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關中麵食】
字數:2180 加入書籤
晚上投住在民宿,包括司機在內一共是三個人,租用了無間緊挨著的村民房子。
晚餐也很簡單,是這五戶人家合起來弄了一桌子菜給他們,把四張放桌子拚湊在一起,在露天的地堂上,在月夜星空下開餐,也別有一番風味。
南方吃米,而北方食麵,陝(SX)西人更是將麵的做法發揮到極致,僅麵條的種類就多達四五十種。麵條,以各式各樣的姿態,出現在陝(SX)西的食譜上。
不知道是不是張大導演吩咐的,擺在他們餐桌上的都是一碗碗的麵食,有岐山臊子麵、油潑辣子梆梆麵、楊淩蘸水麵以及鹵肉菠菜麵,還有地道的陝(SX)西花饃和麻食。
岐山臊子麵,相傳就起源於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村民提供的臊子麵是自己手工擀的麵,用大刀切細,算是正宗的岐山臊子麵了。
黑木耳,黃雞蛋,綠韭菜,白豆腐以及用紅辣椒翻炒的肉丁,和麵條盛裝紅彤彤的湯液裏,各種顏色一應俱全,麵條看上去很光亮,幾乎是半透明的,細長筋道的麵條澆上鮮香酸辣的臊子湯,那味道怎一個“讚”字了得。
吃著,又香又辣又過癮。
在關中農村,每逢婚喪嫁娶,臊子麵都是當仁不讓的待客主食。在陝(SX)西人心目中,臊子麵寄托著良好的希望和祝願。
油潑辣子梆梆麵是關中的傳統風味麵食,SX八大怪,其中“麵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麵。這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梆梆(biangbiang)”二字,何嚐不是關中人心底寬長,有棱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的象征?
這種麵,麵筋軟滑溜,撈一碗麵到大老碗裏,放上各種調料和幹燥的辣椒麵,然後將半鐵勺燒焦的清油猛地往上一潑,立刻聽到“呲啦”的聲音。頓時,紅豔的辣椒散發出強烈的濃香。“辣”刺激著味蕾,“香”滋潤著喉頭。
楚闌曾在一檔紀錄片裏看過一個鏡頭,印象深刻:在一天辛苦勞作之後,捧著一碗香噴噴的梆梆麵,蹲在自家門前,與鄉鄰們邊聊邊吃,這是關中農民最樸素最簡單的快樂。
正是因為這個鏡頭,讓楚闌在還沒有嚐試過梆梆麵之前就已經甚有好感了,現在終於吃上了,而且還在鄉味十足的寨子裏,記憶中那種簡單、滿足而快樂的畫麵立刻顯現了出來,胸腔裏霎時間也被那種簡單的美好感覺充盈著。
楊淩蘸水麵,最大的特點是又長又寬,一根大約有五、六厘米寬,一米長。在飯館的蘸水麵基本都是論根賣,基本吃三、四根就可以吃得非常滿足了,這足以看出陝(SX)西人的實在與厚道。
有一首詩是這樣子說的,“麵白薄筋光,湯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越覺香”,這“湯麵分盆裝”說的便是陝(SX)西知名的蘸水麵。好的蘸水麵要達到“薄”“筋”“光”,湯汁的味道也很講究,湯內突出油潑生薑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雞蛋花,即使隻是小嚐一口湯,也會覺得香味滿腹,食欲大增。
鹵肉菠菜麵主要就是以鹵肉和菠菜為主要配料,菠菜的綠,好似晶瑩的翡翠,糅合了肉的“香”和菠菜的“爽”,將“葷”與“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夾一縷菠菜麵放在嘴裏,仿佛大口大口嚼著天然維生素。鹵肉菠菜麵色澤鮮亮,營養豐富。那翠綠的顏色,全部來自菠菜的汁,是徹徹底底的自然饋贈。
一頓吃了四種麵食,對楚闌來說,還是人生的頭一回。
好在他們用的並不是關中人習慣的那種大碗,要不一碗麵下肚,已經飽得不行了。
對於陝(SX)西人來說,除了麵條,另一種最親切的主食就是饃了。像麵條一樣,饃也可以衍變出各種花樣,比如其中最神奇的當屬陝(SX)西花饃。
陝(SX)西花饃又稱禮饃、麵花,盛行於關中和陝北。它既是一種普通的吃食,又是一種文化和藝術。
心靈手巧的婦女們用最普通的剪刀、木梳,製作出花鳥魚蟲、蝴蝶、蔬菜、水果等萬物生靈(饃形)。麵對著這些造型樸素奇巧,寓意豐富的花饃,楚闌不由得讚歎天朝勞動者們那靈巧的雙手和質樸的智慧。