在,擁有終極能力的大魔王總共才五個,其中一個還是非直接戰鬥型的。其他的大多在成長起來前就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裏被玩家或npc弄死了,再成長是個很複雜且難度很高的過程,沒有一年半載的都不用指望。

    指揮型大魔王的精神指令半徑能用au計算,然而在跨星係作戰中,他們不得不借助指揮型蟲子。可是一旦用到指揮型蟲子,問題就非常多了。

    最突出的是指揮級別與智能限製的衝突。

    蟲群是個單純的生命群落,最高級別的指揮蟲在星係內的權利相當於蟻群的“後”,這裏就有個叛亂陷阱:智能越高的指揮蟲,在沒有上級壓製的環境下,發生叛亂的概率越高。

    實際上在占領了k10之後的六周時間裏,三魔王已經消滅過一次叛亂了,發生地點是k2,還好發現的早,那裏是留做後勤產地使用沒有配置太多蟲子,損耗不大。

    隻有一種辦法能夠完全避免叛亂——製造比正常指揮蟲代價高很多倍的唯一型蟲子,就像肥蟲君的娜塔莎和多妮婭,可是這貨既然是唯一級,意味著每一個兵種隻能有一隻,還得幾個大魔王去分,留給三魔王且能用於太空戰的總共也就那麽四隻,先不說在後續更大的戰爭規模中能管理多少地盤,唯一級根本禁不起“意外”的折騰。

    所以配置更合理的常規蟲群指揮體係,就變得非常重要,盡可能消除叛亂威脅的同時,還得遭的起損失。比如最高指揮蟲不慎被流彈擊落,結果參謀帶其他蟲子叛變了,那指揮體係等於沒有變化。

    另外還有個困難,通訊。

    沒有了突襲優勢,在與人類拉鋸了幾周後,蟲群的通訊弱點越來越明顯。

    k8是個好地方,能直接跳到k6,也能直接跳到k11,人類在進行偵查後,能在四小時內做出反應,其中應該有那些該死的火星猴子的功勞。

    但即便沒有他們,一旦防守蟲群沒有全滅偵查部隊,人類也能在七到八個小時內將戰力投入到k8到k10中任意一點。

    然而蟲子在遭受到攻擊後,前往k6報告、從k6拿回指令、回到前線執行,再包括路程消耗,過程往往要超過九小時。可想而知,戰略區域繼續增大後,等魔王駐紮地與前線產生中繼點,通訊弱點會進一步體現。

    問題就在那,不增不減。

    三魔王麵對的環境很艱苦,為了在消耗了人類前線戰鬥力的同時降低自身損失保證增長,他們自己偶爾不得不冒險前出到k7、k8等前沿兵力中樞指揮行動,那些前期留下的非暴力開采區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新指揮體係的開發與蟲群通訊改善的係統工程斷斷續續,進展十分緩慢。

    值得期待的是,那些沒有遭到暴力開采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能發揮巨大的生產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